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缆桥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859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缆敷设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缆桥架装置,包括:电缆桥架本体,所述电缆桥架本体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电缆桥架本体滑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电缆桥架本体对称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电缆桥架本体固定连接有夹持机构,所述电缆桥架本体设有通孔。本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电缆桥架装置存在的电缆大多是交替敷设,且层层叠加、堆积严重,电缆一但敷设下去后拆除困难,时常出现被迫建设新的电缆敷设通道,重复投资增加成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拆卸更加方便,增加了敷设空间,避免重复投资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缆桥架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缆敷设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缆桥架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敷设是指沿经勘査的路由布放、安装电缆以形成电缆线路的过程。根据使用场合,可分为架空、地下(管道和直埋)、水底、墙壁和隧道等几种敷设方式。合理选择电缆的敷设方式对保证线路的传输质量、可靠性和施工维护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电力系统一次设备的机构箱、汇控箱、间隔端子箱以及二次设备的保护屏、测控屏、故障录波屏、电源屏间等均需要经过电缆、光缆或网线实现连接,要实现上述连接,根据建筑物及空间的不同,设计有不同的电缆通道,包括电缆沟、电缆竖井、电缆夹层等,在这些空间内设计有供电缆敷设用的各种桥架。现有的电缆桥架分为槽式、托盘式和梯架式、网格式等结构,电缆桥架由支架、托臂和安装附件等组成。由于现有的电缆桥架结构简单,敷设时会存在以下问题:电缆大多是交替敷设,且层层叠加、堆积严重,电缆一但敷设下去后拆除困难,时常出现被迫建设新的电缆敷设通道,重复投资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缆桥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电缆桥架装置存在的电缆大多是交替敷设,且层层叠加、堆积严重,电缆一但敷设下去后拆除困难,时常出现被迫建设新的电缆敷设通道,重复投资增加成本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电缆桥架装置,包括电缆桥架本体,所述电缆桥架本体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电缆桥架本体滑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电缆桥架本体对称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电缆桥架本体固定连接有夹持机构,所述电缆桥架本体设有通孔。<br>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缆桥架本体从下往上依次为,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本体对称固定连接有挂耳。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第一本体固定连接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一本体对称铰接,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长度为第一连杆二倍,两个所述第二连杆交叉与第二本体铰接,铰接的中心为第二连杆的中心,两个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长度与第一连杆长度相等,两个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三本体铰接。作为本技术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与电缆桥架本体固定连接的气缸,所述气缸对称铰接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铰接有第二导杆,两个所述第二导杆交叉铰接有与电缆桥架本体固定连接的销轴,所述第二导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有夹持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件的表面为半圆形,所述夹持件固定连接有缓冲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是通过设置隔板对电缆进行分开敷设,设置盖板,避免灰尘落入以及防止建筑物顶部落下的杂物对电缆造成损失,起到保护作用,通过升降机构对电缆实现分层放置,客户可根据需求对不同要求的电缆分开敷设,敷设完成后固定在建筑物上时,对其进行收缩,从而节省了空间;拆卸或检修时对其进行展开,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拆卸或检修,通过夹持机构对电缆进行夹持,避免电缆堆积在一起,设置通孔,起到散热作用,使得电缆工作产生对热量能散发出去。本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电缆桥架装置存在的电缆大多是交替敷设,且层层叠加、堆积严重,电缆一但敷设下去后拆除困难,时常出现被迫建设新的电缆敷设通道,重复投资增加成本的问题,本技术设计合理,拆卸更加方便,增加了敷设空间,避免重复投资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电缆桥架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电缆桥架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的A向视图。附图中:1、电缆桥架本体;2、隔板;3、盖板;4、升降机构;5、挂耳;6、夹持机构;7、通孔;101、第一本体;102、第二本体;103、第三本体;401、伸缩杆;402、第一连杆;403、第二连杆;404、第三连杆;601、气缸;602、第一导杆;603、第二导杆;604、销轴;605、支撑件;606、夹持件;607、缓冲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电缆桥架装置的结构图,包括电缆桥架本体1,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固定连接有隔板2,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滑动连接有盖板3,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对称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4,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固定连接有夹持机构6,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设有通孔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隔板2对电缆进行分开敷设,本实施例中隔板2的个数为三个,隔板2的数量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设置,设置盖板3,避免灰尘落入以及防止建筑物顶部落下的杂物对电缆造成损失,起到保护作用,通过升降机构4对电缆实现分层放置,客户可根据需求对不同要求的电缆分开敷设,敷设完成后固定在建筑物上时,对其进行收缩,从而节省了空间;拆卸或检修时对其进行展开,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拆卸或检修,通过夹持机构6对电缆进行夹持,避免电缆堆积在一起,设置通孔7,起到散热作用,使得电缆工作产生对热量能散发出去。实施例2:如图1所示,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从下往上依次为,第一本体101、第二本体102和第三本体103,所述第三本体103对称固定连接有挂耳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设置第一本体101、第二本体102和第三本体103实现分层敷设,三者与升降机构4连接,通过升降机构4改变相互之间的距离,方便进行敷设、拆卸与检修,设置挂耳5,使得装置与建筑物固定。实施例3:如图1、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与第一本体101固定连接的伸缩杆401,所述伸缩杆401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402,所述第一连杆402与第一本体101对称铰接,所述第一连杆402铰接有第二连杆403,所述第二连杆403长度为第一连杆402二倍,两个所述第二连杆403交叉与第二本体102铰接,铰接的中心为第二连杆403的中心,两个所述第二连杆403铰接有第三连杆404,所述第三连杆404长度与第一连杆402长度相等,两个所述第三连杆404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三本体103铰接。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当伸缩杆401延伸时,第一连杆402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与第一本体101铰接的中心进行转动,带动第二连杆403转动,两个第二连杆403之间的夹角减小,使得第一本体101与第二本体102之间距离增大,第二连杆403带动第三连杆404转动,两个第三连杆404之间的夹角减小,使得第二本体102与第三本体103之间距离增大;反之,当伸缩杆401收缩时,第一连杆402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与第一本体101铰接的中心进行转动,带动第二连杆403转动,两个第二连杆403之间的夹角增大,使得第一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缆桥架装置,包括电缆桥架本体(1),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固定连接有隔板(2),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滑动连接有盖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对称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4),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固定连接有夹持机构(6),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设有通孔(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缆桥架装置,包括电缆桥架本体(1),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固定连接有隔板(2),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滑动连接有盖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对称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4),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固定连接有夹持机构(6),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设有通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缆桥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桥架本体(1)从下往上依次为,第一本体(101)、第二本体(102)和第三本体(103),所述第三本体(103)对称固定连接有挂耳(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缆桥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与第一本体(101)固定连接的伸缩杆(401),所述伸缩杆(401)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402),所述第一连杆(402)与第一本体(101)对称铰接,所述第一连杆(402)铰接有第二连杆(403),所述第二连杆(403)长度为第一连杆(402)二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亚威电缆桥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