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9017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包含一导光板、相对该导光板一边侧入射光线的至少一发光体,及至少一吸光材。该吸光材是设置在前述入射光线行进的路径上且相邻该发光体。借此,该吸光材可以吸收部份由该发光体发散的光线,而降低相邻该发光体部位的反射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一般液晶显示器的发光模组1主要包含有一导光板11,及设置在该导光板11一边侧111的数个发光体12。而该发光模组1可配置不同组成型态的一光学膜件(图未示,具有反射片、扩散片、增亮膜、遮光片等组件),形成单面出光的背光模组,或双面出光的背光模组,或搭配自然光的前光模组。当前述发光体12相对该导光板11入射光线时,该导光板11会将线光源转成面光源,并引导光源通过该光学膜件(图未示)后,使光源均匀扩散及增亮照明亮度。惟,由于前述发光体12只设置在该导光板11的一边侧111,因此,亮度会随着距离而逐渐减弱,也就是说,靠近前述发光体12的部位会最亮,而远离前述发光体12的部位会较暗,虽然,大部份的导光板11会借由网点或凸肋,使行进中的光线产生光折射现象,而提升距离该发光体12较远部位的光亮度,但是,对于邻近该发光体12的部位而言,仍然会因为亮度明显较亮,造成局部的亮点,而有明暗的现象,及光辉度不一致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光辉度维持一致性的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该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包含一导光板、至少一发光体,及至少一吸光材。该发光体是相对该导光板一边侧入射光线。该吸光材是设置在前述入射光线行进的路径上且相邻该发光体,而降低相邻该发光体部位的反射率。本专利技术的功效是能消除亮点,使光辉度产生均质化的视觉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一分解图,说明一般的发光模组。图2是一顶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3是一侧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的第二较佳实施。图4是一顶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的第三较佳实施。图5是一顶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的第四较佳实施。图6是一顶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的第五较佳实施。图7是一顶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的第六较佳实施。图8是一顶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的第七较佳实施。图9是一顶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的第八较佳实施。图10是一侧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的第九较佳实施。图11是一侧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的第十较佳实施。图12是一侧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的第十一较佳实施。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的较佳实施例是包含一导光板2、一电路板3、多数个发光体4,及多数个吸光材5。该导光板2具有二表面21。该电路板3是设置在邻近该导光板2一边侧22的位置。前述发光体4是与该电路板3连结,且位于该导光板2边侧22,而能相对该导光板2边侧22入射光线。前述吸光材5是一种深色系的材料,能以黏贴或涂覆的方式,设置在该导光板2其中一表面21,且相邻并相对每一发光体4,而位于前述入射光线行进的路径上。当前述发光体4相对该导光板2入射光线时,部份发散或折射至前述吸光材5上的光线,会被前述吸光材5吸收,借此,降低相邻前述发光体4部位的反射率,使该导光板2邻近前述发光体4部位的亮度,能与其它部位的亮度均一化,而能将射入该导光板2的线光源转成均匀的面光源。参阅图3,前述吸光材5也可以同时设置在该导光板2二表面21,且相邻并相对每一发光体4。或如图4,直接以一长条型的吸光材5设置在该导光板2其中一表面21或二表面21,且相邻前述发光体4。参阅图5,前述吸光材5也能以粘贴或涂覆的方式,设置在该电路板3一表面31,且相邻并相对每一发光体4,而位于前述发光体4与该导光板2边侧22间。或如图6,直接以一长条型的吸光材5设置在该电路板3表面31,且相邻前述发光体4。参阅图7,前述吸光材5也可以同时设置在该电路板3表面31与该导光板2其中一表面21(或二表面21)。或如图8、图9所示,针对单一个位于该导光板2一边角23的发光体4,于该电路板3表面31,或该导光板2其中一表面21(或二表面21),或该电路板3表面31与该导光板2其中一表面21(或二表面21)设置有一个吸光材5,或一个以上的吸光材5。借此,同样能降低相邻前述发光体4部位的反射率,使该导光板2邻近前述发光体4部位的亮度,能与其它部位的亮度均一化,而能将射入该导光板2的线光源转成均匀的面光源。参阅图10、图11、图12,分别是一种背光式的发光模组、双面出光的发光模组,及前光式的发光模组。前述发光模组分别更包含有叠置在该导光板2表面21的一光学膜件6。该光学膜件6分别是由至少一反射片61、至少一扩散片62、至少一增亮膜63及至少一遮光片64其中一个以上的组件所组成。该多片式的吸光材5(图未示)或单片式的吸光材5(图未示),同样能以粘贴或涂覆的方式,设置在框线区域中该反射片61、该扩散片62、该增亮膜63中任一个以上组件的其中一表面(或二表面),使该吸光材5(图未示)相邻且相对每一发光体4,而位于前述入射光线行进的路径上。借此,同样能降低相邻前述发光体4部位的亮度,使整体的亮度均一化。据上所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具有下列优点及功效本专利技术可以降低相邻前述发光体4部位的反射率,使明、暗差异性减至最小,有效消除亮点的情形,使整体在光辉度方面更能产生均质化的视觉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导光板;至少一发光体,是相对该导光板一边侧入射光线;及至少一吸光材,是设置在前述入射光线行进的路径上且相邻该发光体,而降低相邻该发光体部位的反射率。2.如权利要求第1所述的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吸光材是覆置在该导光板一表面。3.如权利要求第2所述的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吸光材是覆置在该导光板一表面与另一表面。4.如权利要求第1所述的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组更包含有至少一光学膜件,该光学膜件是与该导光板相叠合,且该吸光板是覆置在该光学膜件一表面。5.如权利要求第4所述的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吸光板是覆置在该光学膜件一表面与另一表面。6.如权利要求第1所述的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组还具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是设置在邻近该导光板边侧的位置,且与该发光体连结,该吸光材是覆置在该电路板上,而位于该发光体与该导光板间。7.如权利要求第1所述的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吸光材是以涂布方式形成。8.如权利要求第1所述的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吸光材是以粘贴方式形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包含一导光板、相对该导光板一边侧入射光线的至少一发光体,及至少一吸光材。该吸光材是设置在前述入射光线行进的路径上且相邻该发光体。借此,该吸光材可以吸收部份由该发光体发散的光线,而降低相邻该发光体部位的反射率。文档编号G02F1/133GK1892345SQ200510080790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5日专利技术者朱世宏, 杨文启, 林正丰 申请人:久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导光板;至少一发光体,是相对该导光板一边侧入射光线;及至少一吸光材,是设置在前述入射光线行进的路径上且相邻该发光体,而降低相邻该发光体部位的反射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世宏杨文启林正丰
申请(专利权)人:久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