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切管机用气密性检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125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切管机用气密性检测机构,包括工作台、管材主体、连接管主体和检测仪主体,所述工作台顶端中部安置有管材主体,所述管材主体左侧连接有连接管主体,且连接管主体左侧通过固定装置连接有检测仪主体,所述管材主体右侧连接有封堵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连接管主体、检测仪主体、连接块、第二滑轨、弹簧、第三滑轨、第三滑块、限位插块和铰接杆,可以较为便捷的对连接管主体进行拆卸更换,提高了装置拆卸检修时的工作效率,同时通过设置有工作台、管材主体、密封垫、螺纹杆、把手、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提升了连接管主体和管材主体连接后的密封性,提升了管材主体的检测效果。主体的检测效果。主体的检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切管机用气密性检测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切管机
,具体为一种全自动切管机用气密性检测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管材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尤其在建筑、机械等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切管机作为常见的管材切割设备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且管材在切割前往往需要通过加压对其检查气密性,因此可知现在的全自动切管机用气密性检测机构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0003]问题一:现在的全自动切管机用气密性检测机构,由于其通过持续加压的方式对管材进行检测,易导致气体管道老化,但是传统的管道和检测设备间的连接方式过于繁琐,降低了装置拆卸检修时的效率。
[0004]问题二:现在的全自动切管机用气密性检测机构,由于传统的管材的加压处密封性较差,导致检测后的准确性较差,且检测效率较低,因此亟需一种全自动切管机用气密性检测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切管机用气密性检测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管道和检测设备间的连接方式过于繁琐,降低了装置拆卸检修时的效率,传统的管材的加压处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切管机用气密性检测机构,包括工作台、管材主体、连接管主体和检测仪主体,所述工作台顶端中部安置有管材主体,所述管材主体左侧连接有连接管主体,且连接管主体左侧通过固定装置连接有检测仪主体,所述管材主体右侧连接有封堵装置。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块、开槽、第二滑轨、第二滑块、拉杆、拉把、弹簧、第三滑轨、第三滑块、限位插块和铰接杆,所述检测仪主体右端中部固定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上下两端的右侧皆对称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外侧顶端皆开设有第二滑轨,且第二滑轨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侧皆连接有拉杆,且拉杆右侧顶端皆连接有拉把,所述拉杆左侧内部皆连接有铰接杆,且铰接杆的另一端皆连接有限位插块,所述限位插块顶端皆插设在连接管主体左侧的外壁上,所述限位插块左侧顶端皆连接有第三滑块,且第三滑块的另一端皆滑动连接在第三滑轨上,所述第三滑轨皆开设在开槽的内壁中部。
[0008]优选的,所述拉把左侧中部皆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皆连接在开槽的内壁上。
[0009]优选的,所述封堵装置包括挤压板、密封垫、固定板、螺纹杆、把手、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所述管材主体右侧顶端卡合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胶粘在挤压板的左侧,且挤压板右侧中部轴承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右侧顶端贯穿固定板连接有把手,所述固定板固
定在工作台右侧顶端。
[0010]优选的,所述挤压板底端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滑动在第一滑槽内部,所述第一滑槽开设在工作台顶端右侧。
[0011]优选的,所述密封垫的形状设置为矩形,且密封垫的具体材质为橡胶材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全自动切管机用气密性检测机构设置有连接管主体、检测仪主体、连接块、第二滑轨、第二滑块、拉杆、拉把、弹簧、第三滑轨、第三滑块、限位插块和铰接杆,当需要对连接管主体进行拆卸检修时,此时先向外侧拉动拉把,使得拉杆在第二滑块的作用下向第二滑轨的另一端滑动,此时在弹簧和铰接杆的相互配合下使得第三滑块向第三滑轨的上端进行滑动,此时的限位插块底端在第三滑块的作用下解除与连接管主体之间的锁定状态,使得连接管主体可以较为便捷的从检测仪主体右端的连接块中脱离,通过上述结构可以较为便捷的对连接管主体进行拆卸更换,提高了装置拆卸检修时的工作效率;
[0014]2、该全自动切管机用气密性检测机构设置有工作台、管材主体、密封垫、螺纹杆、把手、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需要对管材主体进行检测时,转动把手,此时在螺纹杆的作用下使得轴承连接的挤压板在底端的第一滑块和工作台顶端开设的第一滑槽的作用下向管材主体右侧推进,此时再在密封垫的作用下完成对管材主体右端进行封堵,通过上述结构解决了由于传统的管材的加压处密封性较差,导致检测后的准确性较差,且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升了连接管主体和管材主体连接后的密封性,提升了管材主体的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工作台;2、管材主体;3、连接管主体;4、检测仪主体;5、挤压板;6、密封垫;7、固定板;8、螺纹杆;9、把手;10、第一滑块;11、第一滑槽;12、连接块;13、开槽;14、第二滑轨;15、第二滑块;16、拉杆;17、拉把;18、弹簧;19、第三滑轨;20、第三滑块;21、限位插块;22、铰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全自动切管机用气密性检测机构,包括工作台1、管材主体2、连接管主体3和检测仪主体4,工作台1顶端中部安置有管材主体2,管材主体2左侧连接有连接管主体3,且连接管主体3左侧通过固定装置连接有检测仪主体4,管材主体2右侧连接有封堵装置,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块12、开槽13、第二滑轨14、第二滑块15、拉杆16、拉把17、弹簧18、第三滑轨19、第三滑块20、限位插块21和铰接杆22,检测仪
主体4右端中部固定有连接块12,且连接块12的上下两端的右侧皆对称开设有开槽13,开槽13外侧顶端皆开设有第二滑轨14,且第二滑轨14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第二滑块15内侧皆连接有拉杆16,且拉杆16右侧顶端皆连接有拉把17,拉杆16左侧内部皆连接有铰接杆22,且铰接杆22的另一端皆连接有限位插块21,限位插块21顶端皆插设在连接管主体3左侧的外壁上,限位插块21左侧顶端皆连接有第三滑块20,且第三滑块20的另一端皆滑动连接在第三滑轨19上,第三滑轨19皆开设在开槽13的内壁中部,其作用在于可以较为便捷的对连接管主体3进行拆卸更换,提高了装置拆卸检修时的工作效率,拉把17左侧中部皆连接有弹簧18,且弹簧18的另一端皆连接在开槽13的内壁上,其作用在于可以在弹簧18的弹性复原力的作用下使得松开拉把17后限位插块21可以复弹回连接管主体3两端,确保了装置的便捷性。
[0022]封堵装置包括挤压板5、密封垫6、固定板7、螺纹杆8、把手9、第一滑块10和第一滑槽11,管材主体2右侧顶端卡合有密封垫6,密封垫6胶粘在挤压板5的左侧,且挤压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切管机用气密性检测机构,包括工作台(1)、管材主体(2)、连接管主体(3)和检测仪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顶端中部安置有管材主体(2),所述管材主体(2)左侧连接有连接管主体(3),且连接管主体(3)左侧通过固定装置连接有检测仪主体(4),所述管材主体(2)右侧连接有封堵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切管机用气密性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块(12)、开槽(13)、第二滑轨(14)、第二滑块(15)、拉杆(16)、拉把(17)、弹簧(18)、第三滑轨(19)、第三滑块(20)、限位插块(21)和铰接杆(22),所述检测仪主体(4)右端中部固定有连接块(12),且连接块(12)的上下两端的右侧皆对称开设有开槽(13),所述开槽(13)外侧顶端皆开设有第二滑轨(14),且第二滑轨(14)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所述第二滑块(15)内侧皆连接有拉杆(16),且拉杆(16)右侧顶端皆连接有拉把(17),所述拉杆(16)左侧内部皆连接有铰接杆(22),且铰接杆(22)的另一端皆连接有限位插块(21),所述限位插块(21)顶端皆插设在连接管主体(3)左侧的外壁上,所述限位插块(21)左侧顶端皆连接有第三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江斌吴士化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越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