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雪芽专利>正文

一种湿式地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976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湿式地暖结构,包括楼板层(9)、泡沫混凝土层(3)、豆石(6)和设置在泡沫混凝土层中且设有水管沟槽(11)的凹形保温条(5),所述凹形保温条(5)采用柔性保温材料且以预设地暖水管布置方式设置在楼板层上,所述泡沫混凝土层(3)由泡沫混凝土材料在楼板层上直接现浇而成,所述水管沟槽(11)中在泡沫混凝土材料现浇前填充有填塞条,并在泡沫混凝土材料浇筑成型后去除填塞条和设置地暖水管(7),所述泡沫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凹形保温条的上表面和水管沟槽的的槽壁设有导热层(2)。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有效降低湿式地暖结构的厚度和结构负荷,进一步提高湿式地暖结构的加热升温速度。热升温速度。热升温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式地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暖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湿式地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安装地暖,湿式地暖是水暖型地暖最为成熟的安装工艺,也是国内地暖市场的主导工艺,现有的湿式地暖结构是先在钢筋混凝土楼板面或地面基层上先以水泥砂浆找平,然后铺设厚度不小于20CM的高密度发泡水泥或挤出型泡沫塑料板(板上部复合一层铝箔),再在铝箔层上铺装地暖水管,并用塑料卡钉或钢网捆绑扎带将地暖水管固定,然后回填40mm-50mm厚的豆石混凝土作为填充层,地面装饰层根据用户的要求在填充层上铺设地砖、花岗岩板或木地板等。
[0003]湿式地暖结构具有热分布更均匀、价格相对于干式地暖便宜等优点,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安装湿式地暖结构,但湿式地暖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地面层厚,结构负荷大,存在畜热层,加热升温速度相对于干式地暖慢, 急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湿式地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中湿式地暖结构地面层厚、结构负荷大和加热升温速度慢的缺陷。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湿式地暖结构,包括楼板层、泡沫混凝土层、设置在泡沫混凝土层中的豆石和设置在泡沫混凝土层中且设有水管沟槽的凹形保温条,所述凹形保温条采用柔性保温材料且以预设地暖水管布置方式设置在楼板层上,所述泡沫混凝土层由泡沫混凝土材料在楼板层上直接现浇而成,所述水管沟槽中在泡沫混凝土材料现浇前填充有填塞条,并在泡沫混凝土材料浇筑成型后去除填塞条和设置地暖水管,所述泡沫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凹形保温条的上表面和水管沟槽的的槽壁设有导热层。
[0006]进一步地,所述水管沟槽的开口处填充导热砂浆覆盖在地暖水管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凹形保温条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豆石的粒径。
[0008]进一步地,所述湿式地暖结构还包括装饰面层,所述装饰面层直接铺设在导热层上或通过水泥砂浆与导热层粘接。
[0009]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湿式地暖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楼板层的表面清理干净,将分集水器安装在预定位置;S2、采用粘结胶将柔性保温条结构以预设地暖水管布置方式设置在楼板层上,所述柔性保温条结构由设有水管沟槽的凹形保温条和填充在水管沟槽中的填塞条组成;S3、将豆石铺设在相邻的柔性保温条结构之间;S4、在楼板层上现浇泡沫混凝土材料,并采用刮平器刮平现浇的泡沫混凝土材料使现浇成型的泡沫混凝土层的上表面与柔性保温条结构的上表面齐平;S5、在泡沫混凝土层现浇成型后,去除水管沟槽中的填塞条,并在泡沫混凝土层的上表
面、凹形保温条的上表面和水管沟槽的的槽壁设置导热层;S6、在水管沟槽中铺设地暖水管,并在水管沟槽的开口处填充导热砂浆覆盖在地暖水管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S7、将分集水器与地暖水管连接,将装饰面层直接铺设在导热层上或通过水泥砂浆将装饰面层粘结在导热层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采用聚氨酯发泡胶将柔性保温条结构以预设地暖水管布置方式设置在楼板层上,然后在柔性保温条结构的上表面放置薄板使柔性保温条结构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预设时间后移除薄板,所述柔性保温条结构由设有水管沟槽的凹形保温条和填充在水管沟槽中的填塞条组成。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具有水管沟槽的凹形保温条设置在现浇而成的泡沫混凝土层中和在泡沫混凝土层中铺设豆石用于增强泡沫混凝土层的抗压强度,同时在泡沫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凹形保温条的上表面和水管沟槽的的槽壁设置导热层,泡沫混凝土层即作为地暖水管的保温层,又作为地暖水管的保护层, 无需铺设40mm-50mm厚的豆石混凝土作为蓄热层,地暖水管的热量直接通过导热层快速传递至装饰面层,大大降低了湿式地暖结构的厚度和结构负荷,有效提高了湿式地暖结构的加热升温速度,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2)施工时先采用粘结胶将柔性保温条结构以预设地暖水管布置方式设置在楼板层上和将豆石铺设在相邻的柔性保温条结构之间,然后直接在楼板层上现浇泡沫混凝土材料形成泡沫混凝土层作为保温层和保护层,在泡沫混凝土层成型后去除柔性保温条结构中的填塞条即可形成用于直接铺设地暖水管的水管沟槽,无需在楼板层上用水泥砂浆找平,也无需用塑料卡钉或钢网捆绑扎带将地暖水管固定,大大简化了湿式地暖结构的施工工艺,进一步降低了湿式地暖结构的应用成本;(3)柔性保温条结构采用聚氨酯发泡胶粘结在楼板层上后,通过在柔性保温条结构的上表面放置薄板一段时间使柔性保温条结构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从而使现浇成型的泡沫混凝土层的上表面与柔性保温条结构的上表面采用刮平器施工时更加方便,进一步提高了湿式地暖结构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湿式地暖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柔性保温条结构在楼板层上的布置示意图。
[0015]图3为柔性保温条结构在泡沫混凝土层中的布置示意图。
[0016]图4为凹形保温条在泡沫混凝土层中的布置示意图。
[0017]图5为柔性保温条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薄板放置在柔性保温条结构上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注说明: 1-装饰面层,2-导热层,3-泡沫混凝土层,4-导热砂浆,5-凹形保温条,6-豆石,7-地暖水管,8-粘结胶,9-楼板层,10-填塞条,11-水管沟槽,12-柔性保温条结构,13-薄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1]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式地暖结构,包括装饰面层1、楼板层9、泡沫混凝土层3、设置在泡沫混凝土层中的豆石6和设置在泡沫混凝土层中且设有水管沟槽11的凹形保温条5,豆石6铺设在楼板层上且位于相邻的凹形保温条之间,用于增强泡沫混凝土层的抗压强度,以使泡沫混凝土层可以作为地暖水管的保护层,凹形保温条5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橡塑发泡材料等柔性保温材料,且以预设地暖水管布置方式设置在楼板层上,即凹形保温条和相应的柔性保温结构采用与地暖水管相同的布置方式,如地暖水管采用螺旋型布管方式,凹形保温条和柔性保温条结构就采用螺旋型布置,地暖水管采用迂回型布管方式,凹形保温条和柔性保温条结构就采用螺旋型布置,凹形保温条以预设地暖水管布置方式铺设在楼板层后,水管沟槽可使铺设在水管沟槽中的地暖水管以预设地暖水管布置方式固定在凹形保温条和泡沫混凝土层中,无需用塑料卡钉或钢网捆绑扎带将地暖水管固定。
[0022]泡沫混凝土层3由泡沫混凝土材料在楼板层上直接现浇而成,成型后与凹形保温条结合可作为地暖水管的保温层,以使地暖水管的热量向上部传递,水管沟槽11中在泡沫混凝土材料现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式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层(9)、泡沫混凝土层(3)、设置在泡沫混凝土层中的豆石(6)和设置在泡沫混凝土层中且设有水管沟槽(11)的凹形保温条(5),所述凹形保温条(5)采用柔性保温材料且以预设地暖水管布置方式设置在楼板层上,所述泡沫混凝土层(3)由泡沫混凝土材料在楼板层上直接现浇而成,所述水管沟槽(11)中在泡沫混凝土材料现浇前填充有填塞条,并在泡沫混凝土材料浇筑成型后去除填塞条和设置地暖水管(7),所述泡沫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凹形保温条的上表面和水管沟槽的的槽壁设有导热层(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沟槽(11)的开口处填充导热砂浆(4)覆盖在地暖水管(7)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保温条(5)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豆石的粒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湿式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地暖结构还包括装饰面层(1),所述装饰面层(1)直接铺设在导热层上或通过水泥砂浆与导热层粘接。5.一种湿式地暖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楼板层的表面清理干净,将分集水器安装在预定位置;S2、采用粘结胶将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雪芽吴祖茂
申请(专利权)人:梁雪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