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患者用腹腔探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960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34
急腹症患者用腹腔探查装置,包括穿刺套管和穿刺杆,穿刺套管的上端部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进气接口,安装座上具有中心孔,中心孔与穿刺套管的轴线相重合;穿刺套管的管壁内开设有细长孔,细长孔沿穿刺套管的轴向方向设置,穿刺套管的下端部设置有活动头部,活动头部为短套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直径较小,方便进行穿刺工作,穿刺后利用内镜观察腹腔内情况,并且活动头部能够偏转,进而改变内镜的观察方向,观察角度范围更广,更易发现病变部位,从而对患者及时确诊,避免错误判断延误患者诊疗最佳时机。者诊疗最佳时机。者诊疗最佳时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急腹症患者用腹腔探查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急腹症患者用腹腔探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急腹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主要是指腹盆腔及腹膜后组织、脏器发生急剧的病理变化时,产生以腹部疼痛或不适为主要症状和体征,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包括:急性阑尾炎、胃肠道穿孔、腹腔气管出血、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泌尿系结石及异位妊娠子宫破裂等。急腹症需要进行紧急处理,临床上首先进行查体,然后进行检验(如:淀粉酶、脂肪酶、HCG等)及检查(CT、磁共振等),急腹症的治疗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进行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及破裂器官修补术等多种治疗方案。在进行手术之前明确诊断非常重要,现在进行的检验检查只能通过指标推断急腹症的类型,但是不能明确诊断,一般是在直接看到病变的位置时才能进行明确诊断;现有技术只能进行推断,推断错误时会延误患者的最佳诊疗时机,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急腹症患者用腹腔探查装置,采用该探查装置便于观察发现病变部位,及时为患者确诊。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急腹症患者用腹腔探查装置,包括穿刺套管和穿刺杆,穿刺套管的上端部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进气接口,安装座上具有中心孔,中心孔与穿刺套管的轴线相重合;穿刺套管的管壁内开设有细长孔,细长孔沿穿刺套管的轴向方向设置,穿刺套管的下端部设置有活动头部,活动头部为短套结构,活动头部的上端一侧通过销轴铰接在穿刺套管下端部,活动头部与穿刺套管的轴线相重合,穿刺套管的细长孔内穿设有传动杆,活动头部的上端另一侧通过连接件与传动杆下端连接,传动杆的上部为螺杆结构,安装座上开设有螺纹孔,传动杆的上部螺纹连接在安装座的螺纹孔内,传动杆的上端设置有手柄;
[0005]连接件包括连接套和连接杆,连接套的上端部套设在传动杆的下端并与其转动配合,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连接套的下端,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活动头部上端,连接套的外径、连接杆的半径均小于细长孔的半径。
[0006]穿刺套管外壁设有深度刻度线。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整体直径较小,方便进行穿刺工作,穿刺后利用内镜观察腹腔内情况,并且活动头部能够偏转,进而改变内镜的观察方向,观察角度范围更广,更易发现病变部位,从而对患者及时确诊,避免错误判断延误患者诊疗最佳时机。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穿刺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传动杆与活动头部的连接示意图;
[0010]图3是穿刺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急腹症患者用腹腔探查装置,包括穿刺套管1和穿刺杆2,穿刺套管1的上端部设置有安装座3,安装座3上设置有进气接口4,安装座3上具有中心孔,中心孔与穿刺套管1的轴线相重合;穿刺套管1的管壁内开设有细长孔,细长孔沿穿刺套管1的轴向方向设置,穿刺套管1的下端部设置有活动头部5,活动头部5为短套结构,活动头部5的上端一侧通过销轴6铰接在穿刺套管1下端部,活动头部5与穿刺套管1的轴线相重合,穿刺套管1的细长孔内穿设有传动杆7,活动头部5的上端另一侧通过连接件与传动杆7下端连接,传动杆7的上部为螺杆结构,安装座3上开设有螺纹孔,传动杆7的上部螺纹连接在安装座3的螺纹孔内,传动杆7的上端设置有手柄8;
[0012]连接件包括连接套9和连接杆10,连接套9的上端部套设在传动杆7的下端并与其转动配合,连接杆10的一端铰接在连接套9的下端,连接杆10的另一端铰接在活动头部5上端,连接套9的外径、连接杆10的半径均小于细长孔的半径。
[0013]穿刺套管1外壁设有深度刻度线。
[0014]本技术整体尺寸较细,穿刺套管1的直径为1-2cm,使用时将穿刺杆2从安装座3的中心孔插入穿刺套管1内,接着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然后在患者疼痛感觉最明显处进行穿刺,例如急性阑尾炎疼痛部位多在脐与右侧髂前上棘中外1/3处,一般病变位置多位于痛感最明显处,从最痛处穿入容易发现病变部位,穿刺后拔出穿刺杆2,通过进气接口4向穿刺套管1内注入二氧化碳,从而二氧化碳进入腹腔内将局部撑开,另外本技术是在现有技术腹腔镜穿刺器结构基础上做出改进,本技术的穿刺套管1的安装座3上具有与腹腔镜穿刺器上同样的气密组件,气密组件用于密封腹腔镜穿刺器的内腔,防止内腔气体泄漏,气密组件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果不再赘述;
[0015]待腹腔撑开后,将内镜插入穿刺套管1,内镜为常见的胃肠镜或者喉镜等,插入后,旋转手柄8,使得传动杆7转动,由于传动杆7上部螺纹连接在安装座3上,因此传动杆7转动会沿穿刺套管1轴向方向移动,从而传动杆7向下推动连接套9,连接套9与传动杆7为转动配合,因此传动杆7转动时不会带动连接套9转动,连接套9向下推动连接杆10,从而连接杆10向下推动活动头部5的一侧,活动头部5绕另一侧的铰接销轴6转动,从而活动头部5发生偏转,带动内镜向一侧偏转,进一步贯彻病变部位情况;最后,反向旋转手柄,使得传动杆向上移动,连接套和连接杆收回于细长孔内。
[0016]本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急腹症患者用腹腔探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套管和穿刺杆,穿刺套管的上端部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进气接口,安装座上具有中心孔,中心孔与穿刺套管的轴线相重合;穿刺套管的管壁内开设有细长孔,细长孔沿穿刺套管的轴向方向设置,穿刺套管的下端部设置有活动头部,活动头部为短套结构,活动头部的上端一侧通过销轴铰接在穿刺套管下端部,活动头部与穿刺套管的轴线相重合,穿刺套管的细长孔内穿设有传动杆,活动头部的上端另一侧通过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铁岭常中青吴德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紫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