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玉蓝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式圆木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102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式圆木打孔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孔效率较高和能够有效分离和收集成品的自动式圆木打孔装置。一种自动式圆木打孔装置,包括有:底座和支撑座,底座上设有支撑座;电机,支撑座上安装有电机;传动机构,底座上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电机输出轴连接;打孔机构,底座上设有打孔机构,打孔机构与传动机构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传动机构、往复机构和打孔机构的配合,传动机构带动圆木向前移动,往复机构带动打孔机构自动将圆木钻孔,达到了高效率的制作带孔圆木的效果,此外,还通过设置有收集机构,达到了快速分离和收集余料和带孔圆木的效果。速分离和收集余料和带孔圆木的效果。速分离和收集余料和带孔圆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式圆木打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式圆木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们在使用圆木时,有时需要在圆木上打孔,有利于人们后续过程中对圆木的使用。
[0003]人工手动对圆木钻孔时,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打出来的孔可能大小不同,导致带孔圆木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后续的使用,再者,由于圆木材质较硬,打孔时较为艰难,导致打孔的速度较慢,带孔原料制作效率较低,打孔完成后的余料和成品的收集和分类较为困难。
[0004]公开号为CN206692675U,公开了一种高效率皮具打孔装置,属于皮具打孔
,第一皮具输送台和第二皮具输送台之间设置有案台,第一皮具输送台和第二皮具输送台上侧通过支撑杆固定有第一打孔装置,第一打孔装置上侧安装有传动装置,第一打孔装置下侧设置有第二轨道,第二轨道上固定有移动板,移动板上安装有气缸体,气缸体上设置有打孔冲头,第一打孔装置后侧依次设置有第二打孔装置和第三打孔装置;该高效率皮具打孔装置打孔效率高,打孔质量好,设计合理,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久,适合推广使用,通过多组打孔装置的设计,能够同时打出多组孔,提高成产效率,但是无法有效分离和收集打孔完成后的余料和成品。
[0005]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提高打孔效率和打孔的质量,并且能够有效收集打孔完成后的余料和成品的自动式圆木打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打孔效率较低和无法有效分离和收集成品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打孔效率较高和能够有效分离和收集成品的自动式圆木打孔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式圆木打孔装置,包括有:支撑座,底座上设有支撑座;电机,支撑座上安装有电机;传动机构,底座上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电机输出轴连接;打孔机构,底座上设有打孔机构,打孔机构与传动机构配合。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传动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撑柱,底座上设有四个第一支撑柱;滚筒,四个第一支撑柱上转动式连接有两个滚筒;传送带,滚筒上绕有传送带;圆木放置板,传送带上均匀设有圆木放置板;第一齿轮,一个第一支撑柱上转动式设有第一齿轮;第一皮带轮,第一齿轮与其中一个滚筒上均设有一个第一皮带轮;
第一平皮带,第一皮带轮上绕有第一平皮带;动力轴,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动力轴;半齿轮,动力轴上设有半齿轮,半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打孔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柱,底座上设有两个第二支撑柱;受力板,第二支撑柱之间连接有受力板,受力板与传送带配合;第一固定柱,一侧的第二支撑柱上设有第一固定柱;固定滑套,第一固定柱上设有固定滑套;第三支撑柱,固定滑套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支撑柱;第二固定柱,第三支撑柱上设有第二固定柱;打孔钻头,第二固定柱上设有两个打孔钻头,打孔钻头与圆木放置板配合。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往复机构,底座上设有往复机构,往复机构与打孔机构连接;往复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柱,底座上设有第三固定柱;第二齿轮,第三固定柱上转动式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半齿轮啮合;第四固定柱,一侧的第二支撑柱上转动式连接有第四固定柱;第二皮带轮,第四固定柱与第二齿轮上均设有第二皮带轮;第二平皮带,第二皮带轮上绕有第二平皮带;扭力弹簧,第四固定柱上绕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与第二皮带轮和第二支撑柱连接;第五固定柱,第四固定柱上设有第五固定柱;第六固定柱,第三支撑柱上设有第六固定柱;固定板,第六固定柱与第五固定柱之间转动式连接有固定板。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下料机构,底座上设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有:第七固定柱,底座上设有第七固定柱;放料盒,第七固定柱上设有放料盒;第八固定柱,放料盒上连接有两个第八固定柱;第九固定柱,放料盒上设有两个第九固定柱,第八固定柱与第九固定柱连接;面板,放料盒上滑动式连接有两个面板,两个面板连接;接触柱,一个面板上设有两个接触柱;固定端,一个面板上设有两个固定端,固定端与第八固定柱滑动式连接;第一弹簧,第八固定柱上绕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与固定端和第九固定柱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触碰机构,传动机构上设有触碰机构,触碰机构与下料机构配合;触碰机构包括有:第十固定柱,传送带上均匀设有第十固定柱;接触端,第十固定柱上滑动式设有接触端;
第二弹簧,接触端上绕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与接触端和第十固定柱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收集机构,底座上设有收集机构,收集机构与传动机构配合。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收集机构包括有:废料盒,底座上放置有废料盒;滑杆,两个第一支撑柱上均设有滑杆;收集盒,滑杆上滑动式连接有收集盒,收集盒上均匀开有筛孔;把手,收集盒上设有把手。
[0015]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传动机构、往复机构和打孔机构的配合,传动机构带动圆木向前移动,往复机构带动打孔机构自动将圆木钻孔,达到了高效率的制作带孔圆木的效果。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下料机构和触碰机构,触碰机构带动下料机构间歇性下料,下料机构将圆木有效放置在传动机构内,减少了下料不均匀的情况,达到了快速有效下料的效果。
[0017]3、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收集机构,由于余料体积较小,余料会由于重力作用通过筛孔继续向下掉落至废料盒内,体积大的圆木即被保留在收集盒内,达到了快速分离和收集余料和带孔圆木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传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打孔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往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下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触碰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收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底座,2-支撑座,3-电机,4-传动机构,41-第一支撑柱,42-滚筒,43-传送带,44-圆木放置板,45-第一皮带轮,46-第一平皮带,47-第一齿轮,48-半齿轮,49-动力轴,5-打孔机构,51-第二支撑柱,52-受力板,53-第一固定柱,54-第三支撑柱,55-固定滑套,56-第二固定柱,57-打孔钻头,6-往复机构,61-第三固定柱,62-第二皮带轮,63-第二平皮带,64-第二齿轮,65-第四固定柱,66-扭力弹簧,67-第五固定柱,68-第六固定柱,69-固定板,7-下料机构,71-第七固定柱,72-放料盒,73-第八固定柱,74-第九固定柱,75-第一弹簧,76-固定端,77-接触柱,78-面板,8-触碰机构,81-第十固定柱,82-第二弹簧,83-接触端,9-收集机构,91-废料盒,92-滑杆,93-收集盒,94-筛孔,9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式圆木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座(2),底座(1)上设有支撑座(2);电机(3),支撑座(2)上安装有电机(3);传动机构(4),底座(1)上设有传动机构(4),传动机构(4)与电机(3)输出轴连接;打孔机构(5),底座(1)上设有打孔机构(5),打孔机构(5)与传动机构(4)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式圆木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4)包括有:第一支撑柱(41),底座(1)上设有四个第一支撑柱(41);滚筒(42),四个第一支撑柱(41)上转动式连接有两个滚筒(42);传送带(43),滚筒(42)上绕有传送带(43);圆木放置板(44),传送带(43)上均匀设有圆木放置板(44);第一齿轮(47),一个第一支撑柱(41)上转动式设有第一齿轮(47);第一皮带轮(45),第一齿轮(47)与其中一个滚筒(42)上均设有一个第一皮带轮(45);第一平皮带(46),第一皮带轮(45)上绕有第一平皮带(46);动力轴(49),电机(3)输出轴上连接有动力轴(49);半齿轮(48),动力轴(49)上设有半齿轮(48),半齿轮(48)与第一齿轮(47)啮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式圆木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打孔机构(5)包括有:第二支撑柱(51),底座(1)上设有两个第二支撑柱(51);受力板(52),第二支撑柱(51)之间连接有受力板(52),受力板(52)与传送带(43)配合;第一固定柱(53),一侧的第二支撑柱(51)上设有第一固定柱(53);固定滑套(55),第一固定柱(53)上设有固定滑套(55);第三支撑柱(54),固定滑套(55)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支撑柱(54);第二固定柱(56),第三支撑柱(54)上设有第二固定柱(56);打孔钻头(57),第二固定柱(56)上设有两个打孔钻头(57),打孔钻头(57)与圆木放置板(44)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式圆木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往复机构(6),底座(1)上设有往复机构(6),往复机构(6)与打孔机构(5)连接;往复机构(6)包括有:第三固定柱(61),底座(1)上设有第三固定柱(61);第二齿轮(64),第三固定柱(61)上转动式设有第二齿轮(64),第二齿轮(64)与半齿轮(48)啮合;第四固定柱(65),一侧的第二支撑柱(51)上转动式连接有第四固定柱(65);第二皮带轮(62),第四固定柱(65)与第二齿轮(64)上均设有第二皮带轮(62);第二平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玉蓝
申请(专利权)人:尹玉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