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停船快速船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73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12
一种不停船快速船闸,包括上游引航道、下游引航道和闸室,闸室由圆弧形的圆心角为1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停船快速船闸


[0001]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不停船快速船闸。

技术介绍

[0002]船闸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为通航而修建的一种水工建筑物。现有的船闸是通过向两端有闸门控制的闸室内灌水、泄水来升降闸室内水位,从而保证船舶通过航道上集中水位差区域。当船舶上行,由下游向上游行驶时,先待闸室内水位降至与下游水位齐平,然后打开下游闸门,船舶进入闸室,停船,关闸门,灌水,待水位升高到与上游水位齐平后,开上游闸门,船舶即可出闸驶向上游。船舶下行时则相反。船舶在通过船闸时要经过关闸、系锚、灌水或泄水、闸门打开、松开锚绳、船舶通过等多个程序,且每个程序都要耗费较长时间,因此目前船闸的过船时间长。在一些过往船只较多的船闸,过闸拥挤已经常态化,在高峰期,后面的船舶待闸时间会越来越长,造成大量船只滞留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水路运输的物流时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船闸存在的过船程序多、过船时间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停船快速船闸。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不停船快速船闸,包括上游引航道、下游引航道和闸室,闸室由圆弧形的大边墙和小边墙所围成,大边墙和小边墙的圆心角均为120
°
,大边墙和小边墙之间设有上游门槛和下游门槛,上游门槛和下游门槛的高度很低;在闸室内设有一个圆柱形的转动内墙和一个电机系统,转动内墙在电机系统的驱动下可旋转;电机系统安置在一个电机井内;在转动内墙上均匀地布设有6个闸门,闸门由一节静闸门和一节动闸门所构成,静闸门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内墙上,另一端通过转动轴与动闸门相连接,闸门上设有弹簧以便控制动闸门与静闸门的相对角度;在闸室的底板上布设有两个孔群,孔群由若干个小孔所组成,其中一个孔群位于小边墙与上游门槛交界处附近,另一个孔群位于大边墙与下游门槛交界处附近,孔群所占区域相对于转动内墙圆心的圆心角大小在60
°
至120
°
之间,孔群的下面设有输水坑。
[0006]优选的,所述上游门槛和下游门槛均为圆弧形。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8]1)本技术实现了船舶在闸室内行驶的同时闸室内水位逐渐升降,船舶在通过船闸的整个过程中无需停船,也没有关闸、开闸等过船程序,过船程序少,过船时间短。
[0009]2)本技术实现了连续过船,后一个船舶无需等到前一个船舶驶出闸室就可以进入闸室,过船效率较高。
[0010]3)本技术利用了上、下游水位差来辅助推动闸门旋转,减小了船闸运行的能源消耗,具有节能效果。
[0011]4)本技术不需要工作人员频繁地打开和关闭闸门,工作人员日常主要负责监控船闸的运行状况,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运行管理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的A-A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上游引航道,2-闸门,201-动闸门,202-静闸门,3-闸室,4-大边墙,5-输水坑,6-孔群,7-下游引航道,8-下游门槛,9-电机井,10-转动内墙,11-小边墙,12-电机系统,13-上游门槛。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参见图1至图2,一种不停船快速船闸,包括上游引航道1、下游引航道7和闸室3,闸室3由圆弧形的大边墙4和小边墙11所围成,大边墙4和小边墙11的圆心角均为120
°
,大边墙4和小边墙11之间设有上游门槛13和下游门槛8,上游门槛13和下游门槛8的高度很低,在其上方形成缺口以便船舶进出闸室3。在闸室3内设有一个圆柱形的转动内墙10和一个电机系统12,转动内墙10在电机系统12的驱动下可旋转;电机系统12安置在一个电机井9内,电机井9的高度高于上游水位,以便将电机系统12与周围水体相隔离。在转动内墙10上均匀地布设有6个闸门2,闸门2由一节静闸门202和一节动闸门201所构成,静闸门202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内墙10上,另一端通过转动轴与动闸门201相连接,闸门2上设有扭簧,该扭簧的一个扭臂固定在静闸门202上,另一个扭臂固定在动闸门201上,在没有外力条件下两个扭臂的夹角为180
°
。转动内墙10与闸室3的底板之间设有滑行轨道,转动内墙10压在滑行轨道上运动,滑行轨道起到承重、减小摩擦阻力和减小水流渗透的作用。在闸室3的底板上布设有两个孔群6,孔群6由若干个小孔所组成,其中一个孔群6位于小边墙11与上游门槛13交界处附近,另一个孔群6位于大边墙4与下游门槛8交界处附近,孔群6所占区域相对于转动内墙10圆心的圆心角大小在60
°
至120
°
之间,孔群6的下面设有输水坑5,孔群6和输水坑5可保证孔群6上方的水体始终是相连通的。
[0017]大边墙4半径和小边墙11半径的差值等于动闸门201的宽度,闸门2转动到大边墙4一侧时,动闸门201在扭簧的作用下伸展,与静闸门202呈180
°
;闸门2转动到小边墙11一侧时,动闸门201受到小边墙11的挤压而收缩,与静闸门201的夹角约为90
°
;上游门槛13和下游门槛8主要起到引导动闸门201的伸展或收缩的作用,使得闸门2在大边墙4和小边墙11之间的过渡较为平顺。上游水位高于下游水位,闸门2在大边墙4一侧和小边墙11一侧均受到上、下游水体压强差产生的指向下游的水压力,这个水压力在大边墙4一侧的力臂较大,力矩也较大,在小边墙11一侧力矩较小。在两侧的力矩差作用下,同时在电机系统的驱动下,闸门2进行缓慢地转动,沿着闸门2的旋转方向闸门2依次经过上游门槛13、大边墙4、下游门槛8和小边墙11。
[0018]下面说明本技术在船舶上行时的工作原理。
[0019]船舶先开到下游引航道7内等待,闸室3内水位在下游门槛8附近与下游水位齐平,当某个闸门2运行到下游门槛8合适位置时,船舶越过下游门槛8驶入闸室3,并跟随该闸门2
继续行驶。在该闸门2运行到小边墙11的中心位置之前,紧随其后的闸门2一直在下游门槛8位置处运行,因此这两个闸门2之间的区间(也是该船舶所在区间)内水位一直与下游水位齐平。在该闸门2经过小边墙11的中心位置之后,紧随其后的闸门2也在小边墙11位置处运行,这两个闸门2之间的区间水体不再与下游水体相连通。该闸门2继续前行进入孔群6所在位置,该闸门2前方水体与该闸门2后方水体在孔群6和输水坑5的作用下相连通,该闸门2前方水体的水位现在与上游水位齐平,在水压差的作用下,该闸门2前方水体不断流入该闸门2和紧随其后闸门2之间的区间,该区间内水位随着该闸门2的前行不断上升直至与上游水位齐平。当该闸门2运行到上游门槛13合适位置时,船舶驶出闸室3进入上游引航道1。
[0020]船舶下行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与上行时是类似的,船舶在下行时先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停船快速船闸,包括上游引航道、下游引航道和闸室,其特征在于:闸室由圆弧形的大边墙和小边墙所围成,大边墙和小边墙的圆心角均为120
°
,大边墙和小边墙之间设有上游门槛和下游门槛;在闸室内设有一个圆柱形的转动内墙和一个电机系统,转动内墙在电机系统的驱动下可旋转;在转动内墙上均匀地布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汶倩杨欣月刘诗语赵思琪王路遥肖柏青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