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斗及作业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35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50
铲斗(50)具备具有后端部(69)的底板(60)、具有侧端部(85)的一对侧板(81)、以及具有前端部(73)的前斗唇(72)。底板(60)具有从通过后端部(69)与侧板(81)相连的位置(Q)以及前端部(73)的第一基准直线(121)至底板(60)为止的长度最大的第一最深部(62)。第一最深部(62)位于与第一基准直线(121)正交的第二基准直线(122)上。在侧端部(85)设置有凹陷部(83)。凹陷部(83)具有从第一基准直线(121)到凹陷部(83)为止的长度最大的第二最深部(84)。第二最深部(84)位于第二基准直线(122)上、或者比第二基准直线(122)靠近前斗唇(72)的位置。准直线(122)靠近前斗唇(72)的位置。准直线(122)靠近前斗唇(72)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铲斗及作业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铲斗及作业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04/023001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建筑机械用的铲斗。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4/023001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知有搭载于液压挖掘机等作业车辆、进行地面的挖掘的铲斗。在上述那样的铲斗中,谋求提高铲斗对地面的插入性以高效地进行挖掘。
[0008]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高效的挖掘的铲斗、以及具备这样的铲斗的作业车辆。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根据本公开的铲斗是以规定轴为中心可转动地与工作装置的斗杆连结的铲斗。铲斗具备底板、一对侧板、托架、以及前斗唇(front lip)。底板与铲斗的开口部对置。一对侧板以彼此对置的方式设置于底板的两侧。托架设置于底板的背面。托架在规定轴上与斗杆连结。前斗唇沿着开口部设置。前斗唇具有前端部。前端部规定开口部的开口边缘。底板具有后端部。后端部在安装托架的一侧规定开口部的开口边缘。侧板具有侧端部。侧端部规定开口部的开口边缘。底板还具有第一最深部。第一最深部从通过后端部与侧板相连的位置以及前端部的第一基准直线到底板为止的长度最大。第一最深部位于与第一基准直线正交的第二基准直线上。在侧端部设置有凹陷部。凹陷部在从规定轴向观察的侧视观察下向接近底板的方向凹陷。凹陷部具有第二最深部。第二最深部从第一基准直线到凹陷部为止的长度最大。第二最深部位于第二基准直线上、或者比第二基准直线靠近前斗唇的位置。
[0011]根据本公开的作业车辆具备车辆主体和工作装置。工作装置安装于车辆主体。工作装置具有动臂、斗杆、以及上述的铲斗。动臂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车辆主体连结。斗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动臂连结。铲斗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斗杆连结。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可进行高效的挖掘的铲斗、以及具备这样的铲斗的作业车辆。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示出搭载有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的铲斗的液压挖掘机的立体图。
[0015]图2是示出铲斗的立体图。
[0016]图3是示出向图2中的箭头III所表示的方向观察时的铲斗的侧视图。
[0017]图4是示出向图2中的箭头IV所表示的方向观察时的铲斗的俯视图。
[0018]图5是示出向图4中的V-V线上的向视方向观察时的铲斗的剖视图。
[0019]图6是将图2中的由双点划线VI围起的范围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0020]图7是将图5中的由双点划线VII围起的范围放大示出剖视图。
[0021]图8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进行地面的挖掘时的铲斗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
[0022]图9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中的铲斗的剖视图。
[0023]图10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进行地面的挖掘时的铲斗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
[0024]图1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中的铲斗的剖视图。
[0025]图1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中的铲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所参照的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与其相当的构件标注有相同的编号。
[0027](实施方式1)
[0028]图1是示出搭载有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的铲斗的液压挖掘机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液压挖掘机100具有车辆主体11和工作装置12。车辆主体11具有回转体13和行驶装置15。
[0029]行驶装置15具有一对履带15Cr和行驶马达15M。液压挖掘机100通过履带15Cr的旋转而能够行使。行驶马达15M作为行驶装置15的驱动源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行驶装置15也可以具有车轮(轮胎)。
[0030]回转体13设置在行驶装置15上。回转体13能够以回转中心41为中心而相对于行驶装置15回转。回转中心4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回转体13具有驾驶室(cab)14。在驾驶室14设置有供操作员就座的驾驶座14S。操作员能够在驾驶室14内操作液压挖掘机100。
[0031]回转体13具有发动机室19以及设置于回转体13的后部的配重。在发动机室19收容有发动机、工作油箱、空气滤清器以及液压泵等。
[0032]工作装置12安装于车辆主体11。工作装置12安装于回转体13。工作装置12进行地面的挖掘等作业。工作装置12具有动臂16、斗杆17、以及铲斗50。
[0033]动臂16经由动臂销2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车辆主体11(回转体13)。斗杆17经由斗杆销2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动臂16。铲斗50经由铲斗销2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斗杆17。铲斗50以中心轴110为中心可转动地连结于斗杆17。铲斗销25具有销形状,且在中心轴110的轴上延伸。中心轴110是铲斗50的转动轴。
[0034]工作装置12还具有动臂缸20A及动臂缸20B、斗杆缸21、以及铲斗缸22。
[0035]动臂缸20A、动臂缸20B、斗杆缸21以及铲斗缸22是通过工作油而进行驱动的液压缸。动臂缸20A和动臂缸20B在动臂16的两侧成对设置,使动臂16进行转动动作。斗杆缸21使斗杆17进行转动动作。铲斗缸22使铲斗50进行转动动作。
[0036]动臂16、斗杆17以及铲斗50的转动轴彼此平行地延伸。动臂16、斗杆17以及铲斗50的转动轴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0037]液压挖掘机100是铲斗50朝向操作员一侧安装的反铲型。
[0038]接着,对铲斗50的构造详细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铲斗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向图2中的箭头III所表示的方向观察的铲斗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向图2中的箭头IV所表示的方向观察的铲斗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向图4中的V-V线上的向视方向观察的铲斗的剖视图。
[0039]如图2至图5所示,铲斗50形成用于装入土等被挖掘物的空间。铲斗50在一方向开口。
[0040]在以下的铲斗50的构造的说明中,左右方向是铲斗50的转动轴(中心轴110)延伸的方向。前后方向是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铲斗50的转动轴所在的一侧是后方,其相反一侧是前方。将铲斗50朝向前方配置时的右侧是右方,将铲斗50朝向前方配置时的左侧是左方。上下方向是指与包含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在内的平面正交的方向。铲斗50的开口(开口部51)所在的一侧是上方,其相反一侧是下方。这些方向以铲斗50在装入有土砂等被挖掘物的状态下提升时的姿态为基准而被规定。
[0041]铲斗50具有底板60、一对侧板81(81L、81R)、托架86、以及前斗唇72。底板60、一对侧板81以及前斗唇72由板材构成。在由底板60、一对侧板81以及前斗唇72所围起的位置形成有用于装入土等被挖掘物的空间。
[00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铲斗,其以规定轴为中心可转动地与工作装置的斗杆连结,其中,所述铲斗具备:底板,其与所述铲斗的开口部对置;一对侧板,它们以彼此对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托架,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背面,在所述规定轴上与所述斗杆连结;以及前斗唇,其沿着所述开口部设置,所述前斗唇具有规定所述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的前端部,所述底板在安装所述托架的一侧具有规定所述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的后端部,所述侧板具有规定所述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的侧端部,所述底板还具有第一最深部,所述第一最深部从通过所述后端部与所述侧板相连的位置以及所述前端部的第一基准直线到所述底板为止的长度最大、且位于与所述第一基准直线正交的第二基准直线上,在所述侧端部设置有从所述规定轴向观察的侧视观察下向接近所述底板的方向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第二最深部,所述第二最深部从所述第一基准直线至所述凹陷部为止的长度最大、且位于所述第二基准直线上或者比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上隼一岩泽尚久吉原幸秀岩崎明信门内祐树杉原伸泰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