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741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和第二基板,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包括电致变色单元,电致变色单元包括黑色结构层和彩色结构层,黑色结构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黑色电致变色像素层和第二电极,彩色结构层包括横向排布的RGB结构单元或RGBW结构单元;其中,第一电极具有与第二电极相对的第一相对面,第二电极具有与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相对面,第一相对面和/或第二相对面上设有不平整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显示黑色,又能显示其他颜色,其显示颜色丰富,并在电极上设有不平整面,使两电极之间的电场的分布更均匀,从而加强其导电性效果、加快变色层的变色效果,且结构简单,易于制备。易于制备。易于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属于显示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EC)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材料是近年来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电致变色材料是电致变色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导着器件的电致变色性能。按照材料的结构性质,电致变色材料可分为阳极电致变色材料(离子嵌入着色)和阴极电致变色材料(离子抽出着色)。阳极电致变色材料与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可组装成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此类互补型器件可以提高整体的电致变色性能,如光学对比度,颜色变化,光谱吸收范围等。目前,现有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具有以下问题:
[0003]1)电致变色层往往通过将液体的电致变色材料注入至间隙中形成,易使位于间隙上方的电极因压力差而产生塌陷,且其封装难度大,易发生漏液现象,严重影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质量;
[0004]2)往往无法显示纯黑色,或者,显示纯黑色的器件结构复杂,响应速度慢;
[0005]3)施加的电场的不均匀性较大,从而影响电介质的绝缘强度;
[0006]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场愈不均匀,电介质的绝缘强度愈低,易使其他材质与电介质层接触从而发生腐蚀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其既能显示黑色,又能显示其他颜色,具有丰富的显示效果,并且其电极之间电场分布均匀,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且结构简单、易于制备。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和第二基板,所述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独立控制的电致变色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黑色结构层和彩色结构层,所述黑色结构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黑色电致变色像素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彩色结构层设置在黑色结构层一侧,所述彩色结构层包括横向排布的RGB结构单元或RGBW结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的第一相对面,所述第二电极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相对面,所述第一相对面和/或第二相对面上设有不平整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不平整面选自弧形面、波浪形面、斜坡形面或楔形面中的任意一种。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不平整面选自弧形面、波浪形面,斜坡形面,楔形面与平面形的任意组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结构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电极和设置在两电极之间且依次设置的离子储存层、导电层、R或G或B或W电致变色像素层。
[0012]进一步地,所述离子储存层、导电层为固态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显示面板还包括白反射层,所述白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之间。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显示面板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白反射层和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之间,所述电致变色像素阵列通过所述粘接层粘附在所述白反射层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白反射层由粘性聚合物树脂和白色颗粒形成,所述电致变色像素阵列粘附在所述白反射层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黑色结构层还包括依次层叠的设置于第一电极与黑色电致变色像素层之间的第一离子储存层和第一导电层。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子储存层和第一导电层为固态结构。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
[0019]进一步地,所述黑色电致变色像素层内设有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电致变色材料选自包括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或复合电致变色材料中的任一种。
[0020]进一步地,所述R、G、B、W电致变色像素层内设有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电致变色材料优选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或复合电致变色材料中的任一种。
[0021]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优选的为三氧化钨、氧化镍;所述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优选的为紫萝精类、间苯二酸酯类、金属酞菁类、吡啶类金属配合物、聚苯胺类、聚吡咯类、聚噻吩类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002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纸,其包括上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有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在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中设置有彩色结构层和黑色电致变色像素层。通电时,黑色电致变色像素层变成黑色,断电时,黑色电致变色像素层为透明色;并且,该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还可通过彩色结构层显示除黑色外的各种颜色。故,该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既能显示黑色,又能显示其他颜色,并通过在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中的电极上设有不平整面,使两电极之间的电场的分布更均匀,从而加强其导电性效果、加快变色层的变色效果,其显示颜色丰富,且结构简单,易于制备。
[0024]该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将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以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白反射层上,省去了液态电致变色材料的封装步骤,并避免了位于间隙上方的电极因压力差而产生塌陷、易发生漏液的现象,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002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0027]图2a和2b为本技术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3和图4为本技术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另外两种结构示意图;
[0029]图5至图7为本技术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中的不平整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4]请参见图1和图2a,在竖直方向10上,本技术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自下而上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1、电致变色像素阵列3以及第二基板4,电致变色像素阵列3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独立控制的电致变色单元30,该电致变色单元30包括黑色结构层31和彩色结构层32,黑色结构层31在竖直方向10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电极311、黑色电致变色像素层312和第二电极313。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和第二基板,所述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独立控制的电致变色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黑色结构层和彩色结构层,所述黑色结构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黑色电致变色像素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彩色结构层设置在黑色结构层一侧,所述彩色结构层包括横向排布的RGB结构单元或RGBW结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的第一相对面,所述第二电极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相对面,所述第一相对面和/或第二相对面上设有不平整面;所述不平整面选自弧形面或波浪形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平整面选自弧形面、波浪形面,斜坡形面,楔形面与平面形的任意组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电极和设置在两电极之间且依次设置的离子储存层、导电层、R或G或B或W电致变色像素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储存层、导电层为固态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显示面板还包括白反射层,所述白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显示面板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白反射层和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之间,所述电致变色像素阵列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东林刘艳花黄文彬陈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