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5516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包括颈垫,所述颈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靠板,所述靠板内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支撑组件,所述靠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靠垫,所述靠板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活动板的一端铰接有铰接组件,所述铰接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靠板、支撑组件、活动板、固定杆、铰接组件等结构,将电动伸缩杆带动铰接组件移动,铰接组件将活动板推动,靠板逐渐升高,活动板带动固定杆移动,固定杆将下压板抵压,下压板下移,靠板升高至一定高度后,使得患者不需大幅度移动,便于对患者进行急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


技术介绍

1、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从属心血管内科,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2、临床上心力衰竭患者需要给予紧急治疗,在急救时需要限制患者体位,使患者处于端坐位并双足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

3、现有的家用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往往为固定的椅子,其高度和角度均难以调整,在搀扶病人时或从床上移动至座椅上时往往难以使其安全坐下,容易因为体力不支或者搀扶不当导致病人摔落碰伤,加重病情,现提出一种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解决了患者急救时不易移动体位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包括颈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垫(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靠板(3),所述靠板(3)内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支撑组件(4),所述靠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靠垫(2),所述靠板(3)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板(5),所述活动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所述活动板(5)的一端铰接有铰接组件(7),所述铰接组件(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8),所述电动伸缩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9),所述底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杆(411),所述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包括颈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垫(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靠板(3),所述靠板(3)内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支撑组件(4),所述靠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靠垫(2),所述靠板(3)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板(5),所述活动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所述活动板(5)的一端铰接有铰接组件(7),所述铰接组件(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8),所述电动伸缩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9),所述底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杆(411),所述支撑杆(411)的内部铰接有抵压杆(412),所述抵压杆(412)与靠板(3)活动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11)的内部开设有与抵压杆(412)大小相适配的卡槽,所述靠板(3)的内部开设有与支撑杆(411)大小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开设有与抵压杆(412)底端大小相适配的抵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组件(7)包括铰接座(711),所述铰接座(7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712),每个所述限位块(712)均为l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711)的外部与底板(9)活动连接,所述底板(9)的顶部开设有与铰接座(711)大小相适配的滑行槽,所述滑行槽的两侧开设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育辉许耘红何晓青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广州柔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