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踝骨复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080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足踝骨复位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L形盒体,L形盒体内设有由竖直靴筒部和水平置脚部连通而成的靴状通道,竖直靴筒部的上端和左侧均开口,竖直靴筒部的左侧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封口压板,竖直靴筒部内设有若干带缺口的环状锁紧气囊,水平置脚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分布有多个上复位伸缩件和下复位伸缩件,多个上复位伸缩件不同程度伸长后可向下压紧脚背多个区域,多个下复位伸缩件不同程度伸长后可向上顶紧脚底多个区域,水平置脚部的左部和右部还分别设有防止脚在水平置脚部内左右移动的左限位伸缩件和右限位伸缩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为,能够对扭伤错位的足踝骨进行自动准确的复位固定。自动准确的复位固定。自动准确的复位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足踝骨复位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骨科用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足踝骨复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骨科足踝骨扭伤错位的病例较为常见,其通常是由于户外剧烈运动时引起,一旦发生就必须在医院里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对错位的骨头进行矫正,矫正完成后利用绷带进行有效固定,然后经过一旦时间的休养即可痊愈。然而,其对医生的专业经验要求较高,要求医生必须手动将错位的骨头完全准确的复位然后再固定,固定过程中不能有过大的扰动,否则容易发生二次错位而导致愈合难或愈后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足踝骨复位固定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足踝骨复位时基本完全依赖医生个人经验进行操作且缠绷带时易发生轻微二次错位的不足。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足踝骨复位固定装置,其包括L形盒体,所述L形盒体内设有由竖直靴筒部和水平置脚部连通而成的靴状通道,所述竖直靴筒部的上端和左侧均开口,所述竖直靴筒部的左侧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封口压板,所述竖直靴筒部内设有若干带缺口的环状锁紧气囊,所述水平置脚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分布有多个上复位伸缩件和下复位伸缩件,多个所述上复位伸缩件不同程度伸长后可向下压紧脚背多个区域,多个所述下复位伸缩件不同程度伸长后可向上顶紧脚底多个区域,所述水平置脚部的左部和右部还分别设有防止脚在所述水平置脚部内左右移动的左限位伸缩件和右限位伸缩件。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6]进一步,所述封口压板的左侧与所述L形盒体后侧面的左边铰接,所述封口压板的右侧与所述L形盒体后侧面的右边通过若干手拧螺栓可拆卸连接。
[000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封口压板的打开和锁紧固定。
[0008]进一步,所述L形盒体内所述竖直靴筒部与水平置脚部连通处上侧设置有弧状过渡面且所述弧状过渡面处设有第一限位气囊。
[0009]进一步,所述封口压板内侧面下部设有用于抵紧脚跟的第二限位气囊。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及第二限位气囊均可以更好的使小腿和脚部在靴状通道内得到更好的固定,避免脚在靴状通道内移位。
[0011]进一步,所述水平置脚部的前部还设有前限位伸缩件。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该装置的适应性和对脚部的固定效果更好,适应不同尺寸的脚部固定。
[0013]进一步,所述左限位伸缩件、右限位伸缩件和前限位伸缩件的结构相同,分别均由电动推杆及连接于所述电动推杆伸缩端的限位板组成。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电动控制,省力且自动化效果好。
[0015]进一步,所述上复位伸缩件和下复位伸缩件的结构相同,分别均为直线型伺服推杆。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直线型伺服推杆,其体积小巧且能自动化控制,伸长程度可控性好,精密度高。
[0017]进一步,所述上复位伸缩件和下复位伸缩件均在前后方向上排列成多排,每排对应的所述上复位伸缩件和下复位伸缩件的数量在2个以上。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对脚部不同位置进行按压或上顶,增强复位能力和效果。
[0019]进一步,所述L形盒体由硬质塑料或不锈钢制成。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安装固定各气囊、复位伸缩件和限位伸缩件。
[0021]另外,利用上述的装置进行足踝骨复位固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对病人的足踝骨进行CT扫描获取其三维重建所需的全部原始数据并由计算机处理成可供医生诊断使用的三维图像一,同时利用三维软件构建出上述装置的三维图像二,然后利用三维软件将所述三维图像一和三维图像二进行匹配组装且模拟出将足踝骨扭伤错位处完全复位时各上复位绅缩件和下复位绅缩件的伸缩的准确程度,同时也确定出左限位伸缩件和右限位伸缩件此时伸缩的准确程度,记录下相应数据信息,然后打开封口压板,将患者小腿下部及脚伸入所述装置的靴状通道中,固定好封口压板,然后先将左限位伸缩件和右限位伸缩件伸长至上述的准确程度,再让环状锁紧气囊充气锁紧,最后再根据记录下的数据信息对各上复位绅缩件和下复位绅缩件进行逐步调节完成足踝骨复位固定。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能够对扭伤错位的足踝骨进行自动准确的复位固定,不需依赖骨科医生的个人经验和手工操作,也不需要使用绷带,使用方法简单、效率高、适用性好、处理量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足踝骨复位固定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竖直靴筒部;2.水平置脚部;3.封口压板;4.环状锁紧气囊;5.上复位伸缩件;6.下复位伸缩件;7.左限位伸缩件;8.右限位伸缩件;9.手拧螺栓;10.第一限位气囊;11.第二限位气囊;12.前限位伸缩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用到“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的术语,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足踝骨复位固定装置,其包括L形盒体,所述L形盒体内设有由竖直靴筒部1和水平置脚部2连通而成的靴状通道,所述竖直靴筒部1的上端和左侧均开口,所述竖直靴筒部1的左侧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封口压板3,所述竖直靴筒部1内设有若干带缺口的环状锁紧气囊4,所述水平置脚部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分布有多个上复位伸缩件5和下复位伸缩件6,多个所述上复位伸缩件5不同程度伸长后可向下压紧脚背多个区域,多个所述下复位伸缩件6不同程度伸长后可向上顶紧脚底多个区域,所述水平置脚部2的左部和右部还分别设有防止脚在所述水平置脚部2内左右移动的左限位伸缩件7和右限位伸缩件8。
[0031]需要说明的是,竖直靴筒部的上端及左侧开口是为了方便病人穿戴使用该装置,使用时脚由装置左侧向右平移伸入L形盒体的靴状通道内;环状锁紧气囊优选设置为上中下三个,且每个环状锁紧气囊均与充放气装置连通。另外,L形盒体对应水平置脚部的左右两侧及顶部还可开设一些通气及观察孔,避免捂脚且便于观察脚部得到初步固定后是否有不良情况发生(比如血管被压迫过紧等)。
[003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口压板3的左侧与所述L形盒体后侧面的左边铰接,所述封口压板3的右侧与所述L形盒体后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足踝骨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盒体,所述L形盒体内设有由竖直靴筒部(1)和水平置脚部(2)连通而成的靴状通道,所述竖直靴筒部(1)的上端和左侧均开口,所述竖直靴筒部(1)的左侧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封口压板(3),所述竖直靴筒部(1)内设有若干带缺口的环状锁紧气囊(4),所述水平置脚部(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分布有多个上复位伸缩件(5)和下复位伸缩件(6),多个所述上复位伸缩件(5)不同程度伸长后可向下压紧脚背多个区域,多个所述下复位伸缩件(6)不同程度伸长后可向上顶紧脚底多个区域,所述水平置脚部(2)的左部和右部还分别设有防止脚在所述水平置脚部(2)内左右移动的左限位伸缩件(7)和右限位伸缩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踝骨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压板(3)的左侧与所述L形盒体后侧面的左边铰接,所述封口压板(3)的右侧与所述L形盒体后侧面的右边通过若干手拧螺栓(9)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踝骨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盒体内所述竖直靴筒部(1)与水平置脚部(2)连通处上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程翰文周鑫扶世杰汪国友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