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维护的胶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97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维护的胶辊,包括外胶层、连接轴承、固定齿轮、内固定杆和硅橡胶胶层,所述外胶层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旋转杆,外胶层一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轴承,且连接轴承的内侧壁与旋转杆的外侧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一端连接哟第一连接轴,且第一连接轴的一侧连接有固定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内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五边形咬合口,且五边形咬合口镶嵌在胶槽的内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外胶层一端设置凸起的内连接杆和胶槽内部设置凹下的内固定杆与内连接杆相互配合,使得外胶层的两端相互咬合,使得胶槽的凸起块相互啮合,完成外胶层的组装,可以增长外胶层的长度,增强外胶层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维护的胶辊
本技术涉及胶辊
,具体为一种方便维护的胶辊。
技术介绍
胶辊是以金属或其他材料为芯,外覆橡胶经硫化而制成的辊状制品,胶辊一般由外层胶、硬质胶层、金属芯、辊颈和通气孔组成,其加工包括辊芯喷砂、黏合处理、贴胶成型、包布、铁丝缠绕、硫化罐硫化及表面加工等工序,胶辊主要应用于造纸、印染、印刷、粮食加工、冶金、塑料加工等方面,但是现有的胶辊在使用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具体问题如下所述:1、现有的胶辊,外胶层无法进行组装,削弱外胶层使用的灵活性;2、现有的胶辊,装置整体不方便拆卸,不方便进行维护保养和清洗,缩短了装置的使用寿命;3、现有的胶辊,外胶层外侧的弹性较小,弹性较小会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维护的胶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装置整体不方便拆卸,不方便进行维护保养和清洗,缩短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外胶层外侧的弹性较小,弹性较小会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维护的胶辊,包括外胶层、连接轴承、固定齿轮、内固定杆和硅橡胶胶层,所述外胶层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旋转杆,外胶层一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轴承,且连接轴承的内侧壁与旋转杆的外侧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一端连接哟第一连接轴,且第一连接轴的一侧连接有固定齿轮,所述外胶层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胶槽,所述胶槽的一侧设置有内固定杆,内固定杆的内侧壁等间距设置有咬合圆柱槽,且内固定杆一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内连接杆,所述外胶层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硬质胶层,硬质胶层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硅橡胶胶层,且硅橡胶胶层的内侧壁等间距设置有粘粘胶条。优选的,所述外胶层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咬合齿,咬合齿之间呈等间距设置。优选的,所述外胶层设置有一对,外胶层一侧的中间位置通过内连接杆相互啮合,可以利用内连接杆增长外胶层的长度,增强外胶层使用的灵活性。优选的,所述固定齿轮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齿轮呈横向中心线对称结构,固定齿轮一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限位圈,且固定齿轮的外侧皆均匀设置有凸起块,固定齿轮外侧设置的限位圈与凸起块相互配合将装置整体安装使用。优选的,所述内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五边形咬合口,且五边形咬合口镶嵌在胶槽的内部,外胶层一端设置凸起的内连接杆和胶槽内部设置凹下的内固定杆与内连接杆相互配合,使得外胶层的两端相互咬合,使得胶槽的凸起块相互啮合。优选的,所述硅橡胶胶层的内部等间距设置有第二丁基颗粒,且第二丁基颗粒的两侧皆连接有第一丁基颗粒,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外胶层内侧壁设置的硅橡胶胶层和硬质胶层相互配合来增强外胶层外侧的弹性。优选的,所述硅橡胶胶层的内侧壁皆均匀设置有丁基胶层,且丁基胶层的内部皆等间距连接有聚氨酯连接内条,增强外胶层的弹性和使用性能。优选的,所述聚氨酯连接内条的顶端皆与第二丁基颗粒的底端连接,且第二丁基颗粒的外侧壁皆与硅橡胶胶层的内侧壁连接,利用聚氨酯连接内条与第二丁基颗粒本身上材质的特性来加强装置的实用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方便维护的胶辊,通过在内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五边形咬合口,且五边形咬合口镶嵌在胶槽的内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外胶层一端设置凸起的内连接杆和胶槽内部设置凹下的内固定杆与内连接杆相互配合,使得外胶层的两端相互咬合,使得胶槽的凸起块相互啮合,完成外胶层的组装,可以增长外胶层的长度,增强外胶层使用的灵活性;(2)该种方便维护的胶辊,通过在固定齿轮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齿轮呈横向中心线对称结构,固定齿轮一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限位圈,且固定齿轮的外侧皆均匀设置有凸起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利用固定齿轮将外胶层固定卡紧,固定齿轮外侧设置的限位圈与凸起块相互配合将装置整体安装使用,使得装置整体便于拆卸进行维护保养和清洗,增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3)该种方便维护的胶辊,通过在硅橡胶胶层的内侧壁皆均匀设置有丁基胶层,且丁基胶层的内部皆等间距连接有聚氨酯连接内条,聚氨酯连接内条的顶端皆与第二丁基颗粒的底端连接,且第二丁基颗粒的外侧壁皆与硅橡胶胶层的内侧壁连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外胶层内侧壁设置的硅橡胶胶层和硬质胶层相互配合来增强外胶层外侧的弹性,利用聚氨酯连接内条与第二丁基颗粒相互配合来加强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胶槽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外胶层侧视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4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外胶层;101、咬合齿;102、胶槽;2、连接轴承;201、旋转杆;202、第一连接轴;3、固定齿轮;301、限位圈;302、凸起块;4、内固定杆;401、内连接杆;402、咬合圆柱槽;403、五边形咬合口;5、硬质胶层;6、粘粘胶条;7、硅橡胶胶层;701、丁基胶层;702、第一丁基颗粒;703、第二丁基颗粒;704、聚氨酯连接内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方便维护的胶辊,包括外胶层1、连接轴承2、固定齿轮3、内固定杆4和硅橡胶胶层7,外胶层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旋转杆201,外胶层1一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轴承2,外胶层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胶槽102,且外胶层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咬合齿101,咬合齿101之间呈等间距设置,外胶层1设置有一对,外胶层1一侧的中间位置通过内连接杆401相互啮合,外胶层1内部一端的胶槽102;连接轴承2的内侧壁与旋转杆201的外侧连接,旋转杆201的一端连接哟第一连接轴202,且第一连接轴202的一侧连接有固定齿轮3,固定齿轮3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齿轮3呈横向中心线对称结构,固定齿轮3一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限位圈301,且固定齿轮3的外侧皆均匀设置有凸起块302,可以利用固定齿轮3将外胶层1固定卡紧,固定齿轮3外侧设置的限位圈301与凸起块302相互配合将装置整体安装使用,使得装置整体便于拆卸进行维护保养和清洗,增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胶槽102的一侧设置有内固定杆4,内固定杆4的内侧壁等间距设置有咬合圆柱槽402,且内固定杆4一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内连接杆401,内连接杆401的外侧设置有五边形咬合口403,且五边形咬合口403镶嵌在胶槽102的内部,外胶层1一端设置凸起的内连接杆401和胶槽102内部设置凹下的内固定杆4与内连接杆401相互配合,使得外胶层1的两端相互咬合,使得胶槽102的凸起块302相互啮合,完成外胶层1的组装,可以增长外胶层1的长度,增强外胶层1使用的灵活性;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维护的胶辊,包括外胶层(1)、连接轴承(2)、固定齿轮(3)、内固定杆(4)和硅橡胶胶层(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胶层(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旋转杆(201),外胶层(1)一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轴承(2),且连接轴承(2)的内侧壁与旋转杆(201)的外侧连接,所述旋转杆(201)的一端连接哟第一连接轴(202),且第一连接轴(202)的一侧连接有固定齿轮(3),所述外胶层(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胶槽(102),所述胶槽(102)的一侧设置有内固定杆(4),内固定杆(4)的内侧壁等间距设置有咬合圆柱槽(402),且内固定杆(4)一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内连接杆(401),所述外胶层(1)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硬质胶层(5),硬质胶层(5)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硅橡胶胶层(7),且硅橡胶胶层(7)的内侧壁等间距设置有粘粘胶条(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维护的胶辊,包括外胶层(1)、连接轴承(2)、固定齿轮(3)、内固定杆(4)和硅橡胶胶层(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胶层(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旋转杆(201),外胶层(1)一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轴承(2),且连接轴承(2)的内侧壁与旋转杆(201)的外侧连接,所述旋转杆(201)的一端连接哟第一连接轴(202),且第一连接轴(202)的一侧连接有固定齿轮(3),所述外胶层(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胶槽(102),所述胶槽(102)的一侧设置有内固定杆(4),内固定杆(4)的内侧壁等间距设置有咬合圆柱槽(402),且内固定杆(4)一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内连接杆(401),所述外胶层(1)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硬质胶层(5),硬质胶层(5)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硅橡胶胶层(7),且硅橡胶胶层(7)的内侧壁等间距设置有粘粘胶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维护的胶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胶层(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咬合齿(101),咬合齿(101)之间呈等间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维护的胶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胶层(1)设置有一对,外胶层(1)一侧的中间位置通过内连接杆(401)相互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长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