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和平专利>正文

一种可单独分别存放个人筷子的卫生筷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81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单独分别存放个人筷子的卫生筷笼,属于日用品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现行的内部设有分隔壁、分空间的筷笼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改造而成,其特征是,通过增多分隔壁和增加某一部位的分隔壁的密度,使分隔壁成的分空间,有大有小;大空间用于存放公用厨具,如公用筷子、铲、勺、削皮器等;小空间专供每个人存放本人的筷子、小勺。使筷子专人专用,避免混放混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科学、合理卫生的筷笼。(*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日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供插放筷子、小勺、刮皮器等小厨具的筷笼。
技术介绍
现行的筷笼,多个品种,共同特点是容积较大,可插放数十双筷子及其他厨具;四周外壁上分布着无数个透气孔。综合起来,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仅一个空间的筷笼,筷子及勺、铲等小厨具共同插放于这一个空间内;第二,内部有多个分空间的筷笼,该筷笼体积更大些,筷笼内设有若干个起分割作用的内壁,本文暂称之为“分隔壁”,把筷笼分隔成2至4个分空间;各分空间的内径、容积基本相等,各分空间供人们分类插放筷子、刀勺、刮皮器和小型切菜刀等各类厨具。上述第二种形式的筷笼目前占大多数,第二种形式的筷笼,筷子、勺铲、刀具刮皮用具等可分类插放,比较科学实用,但和第一种形式的筷笼一样依然存在有共同缺陷:家庭每个成员使用的筷子依然是集中存放,混放混用,存在交叉传染的隐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可为人们提供一种更科学卫生的筷笼,以改变现行筷笼的筷子集中混放和混用的欠缺。现行的第二种形式的筷笼,多数是内部仅设有2至3个分空间,且各分空间容积大小基本相同,每个空间可容纳20双左右的筷子,各分空间是由1至2个分隔壁均衡分隔而成,即仅有1-2个分隔壁,分隔壁均匀布置。本技术的特征是,筷笼内的分隔壁数量增加;且分隔壁的布置不均,有的部位分布的密度大,有的部位分布密度小;被分隔壁分隔成的各个分空间大小不一;有大空间,有小空间。小空间的容积以插放1-2双筷子,最多3-5双筷子为宜,或再多一点。小空间的数量可以是1-3个,也可以是4-6个。小空间一般是集中并列设在筷笼的前半部分,大空间设在筷笼的后半部分,也可有其他设置方法。-->分隔壁的高度可同筷笼的外壁的高度一致。小空间的底儿可低于大空间的底儿。所述本技术中的大空间和小空间的用途是:大空间供放置公用用具,如公用筷子、及备用的筷子,勺、削皮器、蒜泥器等;小空间供个人分别单独插放本人的筷子、小勺子,使家庭每个成员的筷子、小勺分开单独存放,以避免混放混用,减少交叉使用的机会,使每个人餐具的存放更科学合理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行筷笼(内设三个分空间)的俯视图。1是分隔壁,2是分空间,4是外壁。图2是本技术的筷笼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的本技术的筷笼,1是分隔壁,2是大空间,3是小空间,4是外壁。筷笼前半部分设置的分隔壁的密度大;小空间设置有六个,并排设置在筷笼的前半部分。依照图2的设计,制作模具,便可一次成型生产出本技术的筷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单独分别存放个人筷子的卫生筷笼,是在现行的内部设有分隔壁、分空间的的筷笼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其特征是:筷笼内的分隔壁数量增加;且分隔壁的分布设置不均,有的部位分布的密度大,有的部位分布密度小;被分隔壁分隔成的各个空间大小不一,有的空间大,有的空间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单独分别存放个人筷子的卫生筷笼,是在现行的内部设有分隔壁、分空间的的筷笼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其特征是:筷笼内的分隔壁数量增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刘和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