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式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29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制浆的检测领域,具体公开了冷却式取样器,包括取样管道和取样箱体,取样管道连通有分流管道Ⅰ和分流管道Ⅱ,且分流管道Ⅰ和分流管道Ⅱ均伸入取样箱体内部,分流管道Ⅰ上设有切换阀Ⅰ,分流管道Ⅱ上设有切换阀Ⅱ;取样箱体内设有横向的隔板,隔板上放置有取样容器,分流管道Ⅰ伸入取样箱体内的一端位于隔板下方,分流管道Ⅱ伸入取样箱体内的一端位于隔板上方,且分流管道Ⅱ伸入取样箱体内的一端与取样容器的开口正对;分流管道Ⅱ外套设有冷却筒体,冷却筒体内具有冷却液。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黑液取样过程中对黑液进行冷却,以省去传统黑液取样后需要另外对黑液进行冷却的步骤,从而提高黑液取样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式取样器
本技术涉及制浆的检测领域,具体涉及冷却式取样器。
技术介绍
造纸工业的碱法(烧碱法和硫酸盐法)制浆工艺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呈黑褐色,故称作黑液。黑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性固体、有机污染物和有毒物质,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为此,工厂需要对黑液进行抽样检测,传统对黑液进行取样时,在取样管道上设置有一个阀门,工人每次对黑液进行取样时,只需要打开阀门取出样品即可,但是由于取样管道内具有残留的液体并且取样管道具有一定长度,打开阀门进行取样时,残留在取样管道内的样品也会在取样管道内随新的黑液流动从而进入新的样品中,由于取样管道内残留样品与需要检测的新的样品的参数可能会不同,残留液体会造成样品污染,导致样品的检测结果准确性降低。另外,由于制浆过程中产生的黑液的温度比较高(通常高于100℃),黑液不能直接装入检测仪器中进行检测,需要对高温的黑液冷却后才能进行检测。目前,传统的做法是将高温的黑液收集到一个容器中,然后再将装有高温黑液的容器放入冷却液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黑液装入检测仪器中再进行检测。由于没有专用的黑液冷却装置,使得黑液的取样检测效率低,检测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冷却式取样器,能够在黑液取样过程中对黑液进行冷却,以省去传统黑液取样后需要另外对黑液进行冷却的步骤,从而提高黑液取样检测的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冷却式取样器,包括取样管道和取样箱体,取样管道连通有分流管道Ⅰ和分流管道Ⅱ,且分流管道Ⅰ和分流管道Ⅱ均伸入取样箱体内部,分流管道Ⅰ上设有切换阀Ⅰ,分流管道Ⅱ上设有切换阀Ⅱ;取样箱体内设有横向的隔板,隔板上放置有取样容器,分流管道Ⅰ伸入取样箱体内的一端位于隔板下方,分流管道Ⅱ伸入取样箱体内的一端位于隔板上方,且分流管道Ⅱ伸入取样箱体内的一端与取样容器的开口正对;分流管道Ⅱ外套设有冷却筒体,冷却筒体内具有冷却液。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设置取样管道、分流管道Ⅰ和分流管道Ⅱ,取样管道直接与制浆的黑液排出管道连接,取样前,先打开分流管道Ⅰ上的切换阀Ⅰ、关闭分流管道Ⅱ上的切换阀Ⅱ,待取样的黑液从取样管道流至分流管道Ⅰ中,再进入取样箱体内,黑液流至取样箱体内隔板下方,此过程的目的是排出取样管道内残留的液体。取样时,关闭分流管道Ⅰ上的切换阀Ⅰ、打开分流管道Ⅱ上的切换阀Ⅱ,黑液从取样管道流至分流管道Ⅱ中,再从分流管道Ⅱ流出后流至取样容器内,完成黑液的取样。本方案在取样前,先将取样管道内残留的液体排出,避免取样时取样管道内残留的液体进入样品内污染样品,因此能够提高取样分析的准确性。另外,黑液在进入取样容器之前,能够通过冷却筒体内的冷却液对分流管道Ⅱ内的黑液进行冷却,因此进入取样容器内的黑液温度已经降下来。因此,采用本技术后,能够在取样过程中对黑液进行冷却,省去传统黑液取样后需要另外对黑液进行冷却的步骤,从而提高黑液取样检测的效率。进一步,冷却筒体的下部设置有供冷却液进入的冷却液入口,冷却筒体的上部设置有供冷却液流出的冷却液出口。冷却液从冷却筒体下部的冷却液入口加入,从冷却筒体上部的冷却液出口流出,高温的黑液从分流管道Ⅱ的上端流入,从下端流出,冷却液与高温的黑液逆向换热,有效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冷却筒体位于取样箱体外侧。将冷却筒体设置在取样箱体外侧,能够避免冷却筒体与取样箱体内部液体接触。进一步,分流管道Ⅱ位于冷却筒体内的部分呈螺旋形。螺旋形可以增加高温的黑液与冷却液之间的接触时间,使高温的黑液的冷却时间更长,提高冷却效果。进一步,冷却筒体为圆柱状。此为冷却筒体的其中一种较佳的形状。进一步,冷却筒体为与分流管道Ⅱ形状配合的螺旋状。此为冷却筒体的另一种较佳的形状,冷却筒体内的冷却液能够更好地与分流管道Ⅱ接触。进一步,隔板为格栅。飞溅出来的取样液滴在隔板上时,能够通过格栅的缝隙漏下,避免飞溅出来的取样液在隔板上残留。进一步,取样箱体的侧部设有密封门。当进行取样操作时,把取样容器放到隔板上,关闭密封门,当样品进入取样容器中时,能够避免高温黑液(黑液温度通常达到100℃以上)飞溅出取样箱体外造成人员伤害,保证了取样时人员的安全。进一步,取样箱体底部设有排污管。通过分流管道Ⅰ流出的液体进入取样箱体后,能够通过排污管排出取样箱体外。进一步,分流管道Ⅱ连通有工业用水管道,工业用水管道上设有切换阀Ⅲ。通过工业用水管道将工业用水引至分流管道Ⅱ内,能够对分流管道Ⅱ以及取样箱体进行清洗,除去残留液体。进一步,取样箱体上部连通有通风管。将取样箱体内的有害气体通风至安全的地方,避免有害气体遗留在取样箱体内,人们将取样容器取出时吸入有害气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1至图3中箭头表示液体流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黑液排出管道1、取样管道2、取样阀门20、分流管道Ⅰ3、切换阀Ⅰ30、分流管道Ⅱ4、切换阀Ⅱ40、取样箱体5、顶盖50、排污管41、隔板6、密封门7、取样容器8、工业用水管道9、切换阀Ⅲ90、冷却筒体10、冷却液入口11、冷却液出口12。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却式取样器,包括取样管道2、取样箱体5以及伸入取样箱体5内的分流管道Ⅰ3和分流管道Ⅱ4,取样管道2上安装有取样阀门20,分流管道Ⅰ3和分流管道Ⅱ4均与取样管道2连通,分流管道Ⅰ4上安装有切换阀Ⅰ30,分流管道Ⅱ4上设有切换阀Ⅱ40。分流管道Ⅱ4连通有工业用水管道9,工业用水管道9上安装有切换阀Ⅲ90。取样箱体5上部连通有通风管(图1中未示出)。取样箱体5内固定安装有一块横向的隔板6,隔板6为一块格栅,隔板6上放置有取样容器8,分流管道Ⅰ伸入取样箱体5内的一端位于隔板6下方,分流管道Ⅱ伸入取样箱体5内的一端位于隔板6上方,且分流管道Ⅱ伸入取样箱体内5的一端与取样容器8的开口正对。取样箱体5的顶部安装有顶盖50,取样箱体5底部向下凸起,且取样箱体5底部四周向中部汇集,取样箱体5底部连通有排污管41。取样箱体5的侧部安装有密封门7,密封门7采用滑动式玻璃门或者旋转式玻璃门。分流管道Ⅱ4外套设有冷却筒体10,冷却筒体10位于取样箱体5外侧。冷却筒体10的下部设置有供冷却液进入的冷却液入口11,冷却筒体10的上部设置有供冷却液流出的冷却液出口12。冷却液从冷却筒体10下部的冷却液入口11加入,从冷却筒体10上部的冷却液出口12流出。本技术的原理如下:本技术设置取样管道2、分流管道Ⅰ3和分流管道Ⅱ4,取样管道2直接与制浆的黑液排出管道1连接,取样前,先打开分流管道Ⅰ3上的切换阀Ⅰ30、关闭分流管道Ⅱ4上的切换阀Ⅱ40,待取样的黑液从取样管道2流至分流管道Ⅰ3中,再进入取样箱体5内,黑液流至取样箱体5内隔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冷却式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样管道和取样箱体,所述取样管道连通有分流管道Ⅰ和分流管道Ⅱ,且分流管道Ⅰ和分流管道Ⅱ均伸入取样箱体内部,分流管道Ⅰ上设有切换阀Ⅰ,分流管道Ⅱ上设有切换阀Ⅱ;所述取样箱体内设有横向的隔板,所述隔板上放置有取样容器,所述分流管道Ⅰ伸入取样箱体内的一端位于隔板下方,所述分流管道Ⅱ伸入取样箱体内的一端位于隔板上方,且分流管道Ⅱ伸入取样箱体内的一端与取样容器的开口正对;所述分流管道Ⅱ外套设有冷却筒体,所述冷却筒体内具有冷却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冷却式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样管道和取样箱体,所述取样管道连通有分流管道Ⅰ和分流管道Ⅱ,且分流管道Ⅰ和分流管道Ⅱ均伸入取样箱体内部,分流管道Ⅰ上设有切换阀Ⅰ,分流管道Ⅱ上设有切换阀Ⅱ;所述取样箱体内设有横向的隔板,所述隔板上放置有取样容器,所述分流管道Ⅰ伸入取样箱体内的一端位于隔板下方,所述分流管道Ⅱ伸入取样箱体内的一端位于隔板上方,且分流管道Ⅱ伸入取样箱体内的一端与取样容器的开口正对;所述分流管道Ⅱ外套设有冷却筒体,所述冷却筒体内具有冷却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式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筒体的下部设置有供冷却液进入的冷却液入口,冷却筒体的上部设置有供冷却液流出的冷却液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式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筒体位于取样箱体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文制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