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15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除湿机。风道组件包括顶盖、外壳、分隔件、制冷电极和风机。顶盖上设进风口;外壳包括外壳底壁和外壳侧壁,外壳底壁和外壳侧壁围成容纳部,外壳侧壁上设出风口;顶盖与外壳配合形成风腔;分隔件将风腔分成进风道和出风道,分隔件与顶盖配合形成进风道、与外壳配合形成出风道;进风道的入口连通进风口,进风道的出口与出风道的入口连通,出风道的出口连通出风口;风机加速进风道和/或出风道的风速;制冷电极沿出风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在出风道中,包括冷面和热面,冷面与分隔件之间形成第一子出风道,热面与外壳之间形成第二子出风道。风道组件体积小,具有该风道组件的除湿机除湿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除湿机
本技术涉及除湿
,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除湿机。
技术介绍
除湿机又称为抽湿机、干燥机、除湿器,一般可分为民用除湿机和工业除湿机两大类,属于空调家庭中的一个部分。通常,常规除湿机由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扇、盛水器、机壳及控制器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风扇将潮湿空气抽入机内,通过热交换器,此时空气中的水分子冷凝成水珠,处理过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保持在适宜的相对湿度。目前在除湿时常用的有半导体除湿机,现有半导体除湿机的风道结构在满足足够除湿量的同时往往功耗、体积较大,不能在拥挤、狭窄的环境中工作;而体积较小的往往除湿效率低,除湿深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除湿机,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顶盖、外壳、分隔件、制冷电极和风机,所述顶盖,其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外壳,包括外壳底壁和围接在所述外壳底壁四周的外壳侧壁,外壳底壁和外壳侧壁围成容纳部,其中所述外壳侧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顶盖与所述外壳配合形成风腔;所述分隔件,将所述风腔分隔成进风道和出风道,所述分隔件与所述顶盖配合形成进风道、与所述外壳配合形成出风道;所述进风道的入口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道的出口与所述出风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出风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机,用于加速所述进风道和/或所述出风道的风速;所述制冷电极,沿所述出风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出风道中,包括冷面和热面,所述冷面与所述分隔件之间形成第一子出风道,所述热面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第二子出风道。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子出风道的截面积沿所述出风道的送风流路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子出风道的截面积沿送风流路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外壳侧壁采用筒状结构,包括侧壁第一端和侧壁第二端,所述侧壁第一端与所述外壳底壁连接在一起,所述侧壁第二端与所述顶盖装配在一起,其中沿所述侧壁第一端至所述侧壁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外壳侧壁的筒口逐渐增大。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分隔件采用筒状结构,包括分隔件第一端和分隔件第二端,所述分隔件第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分隔件第二端与所述顶盖可拆卸连接,其中沿所述分隔件第一端至所述分隔件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分隔件的筒口逐渐增大。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制冷电极采用筒状结构,包括制冷电极第一端和制冷电极第二端,其中沿所述制冷电极第一端至所述制冷电极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制冷电极的筒口逐渐增大。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制冷电极第一端靠近所述风机的出口设置,且分隔所述出风道的入口以形成第一子出风道入口和第二子出风道入口,其中:所述第一子出风道的入口与所述风机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子出风道的入口与所述风机的出口连通,所述制冷电极第二端与所述外壳侧壁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外壳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支撑件和第二限位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侧壁的内侧,用于按照所述制冷电极与所述外壳侧壁之间的预设楔形角对所述热面进行抵靠,以对所述制冷电极进行支撑并限位所述制冷电极在其轴向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第二限位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侧壁的内侧,用于与所述制冷电极第二端抵靠,以支撑所述制冷电极并限位所述制冷电极在其轴向方向上的位置。进一步可选的,所述顶盖包括由顶盖中心向外依次同心设置的顶盖下凹部、顶面和顶盖连接部,所述顶盖下凹部,包括下凹部侧壁和下凹部底壁,其中:所述下凹部侧壁为筒状结构,包括与所述下凹部底壁连接的下凹部侧壁第一端和与所述顶面连接的下凹部侧壁第二端,其中沿所述下凹部侧壁第一端至所述下凹部侧壁第二端的方向,所述下凹部侧壁的筒口逐渐增大;所述顶面,其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顶盖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外壳连接。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外壳侧壁、所述制冷电极、所述分隔件、所述下凹部侧壁均同轴设置。进一步可选的,所述下凹部底壁位于靠近所述侧壁第一端的一侧,所述分隔件第一端位于靠近所述侧壁第一端的一侧,所述制冷电极第一端位于靠近所述侧壁第一端的一侧,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侧壁第二端设置。进一步可选的,所述风机包括电机和与所述电机连接的离心风轮,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下凹部底壁上;所述离心风轮设置在所述风腔中且位于所述进风道的出口与所述出风道的入口之间,其中:所述风机的进口与所述进风道的出口连通,所述风机的出口与所述出风道的入口连通。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制冷电极第一端与所述风轮的间隙不大于5mm,所述制冷电极第二端与所述外壳侧壁间距为3mm-5mm,所述预设楔形角为5°-6°。本技术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除湿机,所述除湿机包括上述任意一种风道组件。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对半导体除湿机进行改进,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及除湿机,其能够适用于较小的空间,将空气中的水分迅速冷凝、排出,并且具有较好的除湿效果。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爆炸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主视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俯视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剖视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中电机与风轮连接部放大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中一实施例的风道组件中进风道与出风道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顶盖;2-分隔件;3-外壳;4-制冷电极;5-电机;6-风轮;7-电机螺钉;8-六角螺母;9-弹性垫圈;10-为平垫圈;11-支撑筋;12-弹扣;13-叶片加强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顶盖、外壳、分隔件、制冷电极和风机,/n所述顶盖,其上设有进风口;/n所述外壳,包括外壳底壁和围接在所述外壳底壁四周的外壳侧壁,外壳底壁和外壳侧壁围成容纳部,其中所述外壳侧壁上设有出风口;/n所述顶盖与所述外壳配合形成风腔;/n所述分隔件,将所述风腔分隔成进风道和出风道,其中所述分隔件与所述顶盖配合形成进风道、与所述外壳配合形成出风道;/n所述进风道的入口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道的出口与所述出风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出风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出风口;/n所述风机,用于加速所述进风道和/或所述出风道的风速;/n所述制冷电极,沿所述出风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出风道中,包括冷面和热面,所述冷面与所述分隔件之间形成第一子出风道,所述热面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第二子出风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顶盖、外壳、分隔件、制冷电极和风机,
所述顶盖,其上设有进风口;
所述外壳,包括外壳底壁和围接在所述外壳底壁四周的外壳侧壁,外壳底壁和外壳侧壁围成容纳部,其中所述外壳侧壁上设有出风口;
所述顶盖与所述外壳配合形成风腔;
所述分隔件,将所述风腔分隔成进风道和出风道,其中所述分隔件与所述顶盖配合形成进风道、与所述外壳配合形成出风道;
所述进风道的入口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道的出口与所述出风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出风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出风口;
所述风机,用于加速所述进风道和/或所述出风道的风速;
所述制冷电极,沿所述出风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出风道中,包括冷面和热面,所述冷面与所述分隔件之间形成第一子出风道,所述热面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第二子出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出风道的截面积沿所述出风道的送风流路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子出风道的截面积沿送风流路方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侧壁采用筒状结构,包括侧壁第一端和侧壁第二端,所述侧壁第一端与所述外壳底壁连接在一起,所述侧壁第二端与所述顶盖装配在一起,其中沿所述侧壁第一端至所述侧壁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外壳侧壁的筒口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采用筒状结构,包括分隔件第一端和分隔件第二端,所述分隔件第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分隔件第二端与所述顶盖可拆卸连接,其中沿所述分隔件第一端至所述分隔件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分隔件的筒口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电极采用筒状结构,包括制冷电极第一端和制冷电极第二端,其中沿所述制冷电极第一端至所述制冷电极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制冷电极的筒口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电极第一端靠近所述风机的出口设置,且分隔所述出风道的入口以形成第一子出风道入口和第二子出风道入口,其中:所述第一子出风道的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军姚新祥姚刚胡树锋黄家璟宗冬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