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1455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装置,特别涉及环境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培养箱、支撑腿、绝热板、高温培养区、低温培养区、培养转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齿轮、环形齿圈、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驱动电机、排湿风扇、热风空调、冷风空调、干燥机构,所述培养转篮内沿竖直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的放置板,所述高温培养区及所述低温培养区的顶部均设有排湿口,所述高温培养区一侧壁上设有热风均风板,所述低温培养区一侧壁上设有冷风均风板,所述热风均风板通过管道与所述热风空调相连,所述冷风均风板通过管道与所述冷风空调相连,所述培养转篮下方设有干燥机构。实现了培养箱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提高培养箱的使用寿命。提高培养箱的使用寿命。提高培养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检测设备
,特别涉及于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化培养箱广泛适用于环境保护、卫生防疫、药检、农畜、水产等研究、院校、生产部门、是水体分析和BOD测定,细菌、霉菌、微生物的培养、保存、植物栽培、育种实验的专用恒温设备。
[0003]现有的生化培养箱还存在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培养物受热不均,影响检测结果。另外,现有的生化培养箱在使用完毕后无法实现培养箱内的干燥排湿,湿气的存在容易损坏器件,影响生化培养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装置,克服了现有的生化培养箱还存在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培养物受热不均,影响检测结果及现有的生化培养箱在使用完毕后无法实现培养箱内的干燥排湿,湿气的存在容易损坏器件,影响生化培养箱的使用寿命的缺点。
[0005](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支撑腿、绝热板、高温培养区、低温培养区、培养转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齿轮、环形齿圈、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驱动电机、排湿风扇、热风空调、冷风空调、干燥机构,所述培养箱底部设有所述支撑腿,所述培养箱内通过所述绝热板分隔成所述高温培养区和所述低温培养区,所述高温培养区和所述低温培养区顶部内壁上均竖直向下转动安装有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连接有所述培养转篮,所述培养转篮一侧转动安装有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中间处固定安装有所述齿轮,所述培养转篮的外侧中间处固定安装有所述环形齿圈,所述环形齿圈与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转轴上部穿过所述培养箱顶部并与所述培养箱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端固接有所述第一锥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所述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培养转篮内沿竖直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的放置板,所述高温培养区及所述低温培养区的顶部均设有排湿口,所述排湿口内安装有所述排湿风扇,所述高温培养区一侧壁上设有热风均风板,所述低温培养区一侧壁上设有冷风均风板,所述热风均风板通过管道与所述热风空调相连,所述冷风均风板通过管道与所述冷风空调相连,所述培养转篮下方设有干燥机构,所述培养箱一侧与所述绝热板之间设有高温箱门,所述培养箱另一侧与所述绝热板之间设有低温箱门。
[0006]优选地,所述培养转篮的正面为敞开状态,所述培养转篮内两侧内壁从上至下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卡接所述放置板的卡槽。
[0007]优选地,所述热风均风板上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热风出口,所述冷
风均风板上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冷风出口。
[0008]优选地,所述高温箱门通过铰接件铰接在所述培养箱的一侧上,所述低温箱门通过铰接件铰接在所述培养箱的另一侧上。
[0009]优选地,所述高温箱门及所述低温箱门与所述培养箱及所述绝热板相接触的位置上设有密封条。
[0010]优选地,所述干燥机构包括排风总管、排风分管、干燥箱、空气加热器、风机,所述排风总管设置于所述培养转篮的下方,所述排风总管顶部连通有两个以上的所述排风分管,所述排风总管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干燥箱一端相连,所述干燥箱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空气加热器一端相连,所述空气加热器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风机相连。
[0011](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装置,克服了现有的生化培养箱还存在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培养物受热不均,影响检测结果及现有的生化培养箱在使用完毕后无法实现培养箱内的干燥排湿,湿气的存在容易损坏器件,影响生化培养箱的使用寿命的缺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培养转篮内两侧内壁从上至下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卡接放置板的卡槽,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便于实现每个放置板之间高度的调整以适应不同体积、不同高度的培养物的培养。
[0012]2、通过热风均风板上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热风出口,冷风均风板上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冷风出口,实现了热风或冷风均匀地排放至高温培养区或者低温培养区内,实现了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0013]3、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锥齿轮的转动进而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的转动使得第二转轴发生转动实现了培养转篮的转动,保证了培养物的均匀受热(冷)。
[0014]4、通过设置绝热板实现了高温培养区和低温培养区的分隔,保证密封性。
[0015]5、通过在培养箱内设置高温培养区和低温培养区可以一次实现对不同培养温度的培养物进行培养。
[0016]6、通过高温培养区设置高温箱门,低温培养区设置低温箱门,可以针对性地打开或者关闭对应的箱门,避免两区内温度受到干扰。
[0017]7、通过干燥机构实现了对培养箱内部的干燥处理,并通过排湿风扇将干燥过程的湿气快速地通过排湿风扇排出,保证了培养箱内的干燥,延长培养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温箱门、低温箱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高温箱门、低温箱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热风均风板、冷风均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为:1-培养箱、2-支撑腿、3-绝热板、4-高温培养区、5-低温培养区、6-培养转篮、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齿轮、10-环形齿圈、11-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驱动电机、14-卡槽、15-放置板、16-排湿口、17-排湿风扇、18-热风均风板、181-热风出口、19-冷风均风板、191-冷风出口、20-热风空调、21-冷风空调、22-高温箱门、23-低温箱门、24-密封条、25-干燥机构、251-排风总管、252-排风分管、253-干燥箱、254-空气加热器、
255-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1、支撑腿2、绝热板3、高温培养区4、低温培养区5、培养转篮6、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齿轮9、环形齿圈10、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驱动电机13、排湿风扇17、热风空调20、冷风空调21、干燥机构25,所述培养箱1底部设有所述支撑腿2,所述培养箱1内通过所述绝热板3分隔成所述高温培养区4和所述低温培养区5,所述高温培养区4和所述低温培养区5顶部内壁上均竖直向下转动安装有所述第一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7的下端连接有所述培养转篮6,所述培养转篮6一侧转动安装有所述第二转轴8,所述第二转轴8的中间处固定安装有所述齿轮9,所述培养转篮6的外侧中间处固定安装有所述环形齿圈10,所述环形齿圈10与所述齿轮9相啮合,所述第二转轴8上部穿过所述培养箱1顶部并与所述培养箱1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8上端固接有所述第一锥齿轮11,所述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固接有所述第二锥齿轮12,所述第一锥齿轮1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1)、支撑腿(2)、绝热板(3)、高温培养区(4)、低温培养区(5)、培养转篮(6)、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齿轮(9)、环形齿圈(10)、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驱动电机(13)、排湿风扇(17)、热风空调(20)、冷风空调(21)、干燥机构(25),所述培养箱(1)底部设有所述支撑腿(2),所述培养箱(1)内通过所述绝热板(3)分隔成所述高温培养区(4)和所述低温培养区(5),所述高温培养区(4)和所述低温培养区(5)顶部内壁上均竖直向下转动安装有所述第一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7)的下端连接有所述培养转篮(6),所述培养转篮(6)一侧转动安装有所述第二转轴(8),所述第二转轴(8)的中间处固定安装有所述齿轮(9),所述培养转篮(6)的外侧中间处固定安装有所述环形齿圈(10),所述环形齿圈(10)与所述齿轮(9)相啮合,所述第二转轴(8)上部穿过所述培养箱(1)顶部并与所述培养箱(1)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8)上端固接有所述第一锥齿轮(11),所述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固接有所述第二锥齿轮(12),所述第一锥齿轮(1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2)相啮合,所述培养转篮(6)内沿竖直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的放置板(15),所述高温培养区(4)及所述低温培养区(5)的顶部均设有排湿口(16),所述排湿口(16)内安装有所述排湿风扇(17),所述高温培养区(4)一侧壁上设有热风均风板(18),所述低温培养区(5)一侧壁上设有冷风均风板(19),所述热风均风板(18)通过管道与所述热风空调(20)相连,所述冷风均风板(19)通过管道与所述冷风空调(21)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萍黄福彬李秀虹邱加明沈楠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