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活动式下肢抬高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941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下肢抬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活动式下肢抬高枕,包括第一底垫,第一底垫的前侧设有第二底垫,第一底垫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底垫的左右侧面靠近前端处对称设有第一刺面魔术贴;该可活动式下肢抬高枕通过设有的第一底垫、第二底垫和固定带等,可以保持髋关节术后患者患肢的抬高和保持外展中立位,有效抬高患肢和保持外展中立位可以有效消除肿胀,减轻患者疼痛和预防假体脱位,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同时防旋鞋的设置具有防止足部内旋外旋、协助踝泵运动、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翻身依从性的作用,且其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操作,提高患者满意度。意度。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活动式下肢抬高枕


[0001]本技术涉及下肢抬高设备
,具体为一种可活动式下肢抬高枕。

技术介绍

[000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退变性髋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终末期病变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术之一。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目的是矫正畸形,其具有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和恢复关节的功能,便于尽快恢复病人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除了手术因素,手术期护理也是髋关节置换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因素,其中保持外展中立位的体位管理是非常关键的。有效抬高患肢和保持外展中立位可以有效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和预防假体脱位。为使髋关节术后患肢抬高及保持外展中立位,可采用下肢抬高装置;
[0003]近几年,髋关节术后患肢抬高装置的研制不断得到改进,重点关注患肢的抬高和保持大腿及小腿外展的研制,却忽略足部外旋内旋也是引起脱位的原因,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可活动式下肢抬高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活动式下肢抬高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活动式下肢抬高枕,包括第一底垫,所述第一底垫的前侧设有第二底垫,所述第一底垫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底垫的左右侧面靠近前端处对称设有第一刺面魔术贴;所述第二底垫的顶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底垫的左右侧面靠近前端处对称设有第二刺面魔术贴;所述第一底垫和所述第二底垫之间对称设有两个毛面魔术贴,所述毛面魔术贴分别与所述第一刺面魔术贴和所述第二刺面魔术贴紧密粘接;所述第一底垫和所述第二底垫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底垫和所述第二底垫的两端分别系接有第一插块和第一插扣,且所述第一插块和所述第一插扣插接配合。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垫的前侧设有防旋鞋,所述防旋鞋上通过铆钉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环绕所述第一底垫,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两端分别系接有第二插扣和第二插块,且所述第二插扣和所述第二插块插接配合。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垫和所述第二底垫均采用高密度弹力海绵制成。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整体形状呈弧形。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底垫的前侧面为斜面设计。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为10至13cm。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可活动式下肢抬高枕通过设有的第一底垫、第二底垫和固定带等,可以保持髋关节术后患者患肢的抬高和保持外展中立位,有效抬高患肢和保持外展中立位可以有效消除肿胀,减轻患者疼痛和预防假体脱位,有利于
患者术后恢复;同时防旋鞋的设置具有防止足部内旋外旋、协助踝泵运动、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翻身依从性的作用,且其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操作,提高患者满意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7]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底垫;11、第一凹槽;12、第一刺面魔术贴;2、第二底垫;21、第二凹槽;22、毛面魔术贴;3、第一固定带;31、第一插扣;32、第一插块;4、毛面魔术贴;5、防旋鞋;6、第二固定带;61、第二插扣;62、第二插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可活动式下肢抬高枕,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第一底垫1,第一底垫1的前侧设有第二底垫2,第一底垫1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底垫1的左右侧面靠近前端处对称设有第一刺面魔术贴12,且第一刺面魔术贴12与第一底垫1的左右侧面紧密粘接;第二底垫2的顶面开设有第二凹槽21,第二底垫2的左右侧面靠近前端处对称设有第二刺面魔术贴22,且第二刺面魔术贴22与第二底垫2的左右侧面紧密粘接;第一底垫1和第二底垫2之间对称设有两个毛面魔术贴4,毛面魔术贴4分别与第一刺面魔术贴12和第二刺面魔术贴22紧密粘接;第一底垫1和第二底垫2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带3,第一底垫1和第二底垫2的两端分别系接有第一插块32和第一插扣31,且第一插块32和第一插扣31插接配合。
[00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垫1和第二底垫2均采用高密度弹力海绵制成,该材质质地柔软,增加了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002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的整体形状呈弧形,其便于放置患者大
腿和小腿。
[0026]进一步的,第二底垫2的前侧面为斜面设计,其不会对患者的大腿内侧造成压迫。
[0027]除此之外,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的深度为10至13cm,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的优选深度为12cm,其便于患者放置下肢。
[0028]本实施例的可活动式下肢抬高枕在使用时,使用人员首先将第一底垫1放置在患者小腿下方,并将小腿放置在第一凹槽11内,同时使用人员将第二底垫1放置在患者的大腿下方,并将大腿放置在第二凹槽21内,接下来使用人员将分别将两个第一固定带3上的第一插块32插入至第一插扣31内,同时使用人员分别调节两个第一固定带3的松紧,即可对第一底垫1和第二底垫2进行固定。
[0029]实施例2
[0030]作为本技术的第2种实施例,请参见图4和图5,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底垫1的前侧设有防旋鞋5,防旋鞋5上通过铆钉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6,第二固定带6环绕第一底垫1,第二固定带6的两端分别系接有第二插扣61和第二插块62,且第二插扣61和第二插块62插接配合。
[0031]需要补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活动式下肢抬高枕,包括第一底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垫(1)的前侧设有第二底垫(2),所述第一底垫(1)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底垫(1)的左右侧面靠近前端处对称设有第一刺面魔术贴(12);所述第二底垫(2)的顶面开设有第二凹槽(21),所述第二底垫(2)的左右侧面靠近前端处对称设有第二刺面魔术贴(22);所述第一底垫(1)和所述第二底垫(2)之间对称设有两个毛面魔术贴(4),所述毛面魔术贴(4)分别与所述第一刺面魔术贴(12)和所述第二刺面魔术贴(22)紧密粘接;所述第一底垫(1)和所述第二底垫(2)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带(3),所述第一底垫(1)和所述第二底垫(2)的两端分别系接有第一插块(32)和第一插扣(31),且所述第一插块(32)和所述第一插扣(31)插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活动式下肢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凤丽谭健群杨燕吴敏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广州柔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