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长管送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94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1
中压长管送风机,涉及中压风机技术领域,包括壳体、第一出风管、第一消音管、电机箱、端盖、第一进风管、第二消音管、过滤板、中压风机本体和吸音棉;壳体为圆柱筒状结构,壳体上端开口;第一出风管设置在壳体上,第一出风管与壳体连通;第一消音管设置在第一出风管上,第一消音管与第一出风管连通;电机箱为中空筒状结构,电机箱设置在壳体底部,电机箱与壳体连通;端盖卡接设置在壳体上端面;第一进风管设置在端盖上,第一进风管与壳体连通;第二消音管设置在第一进风管上,第二消音管与第一进风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能够大大降低噪音,且能够对进入装置的空气进行过滤,安装与拆卸方便,大大降低了检修成本,使用时灵活性高,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压长管送风机
本技术涉及中压风机
,尤其涉及中压长管送风机。
技术介绍
常见中压风机为离心风机,叶轮外覆有机械外壳,叶轮的中心为进气口。中压风机工作时,动力设备运转驱动叶轮旋转,将空气从进气口吸入。离心风机的叶片转动过程中对气体施加动力作用,提高气体的压力和速度,气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叶道从排气口排出。中压风机在工作过程中,虽然叶轮的旋转对气体的压力和速度有所提升,但气体的各种变化量较小,因此在离心风机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通常是气体当作不可压缩的流体来处理。中压风机的气体处理过程都是在同一径向平面内完成的,因此中压风机也叫做径流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对离心风机降噪的常用方式为:在风机进出口管道上安装消声器,但是此种方式不能减少噪声由机壳向外传播;外包消声材料,此种方式需一次性投入,而且风机检修、更换时往往需重新外包消声材料,产生新的费用;设置中压风机单独的机房,存在占地大,投资大问题,而且设备管理人员还得定期进入高噪机房对风机进行检查、维护。另外,现有的离心风机使用时,入风口没有设置过滤装置,如果使用者不小心将海绵或者棉花等杂物放到离心风机附近,将会被离心风机吸入内部,给使用者带来麻烦,严重时还会烧坏电机,给使用者带来经济损失。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一种中压长管送风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中压长管送风机,通过设置过滤板,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机容易吸入杂物给工作人员带来麻烦或者经济损失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一消音管、第二消音管和吸音棉,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机除噪音效果不好的问题;通过设置端盖卡接在壳体上,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机检修不方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中压长管送风机,包括壳体、第一出风管、第一消音管、电机箱、端盖、第一进风管、第二消音管、过滤板、中压风机本体和吸音棉;壳体为圆柱筒状结构,壳体上端开口;第一出风管设置在壳体上,第一出风管与壳体连通;第一消音管设置在第一出风管上,第一消音管与第一出风管连通;电机箱为中空筒状结构,电机箱设置在壳体底部,电机箱与壳体连通;端盖卡接设置在壳体上端面;第一进风管设置在端盖上,第一进风管与壳体连通;第二消音管设置在第一进风管上,第二消音管与第一进风管连通;过滤板设置在第二消音管内壁上;吸音棉设置有多个,多个吸音棉分别设置在壳体内壁上、第一出风管内壁上、电机箱内壁上、端盖内壁上以及第一进风管内壁上;中压风机本体设置在壳体内,中压风机本体包括机壳、驱动电机、第二出风管和第二进风管,机壳位于壳体内,驱动电机位于电机箱内,第二出风管位于第一出风管内,第二进风管位于第一进风管内。优选的,电机箱底部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散热孔为方形孔状结构或圆形孔状结构。优选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孔,端盖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贯穿空腔一侧内壁,端盖通过弹性组件卡接在壳体上,弹性组件位于限位孔内。优选的,弹性组件包括限位柱、挡板和复位弹簧;限位柱滑动设置在端盖上,限位柱的两端分别位于端盖外侧和空腔内;挡板设置在限位柱一端,挡板位于空腔内;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空腔内壁和挡板连接。优选的,限位柱为方形柱状结构或圆形柱状结构,限位柱位于端盖外侧的一端设置有倒角。优选的,挡板为方形板状结构或圆形板状结构或六边形板状结构。优选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滑槽,滑槽与限位孔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技术安装时,将中压风机本体安装到壳体内,使得驱动电机位于电机箱内,第二出风管位于第一出风管内,然后通过按压限位柱将限位柱对准滑槽,向内推动端盖,当限位柱位于限位孔内时,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限位柱卡在限位孔内,实现将端盖卡接在壳体上,实现中压风机本体的安装。2、本技术使用时,启动中压风机本体,空气从第二消音管进入,经过过滤板的过滤作用,进入第一进风管,再经过第二进风管进入机壳内,从第二出风管经过第一出风管和第一消音管从本装置出去,使用时能够对进入本技术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杂物进入装置给工作人员带来麻烦或者是经济损失。3、本技术使用时,能够大大降低中压风机本体工作中产生的噪音,噪音降低的效率高,程度大,如果需要对中压风机本体进行检修,直接按压限位柱即可将端盖卸下,取出中压风机本体,操作方便简单,使用时灵活性高,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中压长管送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中压长管送风机中中压风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中压长管送风机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中压长管送风机中端盖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1、壳体;101、滑槽;102、限位孔;2、第一出风管;3、第一消音管;4、电机箱;401、散热孔;5、端盖;501、空腔;6、限位柱;7、挡板;8、复位弹簧;9、第一进风管;10、第二消音管;11、过滤板;12、中压风机本体;1201、机壳;1202、驱动电机;1203、第二出风管;1204、第二进风管;13、吸音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中压长管送风机,包括壳体1、第一出风管2、第一消音管3、电机箱4、端盖5、第一进风管9、第二消音管10、过滤板11、中压风机本体12和吸音棉13;壳体1为圆柱筒状结构,壳体1上端开口;第一出风管2设置在壳体1上,第一出风管2与壳体1连通;第一消音管3设置在第一出风管2上,第一消音管3与第一出风管2连通;电机箱4为中空筒状结构,电机箱4设置在壳体1底部,电机箱4与壳体1连通;端盖5卡接设置在壳体1上端面;第一进风管9设置在端盖5上,第一进风管9与壳体1连通;第二消音管10设置在第一进风管9上,第二消音管10与第一进风管9连通;过滤板11设置在第二消音管10内壁上;吸音棉13设置有多个,多个吸音棉13分别设置在壳体1内壁上、第一出风管2内壁上、电机箱4内壁上、端盖5内壁上以及第一进风管9内壁上;中压风机本体12设置在壳体1内,中压风机本体12包括机壳1201、驱动电机1202、第二出风管1203和第二进风管1204,机壳1201位于壳体1内,驱动电机1202位于电机箱4内,第二出风管1203位于第一出风管2内,第二进风管1204位于第一进风管9内。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机箱4底部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散热孔401,散热孔401为方形孔状结构或圆形孔状结构,能够对驱动电机1202产生的热量进行及时的散热,减缓驱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中压长管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第一出风管(2)、第一消音管(3)、电机箱(4)、端盖(5)、第一进风管(9)、第二消音管(10)、过滤板(11)、中压风机本体(12)和吸音棉(13);/n壳体(1)为圆柱筒状结构,壳体(1)上端开口;第一出风管(2)设置在壳体(1)上,第一出风管(2)与壳体(1)连通;第一消音管(3)设置在第一出风管(2)上,第一消音管(3)与第一出风管(2)连通;电机箱(4)为中空筒状结构,电机箱(4)设置在壳体(1)底部,电机箱(4)与壳体(1)连通;端盖(5)卡接设置在壳体(1)上端面;/n第一进风管(9)设置在端盖(5)上,第一进风管(9)与壳体(1)连通;第二消音管(10)设置在第一进风管(9)上,第二消音管(10)与第一进风管(9)连通;过滤板(11)设置在第二消音管(10)内壁上;吸音棉(13)设置有多个,多个吸音棉(13)分别设置在壳体(1)内壁上、第一出风管(2)内壁上、电机箱(4)内壁上、端盖(5)内壁上以及第一进风管(9)内壁上;/n中压风机本体(12)设置在壳体(1)内,中压风机本体(12)包括机壳(1201)、驱动电机(1202)、第二出风管(1203)和第二进风管(1204),机壳(1201)位于壳体(1)内,驱动电机(1202)位于电机箱(4)内,第二出风管(1203)位于第一出风管(2)内,第二进风管(1204)位于第一进风管(9)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压长管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第一出风管(2)、第一消音管(3)、电机箱(4)、端盖(5)、第一进风管(9)、第二消音管(10)、过滤板(11)、中压风机本体(12)和吸音棉(13);
壳体(1)为圆柱筒状结构,壳体(1)上端开口;第一出风管(2)设置在壳体(1)上,第一出风管(2)与壳体(1)连通;第一消音管(3)设置在第一出风管(2)上,第一消音管(3)与第一出风管(2)连通;电机箱(4)为中空筒状结构,电机箱(4)设置在壳体(1)底部,电机箱(4)与壳体(1)连通;端盖(5)卡接设置在壳体(1)上端面;
第一进风管(9)设置在端盖(5)上,第一进风管(9)与壳体(1)连通;第二消音管(10)设置在第一进风管(9)上,第二消音管(10)与第一进风管(9)连通;过滤板(11)设置在第二消音管(10)内壁上;吸音棉(13)设置有多个,多个吸音棉(13)分别设置在壳体(1)内壁上、第一出风管(2)内壁上、电机箱(4)内壁上、端盖(5)内壁上以及第一进风管(9)内壁上;
中压风机本体(12)设置在壳体(1)内,中压风机本体(12)包括机壳(1201)、驱动电机(1202)、第二出风管(1203)和第二进风管(1204),机壳(1201)位于壳体(1)内,驱动电机(1202)位于电机箱(4)内,第二出风管(1203)位于第一出风管(2)内,第二进风管(1204)位于第一进风管(9)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腾翔吴延东吴腾越吴福全聂廷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越翔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