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26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交通运输设备,所述第三板体设有第一部位、第二部位和第三部位,所述第一部位铰接于壳体的外侧底壁,所述第二部位铰接于第二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三部位铰接于第二杆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杆体远离第三板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柱,通过壳体底部铰接的第三板体会以第二部位的铰接点为旋转中心向第二弹簧柱的方向转动,第三板体向第二弹簧柱的方向转动时会带动第二杆体挤压第二弹簧柱,使其产生弹性形变,壳体向下移动,块体会向滑槽内的一侧滑动,并挤压滑槽内的第三弹簧,与此同时第四杆体会在壳体的带动下向第三槽体内滑动并挤压第四弹簧使其产生弹性形变,来抵消运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震动,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而实现减震的效果。而实现减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交通运输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运输
,具体为多功能交通运输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
[0003]中国公开授权专利技术:多功能交通运输设备(公开号:CN110943682A)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交通运输设备,其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无法根据天气的情况(如是否有阳光),来调节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寿命较低的问题,然而还存在一定问题;
[0004]现有的交通运输设备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使会产生大量的颠簸,而这些颠簸会对运输的物资、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提出多功能交通运输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交通运输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交通运输设备,包括底座、万向轮、第一板体、第一弹簧柱、第一杆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二杆体、第二弹簧柱、壳体、第三杆体、块体、第三弹簧、第四杆体、第四弹簧、第四板体、牵引架和螺丝,所述第三板体设有第一部位、第二部位和第三部位,所述第一部位铰接于壳体的外侧底壁,所述第二部位铰接于第二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三部位铰接于第二杆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杆体远离第三板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柱,所述第二弹簧柱远离第二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板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二板体远离第三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外侧底壁,所述第一板体的外侧顶壁开设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的内侧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柱,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弹簧柱的顶部,所述第一杆体滑动连接于第二槽体内,所述第一板体远离第二弹簧柱的一侧铰接有第三杆体,所述第三杆体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铰接有块体,所述壳体的外侧底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块体的一侧,所述块体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滑槽内。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侧底壁固定连接有第四杆体,所述底座的外侧顶壁开设有第三槽体,所述第三槽体内侧底壁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远离第三槽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四杆体的底部,所述第四杆体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第三槽体内,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于底座的外侧顶壁。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相互对称均开设有第一槽
体,所述第一槽体内侧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槽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壳体远离第三板体的一侧铰接有第四板体。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牵引架。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柱与第二弹簧柱均包括第五杆体、套筒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五杆体滑动连接于套筒的内腔,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第五杆体与套筒的外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壳体底部铰接的第三板体会以第二部位的铰接点为旋转中心向第二弹簧柱的方向转动,第三板体向第二弹簧柱的方向转动时会带动第二杆体挤压第二弹簧柱,使其产生弹性形变,壳体向下移动,块体会向滑槽内的一侧滑动,并挤压滑槽内的第三弹簧,与此同时第四杆体会在壳体的带动下向第三槽体内滑动并挤压第四弹簧使其产生弹性形变,来抵消运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震动,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的A区的结构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第三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弹簧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底座;101、第一槽体;102、第一弹簧;103、第三槽体;2、万向轮;3、第一板体;301、第二槽体;4、第一弹簧柱;401、第五杆体;402、套筒;403、第二弹簧;5、第一杆体;6、第二板体;7、第三板体;701、第一部位;702、第二部位;703、第三部位;8、第二杆体;9、第二弹簧柱;10、壳体;11、第三杆体;12、块体;13、滑槽;14、第三弹簧;15、第四杆体;16、第四弹簧;17、第四板体;18、牵引架;19、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多功能交通运输设备,包括底座1、万向轮2、第一板体3、第一弹簧柱4、第一杆体5、第二板体6、第三板体7、第二杆体8、第二弹簧柱9、壳体10、第三杆体11、块体12、第三弹簧14、第四杆体15、第四弹簧16、第四板体17、牵引架18和螺丝19,第三板体7设有第一部位701、第二部位702和第三部位703,第一部位701铰接于壳体10的外侧底壁,第二部位702铰接于第二板体6的一侧,第三部位703铰接于第二杆体8的一端,第二杆体8远离第三板体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柱9,第二弹簧柱9远离第二杆体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板体3的外侧壁,第二板体6远离第三板体7的一侧固定连
接有第一杆体5,第一杆体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10外侧底壁,第一板体3的外侧顶壁开设有第二槽体301,第二槽体301的内侧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柱4,第一杆体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弹簧柱4的顶部,第一杆体5滑动连接于第二槽体301内,第一板体3远离第二弹簧柱9的一侧铰接有第三杆体11,第三杆体11远离第一板体3的一端铰接有块体12,壳体10的外侧底壁开设有滑槽13,滑槽13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4,第三弹簧14远离滑槽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块体12的一侧,块体12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滑槽13内;将第三板体7分为第一部位701、第二部位702和第三部位703,然后将第一部位701、第二部位702和第三部位703三个部位分别用于第一部位701铰接于壳体10的外侧底壁,第二部位702铰接于第二板体6的一侧,第三部位703铰接于第二杆体8的一端,当壳体10受力而产生震动时,壳体10底部铰接的第三板体7会以第二部位702的铰接点为旋转中心向第二弹簧柱9的方向转动,第三板体7向第二弹簧柱9的方向转动时会带动第二杆体8挤压第二弹簧柱9,使其产生弹性形变,来抵消震动。
[0021]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交通运输设备,包括底座(1)、万向轮(2)、第一板体(3)、第一弹簧柱(4)、第一杆体(5)、第二板体(6)、第三板体(7)、第二杆体(8)、第二弹簧柱(9)、壳体(10)、第三杆体(11)、块体(12)、第三弹簧(14)、第四杆体(15)、第四弹簧(16)、第四板体(17)、牵引架(18)和螺丝(1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体(7)设有第一部位(701)、第二部位(702)和第三部位(703),所述第一部位(701)铰接于壳体(10)的外侧底壁,所述第二部位(702)铰接于第二板体(6)的一侧,所述第三部位(703)铰接于第二杆体(8)的一端,所述第二杆体(8)远离第三板体(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柱(9),所述第二弹簧柱(9)远离第二杆体(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板体(3)的外侧壁,所述第二板体(6)远离第三板体(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体(5),所述第一杆体(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10)外侧底壁,所述第一板体(3)的外侧顶壁开设有第二槽体(301),所述第二槽体(301)的内侧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柱(4),所述第一杆体(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弹簧柱(4)的顶部,所述第一杆体(5)滑动连接于第二槽体(301)内,所述第一板体(3)远离第二弹簧柱(9)的一侧铰接有第三杆体(11),所述第三杆体(11)远离第一板体(3)的一端铰接有块体(12),所述壳体(10)的外侧底壁开设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4),所述第三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胤强杨艳杨娇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交建智能交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