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颗粒炊事采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136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颗粒炊事采暖炉,隔板与炉体的顶部之间有间隙,炉排插入于燃烧区内,燃烧区底部的侧面设置有入风口,鼓风机与所述入风口相连通,燃烧区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炉体的顶部设置有料仓,料仓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料仓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给料机,料仓的底部出口位于炉排的正上方,电加热棒插入于燃烧区内,油管的一端与柴油储油罐相连通,油管的另一端插入于燃烧区内后位于炉排的正上方,油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换热区内设置有水套,换热区的底部设置有排烟口,换热区的侧面设置有与水套相连通的入水口及出水口,该采暖炉能够实现炊事和采暖功能,具有便于点火、适应性好、烟尘排放小且换热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颗粒炊事采暖炉
本技术属于生物质利用及民用取暖
,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炊事采暖炉。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农村地区推广“煤改气”、“煤改电”遇到了电容量有限、供气困难等问题。生物质颗粒作为一种日渐成熟的燃料,具有污染小、价格便宜等优势,利用生物质颗粒进行炊事和采暖越来越受到关注。此外,农村大型机械进行维护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柴油,如何有效地利用废柴油成为农村居民关注的焦点。目前市场上的生物质采暖炉存在难以点火、燃料适应性差(只能用松木等灰分较小的原料)、烟尘排放偏大、换热效果差、无法同时进行炊事和采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生物质颗粒炊事采暖炉,该采暖炉能够实现炊事和采暖功能,具有便于点火、适应性好、烟尘排放小且换热效果好的特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生物质颗粒炊事采暖炉包括炉体、隔板、炉排、鼓风机、电加热棒、油管及灰仓;炉体内通过隔板分为燃烧区及换热区,其中,隔板与炉体的顶部之间有间隙,炉排插入于燃烧区内,燃烧区底部的侧面设置有入风口,鼓风机与所述入风口相连通,燃烧区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炉体的顶部设置有料仓,料仓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料仓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给料机,料仓的底部出口位于炉排的正上方,电加热棒插入于燃烧区内,油管的一端与柴油储油罐相连通,油管的另一端插入于燃烧区内后位于炉排的正上方,油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换热区内设置有水套,换热区的底部设置有排烟口,换热区的侧面设置有与水套相连通的入水口及出水口,其中,入水口与水套之间设置有水泵;燃烧区的顶部设置有炊事炉盖;灰仓插入于炉体内,其中,灰仓与燃烧区底部的炉灰出口及换热区底部的炉灰出口相连通。还包括用于带动电加热棒插入及伸出燃烧区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及传动装置,其中,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与电加热棒相连接。还包括把手及插销,把手固定于炉体的外侧面上,当炉排插入到燃烧区内后,把手通过插销与炉排相连接。炉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还包括控制系统,其中,控制系统与鼓风机、给料机、电加热棒、电磁阀及水泵相连接。燃烧区的侧壁上设置有观火窗。排烟口及入风口处均设置有格栅。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生物质颗粒炊事采暖炉在具体操作时,采用喷射柴油帮助点火,使得点火过程稳定,便于点火,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的特点;在燃烧区和换热区下方设置灰仓,换热区中利用惯性分离将大部分烟尘除去,从而减少烟尘排放;水套设置于换热区,通过烟气与水套接触进行换热,换热较为充分,起到强化换热的效果;炊事炉盖在需要时可以打开放入炊具加热,实现炊事采暖多用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极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其中,1为鼓风机、2为电机、3为传动装置、4为防烟板、5为电加热棒、6为给料机、7为料仓、8为炊事炉盖、9为燃烧区、10为观火窗、11为炉排、12为万向轮、13为把手、14为电磁阀、15为柴油储油罐、16为控制系统、17为水套、18为换热区、19为排烟口、20为灰仓、21为出水口、22为入水口、23为水泵、24为入风口、25为加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所述的生物质颗粒炊事采暖炉包括炉体、隔板、炉排11、鼓风机1、电加热棒5、油管及灰仓20;炉体内通过隔板分为燃烧区9及换热区18,其中,隔板与炉体的顶部之间有间隙,炉排11插入于燃烧区9内,燃烧区9底部的侧面设置有入风口24,鼓风机1与所述入风口24相连通,燃烧区9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25,炉体的顶部设置有料仓7,料仓7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25,料仓7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给料机6,料仓7的底部出口位于炉排11的正上方,电加热棒5插入于燃烧区9内,油管的一端与柴油储油罐15相连通,油管的另一端插入于燃烧区9内后位于炉排11的正上方,油管上设置有电磁阀14;换热区18内设置有水套17,换热区18的底部设置有排烟口19,换热区18的侧面设置有与水套17相连通的入水口22及出水口21,其中,入水口22与水套17之间设置有水泵23;燃烧区9的顶部设置有炊事炉盖8;灰仓20插入于炉体内,其中,灰仓20与燃烧区9底部的炉灰出口及换热区18底部的炉灰出口相连通。本技术还包括用于带动电加热棒5插入及伸出燃烧区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2及传动装置3,其中,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3与电加热棒5相连接。本技术还包括把手13及插销,把手13固定于炉体的外侧面上,当炉排11插入到燃烧区9内后,把手13通过插销与炉排11相连接;炉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2。本技术还包括控制系统16,其中,控制系统16与鼓风机1、给料机6、电加热棒5、电磁阀14及水泵23相连接;燃烧区9的侧壁上设置有观火窗10;排烟口19及入风口24处均设置有格栅。传动装置3由两根螺纹管交错组成,电加热棒5与传动装置3互相连接,电加热棒5通过电机2和传动装置3控制前后运动,以进入或者退出燃烧区9,避免电加热棒5占据空间阻碍颗粒燃烧,同时电机2与燃烧区9之间设置有防烟板4,防止燃烧区9中的高温烟气损坏电机2;给料机6分两级给料,以防止火焰使料仓7中的颗粒碳化;换热区18中多块水冷壁交错布置,增加烟气流程,提高换热效率;灰仓20为抽屉式结构,可以抽出清理积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生物质颗粒由加料口25加入料仓7内,再通过给料机6送入燃烧区9内,点火时先将炉排11向炉外略微拔出进行清灰,再将炉排11向炉内推动回位,然后用插销将把手13和炉排11固定;给料机6送入少量生物质颗粒至炉排11上,电磁阀14打开,将少量柴油从柴油储油罐15中喷出,随后电机2带动传动装置3将电加热棒5伸入燃烧区9并与炉排11上的颗粒充分接触,通过电加热棒5加热柴油和生物质颗粒使其燃烧,然后通过给料机6继续给料,电机2带动传动装置3将电加热棒5收回;燃烧配风由鼓风机1从入风口24吸入,从炉排11下方进入燃烧区9;燃烧后的烟气上升进入到换热区18,以加热水套17中的水,最后经过排烟口19排出;炊事炉盖8在需要时可以打开放入炊具加热;烟气中的灰在燃烧区9、换热区18中被底部的灰仓20收集;冷水由入水口22进入水泵23,并在水套17中吸收烟气的热量,热水从出水口21中排出,用作室内采暖。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做出的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颗粒炊事采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隔板、炉排(11)、鼓风机(1)、电加热棒(5)、油管及灰仓(20);/n炉体内通过隔板分为燃烧区(9)及换热区(18),其中,隔板与炉体的顶部之间有间隙,炉排(11)插入于燃烧区(9)内,燃烧区(9)底部的侧面设置有入风口(24),鼓风机(1)与所述入风口(24)相连通,燃烧区(9)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25),炉体的顶部设置有料仓(7),料仓(7)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25),料仓(7)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给料机(6),料仓(7)的底部出口位于炉排(11)的正上方,电加热棒(5)插入于燃烧区(9)内,油管的一端与柴油储油罐(15)相连通,油管的另一端插入于燃烧区(9)内后位于炉排(11)的正上方,油管上设置有电磁阀(14);换热区(18)内设置有水套(17),换热区(18)的底部设置有排烟口(19),换热区(18)的侧面设置有与水套(17)相连通的入水口(22)及出水口(21),其中,入水口(22)与水套(17)之间设置有水泵(23);/n燃烧区(9)的顶部设置有炊事炉盖(8);/n灰仓(20)插入于炉体内,其中,灰仓(20)与燃烧区(9)底部的炉灰出口及换热区(18)底部的炉灰出口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颗粒炊事采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隔板、炉排(11)、鼓风机(1)、电加热棒(5)、油管及灰仓(20);
炉体内通过隔板分为燃烧区(9)及换热区(18),其中,隔板与炉体的顶部之间有间隙,炉排(11)插入于燃烧区(9)内,燃烧区(9)底部的侧面设置有入风口(24),鼓风机(1)与所述入风口(24)相连通,燃烧区(9)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25),炉体的顶部设置有料仓(7),料仓(7)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25),料仓(7)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给料机(6),料仓(7)的底部出口位于炉排(11)的正上方,电加热棒(5)插入于燃烧区(9)内,油管的一端与柴油储油罐(15)相连通,油管的另一端插入于燃烧区(9)内后位于炉排(11)的正上方,油管上设置有电磁阀(14);换热区(18)内设置有水套(17),换热区(18)的底部设置有排烟口(19),换热区(18)的侧面设置有与水套(17)相连通的入水口(22)及出水口(21),其中,入水口(22)与水套(17)之间设置有水泵(23);
燃烧区(9)的顶部设置有炊事炉盖(8);
灰仓(20)插入于炉体内,其中,灰仓(20)与燃烧区(9)底部的炉灰出口及换热区(18)底部的炉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磊吴宇浩马诗豪白冰张妍铁渊车得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