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094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系统包括,一级功能区,具有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二级功能区,具有A2/O泥膜共生生化池、二沉池,生化池包括依序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以及配置有曝气装置的好氧泥膜生化区;二沉池连接于好氧泥膜生化区之后,二沉池前端为上下连通区,连通区之后设有隔板以分为上沉淀区、下沉淀区;三级功能区,连接于二沉池之后,包括依序连接的加磁高效沉淀池、深床反硝化滤池以及紫外消毒池。通过多个功能区结合形成污水处理系统,各功能区构筑物充分采用池壁共建布置紧凑,有利于减少占地面积,契合双层加盖半地下结构,其中二级功能区中生化池、二沉池合理的结构优化改进,有效改善了污水处理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提高已是大势所趋。地表水准Ⅳ类水标准指的是污水所含污染物的参数例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总氮、总磷浓度等指标需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标准,是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国家最高标准)的高要求标准。而城镇污水来源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多样,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有机污染物及病菌、病毒等,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生化、消毒处理。由于需处理的污水复杂多变,若要达到地表准IV类水标准,需要经过至少三级处理工艺的组合,现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生化工艺常采用活性污泥法,该部分工艺在整体布局上有可改进之处以改善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05]一级功能区,具有进水泵房,所述进水泵房经由配置有污水提升泵的管线连通至曝气沉砂池,所述曝气沉砂池输入端配置有细格栅;
[0006]二级功能区,连接于所述曝气沉砂池之后,具有A2/O泥膜共生生化池、二沉池,所述生化池包括依序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以及配置有曝气装置的好氧泥膜生化区,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内均设有导流墙以用于引导水流于区内绕行流通,所述好氧泥膜生化区内设有依序连接的多条廊道,每条所述廊道内均安装有固定膜装置;
[0007]所述二沉池连接于所述好氧泥膜生化区之后,所述二沉池前端为上下连通区,所述连通区之后设有隔板以分为上沉淀区、下沉淀区,所述上沉淀区、下沉淀区均配置有刮泥装置,所述连通区底部设有用于收集并排出污泥的污泥斗,所述上沉淀区后端设有低于液面的出水堰,所述隔板后端设有连通孔以连接所述上沉淀区、下沉淀区;
[0008]三级功能区,连接于所述二沉池之后,包括依序连接的加磁高效沉淀池、深床反硝化滤池以及紫外消毒池。
[0009]如前所述的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污水提升泵前端配置有粗格栅,所述细格栅包括依序安装的转鼓式细格栅、内进流网板细格栅。
[0010]如前所述的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生化池为N组,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任一组所述生化池中均包括一格厌氧区、三格连通的缺氧区以及一格好氧泥膜生化区;其中,各所述厌氧区、缺氧区内均设有导流墙以引导水流于区内绕行,所述导流墙包括直线型主墙,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主墙两端的弧形墙,所述主墙两侧配置有潜水推进器。
[0011]如前所述的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固定膜装置包括膜支架、支撑座,所述膜支架经由所述支撑座固定于所述廊道内,所述膜支架上安装有间隔分布的束状生物膜填料。
[0012]如前所述的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二沉池呈矩形,其通过进水渠与所述好氧泥膜生化区连接,所述进水渠内设置分水堰。
[0013]如前所述的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上沉淀区、下沉淀区均配置有布水墙,所述上沉淀区布水墙设置于所述连通区前端上部,所述下沉淀区布水墙设置于所述隔板前端下方,且该所述布水墙与所述二沉池底部隔空相对。
[0014]如前所述的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隔板、池底前端均朝污泥斗倾斜,所述隔板尾端设有朝上的挡板。
[0015]如前所述的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一级功能区、二级功能区以及三级功能区均为双层加盖的半地下式架构。
[0016]如前所述的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配置有鼓风机房、加药间、污泥处理系统以及除臭系统。
[0017]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带来的一个有益效果:改进后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一级、二级以及三级功能区相应实现对污水进行物理、生化以及深度处理,二级功能区中生化池、二沉池的结构优化,有效改善了多功能区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
[0019]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二级功能区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
[0023]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0024]1、一级功能区;10、进水泵房;11、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2、二级功能区;20、A2/O泥膜共生生化池;200、厌氧区;201、缺氧区;202、好氧泥膜生化区;2020、固定膜装置;2021、曝气装置;21、二沉池;210、隔板;211、上沉淀区;212、下沉淀区;213、布水墙;214、出水堰;215、连通孔;216、污泥斗;217、往复式刮泥机;3、三级功能区;30、加磁高效沉淀池;300、混凝区;301、磁粉混合区;302、沉淀区;31、深床反硝化滤池;32、紫外消毒池;4、综合功能区;40、鼓风机房;41、加药间;42、污泥处理设备;420、储泥池;421、污泥浓缩设备;422、调理池;423、污泥脱水设备;5、混凝土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7]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8]参阅附图1-3,所示为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29]一级功能区1,具有进水泵房10,所述进水泵房10经由配置有污水提升泵的管线连通至曝气沉砂池,所述曝气沉砂池输入端配置有细格栅;
[0030]二级功能区2,连接于所述曝气沉砂池之后,具有A2/O泥膜共生生化池20、二沉池21,所述生化池20包括依序连通的厌氧区200、缺氧区201以及配置有曝气装置2021的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一级功能区,具有进水泵房,所述进水泵房经由配置有污水提升泵的管线连通至曝气沉砂池,所述曝气沉砂池输入端配置有细格栅;二级功能区,连接于所述曝气沉砂池之后,具有A2/O泥膜共生生化池、二沉池,所述生化池包括依序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以及配置有曝气装置的好氧泥膜生化区,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内均设有导流墙以用于引导水流于区内绕行流通,所述好氧泥膜生化区内设有依序连接的多条廊道,每条所述廊道内均安装有固定膜装置;所述二沉池连接于所述好氧泥膜生化区之后,所述二沉池前端为上下连通区,所述连通区之后设有隔板以分为上沉淀区、下沉淀区,所述上沉淀区、下沉淀区均配置有刮泥装置,所述连通区底部设有用于收集并排出污泥的污泥斗,所述上沉淀区后端设有低于液面的出水堰,所述隔板后端设有连通孔以连接所述上沉淀区、下沉淀区;三级功能区,连接于所述二沉池之后,包括依序连接的加磁高效沉淀池、深床反硝化滤池以及紫外消毒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提升泵前端配置有粗格栅,所述细格栅包括依序安装的转鼓式细格栅、内进流网板细格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池为N组,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任一组所述生化池中均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国友江偲李仲伟张伟任海波李琼辉张冰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