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428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9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包括检测仪本体、缓冲组件、固定罩、防护罩、佩戴壳、按钮、安装罩和粘扣带;检测仪本体位于固定罩内侧,检测仪本体顶部设置有显示屏和声光报警器,检测仪本体侧面设置有检测探头,检测探头贯穿固定罩顶部,检测探头上部位于防护罩内侧,检测仪本体底部设置有裙边;固定罩设置在佩戴壳顶面上,固定罩顶部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位于检测仪本体上方;防护罩设置在固定罩顶部,防护罩上设置有通风孔;按钮和安装罩均设置在佩戴壳上;缓冲组件包括导向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便携的佩戴在用户胳膊上,使得用户能腾出手进行其它工作,使用方便,而且还能在掉落时进行缓冲减震,避免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本技术涉及气体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技术介绍
气体检测仪是一种气体泄漏浓度检测的仪器仪表工具,其中包括: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手持式气体检测仪、固定式气体检测仪、在线式气体检测仪等。气体检测仪主要利用气体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存在的气体种类,气体传感器/检测探头是用来检测气体的成份和含量的部件。现有技术下,检测仪一般固定设置在一个位置,使用不灵活,如果需要用户手持检测仪,会影响用户腾出手进行其它工作,使用不便,而且,如果检测仪因意外而掉落,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便携式气体检测仪,能便携的佩戴在用户胳膊上,使得用户能腾出手进行其它工作,使用方便,而且还能在掉落时进行缓冲减震,避免发生损坏,更加安全。(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包括检测仪本体、缓冲组件、固定罩、防护罩、佩戴壳、按钮、安装罩和粘扣带;检测仪本体位于固定罩内侧,检测仪本体顶部设置有显示屏和声光报警器,检测仪本体侧面设置有检测探头,检测探头贯穿固定罩顶部,检测探头上部位于防护罩内侧,检测仪本体底部设置有裙边;固定罩设置在佩戴壳顶面上,固定罩顶部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位于检测仪本体上方;防护罩设置在固定罩顶部,防护罩上设置有通风孔;按钮和安装罩均设置在佩戴壳上,按钮位于安装罩内侧,安装罩上设置有操作孔;粘扣带设置在佩戴壳底面上;缓冲组件分别沿横向和纵向阵列设置有多组,缓冲组件包括导向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导向杆竖直设置在固定罩内侧顶面上,导向杆贯穿裙边并与裙边滑动连接,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竖直设置,第一弹性件竖直方向两端分别与佩戴壳顶面和裙边底面连接,第二弹性件两端分别与裙边顶面和固定罩内侧顶面连接。优选的,佩戴壳上设置有激振器,检测仪本体与激振器控制连接。优选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压缩弹簧,且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位于导向杆外周侧。优选的,佩戴壳顶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佩戴壳前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固定罩底部位于第一安装槽内侧,安装罩底部位于第二安装槽内侧。优选的,佩戴壳底部设置有佩戴槽,佩戴槽为弧形槽,且弧形开口朝向粘合状态下的粘扣带。优选的,佩戴壳底部设置有弹性垫,弹性垫贴合佩戴槽设置。优选的,检测仪本体顶面和固定罩内侧顶面之间连接有折叠帘,折叠帘沿观察窗边缘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能便携的佩戴在用户胳膊上,使得用户能腾出手进行其它工作,使用方便,而且还能在掉落时进行缓冲减震,避免发生损坏,更加安全。在使用时,用户通过粘扣带将佩戴壳佩戴在用户胳膊上,操作非常方便,缓冲组件、固定罩和安装罩均起到防护作用,当发生意外掉落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能通过往复伸缩来消耗检测仪本体震动的能量,从而达到缓冲减震的目的,防止检测仪本体发生损坏,防护罩上设置有通风孔,使得外部空气能通过通风孔流动至检测探头处,在保证检测探头能进行空气检测的前提下对检测探头进行防护。按钮与检测仪本体通讯连接,检测仪本体与显示屏、声光报警器和检测探头分别通讯连接,检测探头的检测数据能传输至检测仪本体,由检测仪本体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后,在显示屏上显示,并在出现危险气体的情况下控制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1、检测仪本体;101、显示屏;102、声光报警器;103、检测探头;104、裙边;2、导向杆;3、第一弹性件;4、第二弹性件;5、固定罩;501、观察窗;6、防护罩;7、佩戴壳;701、第一安装槽;702、第二安装槽;703、佩戴槽;8、按钮;9、安装罩;901、操作孔;10、粘扣带;11、折叠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包括检测仪本体1、缓冲组件、固定罩5、防护罩6、佩戴壳7、按钮8、安装罩9和粘扣带10;检测仪本体1位于固定罩5内侧,检测仪本体1顶部设置有显示屏101和声光报警器102,检测仪本体1侧面设置有检测探头103,检测探头103贯穿固定罩5顶部,检测探头103上部位于防护罩6内侧,检测仪本体1底部设置有裙边104;固定罩5设置在佩戴壳7顶面上,固定罩5顶部设置有观察窗501,观察窗501位于检测仪本体1上方;防护罩6设置在固定罩5顶部,防护罩6上设置有通风孔;按钮8和安装罩9均设置在佩戴壳7上,按钮8位于安装罩9内侧,安装罩9上设置有操作孔901;粘扣带10设置在佩戴壳7底面上;缓冲组件分别沿横向和纵向阵列设置有多组,缓冲组件包括导向杆2、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导向杆2竖直设置在固定罩5内侧顶面上,导向杆2贯穿裙边104并与裙边104滑动连接,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均竖直设置,第一弹性件3竖直方向两端分别与佩戴壳7顶面和裙边104底面连接,第二弹性件4两端分别与裙边104顶面和固定罩5内侧顶面连接。本技术能便携的佩戴在用户胳膊上,使得用户能腾出手进行其它工作,使用方便,而且还能在掉落时进行缓冲减震,避免发生损坏,更加安全。在使用时,用户通过粘扣带10将佩戴壳7佩戴在用户胳膊上,操作非常方便,缓冲组件、固定罩5和安装罩9均起到防护作用,当发生意外掉落时,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能通过往复伸缩来消耗检测仪本体1震动的能量,从而达到缓冲减震的目的,防止检测仪本体1发生损坏,防护罩6上设置有通风孔,使得外部空气能通过通风孔流动至检测探头103处,在保证检测探头103能进行空气检测的前提下对检测探头103进行防护。按钮8与检测仪本体1通讯连接,检测仪本体1与显示屏101、声光报警器102和检测探头103分别通讯连接,检测探头103的检测数据能传输至检测仪本体1,由检测仪本体1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后,在显示屏101上显示,并在出现危险气体的情况下控制声光报警器102进行报警。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佩戴壳7上设置有激振器,检测仪本体1与激振器控制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到危险气体时,检测仪本体1控制激振器启动,激振器带动佩戴壳7振动,将振动传递至用户胳膊处,使用户及时注意到危险情况。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均为压缩弹簧,且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均位于导向杆2外周侧,则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能稳定运行,不易脱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佩戴壳7顶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701,佩戴壳7前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702,固定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仪本体(1)、缓冲组件、固定罩(5)、防护罩(6)、佩戴壳(7)、按钮(8)、安装罩(9)和粘扣带(10);/n检测仪本体(1)位于固定罩(5)内侧,检测仪本体(1)顶部设置有显示屏(101)和声光报警器(102),检测仪本体(1)侧面设置有检测探头(103),检测探头(103)贯穿固定罩(5)顶部,检测探头(103)上部位于防护罩(6)内侧,检测仪本体(1)底部设置有裙边(104);固定罩(5)设置在佩戴壳(7)顶面上,固定罩(5)顶部设置有观察窗(501),观察窗(501)位于检测仪本体(1)上方;防护罩(6)设置在固定罩(5)顶部,防护罩(6)上设置有通风孔;按钮(8)和安装罩(9)均设置在佩戴壳(7)上,按钮(8)位于安装罩(9)内侧,安装罩(9)上设置有操作孔(901);粘扣带(10)设置在佩戴壳(7)底面上;缓冲组件分别沿横向和纵向阵列设置有多组,缓冲组件包括导向杆(2)、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导向杆(2)竖直设置在固定罩(5)内侧顶面上,导向杆(2)贯穿裙边(104)并与裙边(104)滑动连接,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均竖直设置,第一弹性件(3)竖直方向两端分别与佩戴壳(7)顶面和裙边(104)底面连接,第二弹性件(4)两端分别与裙边(104)顶面和固定罩(5)内侧顶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仪本体(1)、缓冲组件、固定罩(5)、防护罩(6)、佩戴壳(7)、按钮(8)、安装罩(9)和粘扣带(10);
检测仪本体(1)位于固定罩(5)内侧,检测仪本体(1)顶部设置有显示屏(101)和声光报警器(102),检测仪本体(1)侧面设置有检测探头(103),检测探头(103)贯穿固定罩(5)顶部,检测探头(103)上部位于防护罩(6)内侧,检测仪本体(1)底部设置有裙边(104);固定罩(5)设置在佩戴壳(7)顶面上,固定罩(5)顶部设置有观察窗(501),观察窗(501)位于检测仪本体(1)上方;防护罩(6)设置在固定罩(5)顶部,防护罩(6)上设置有通风孔;按钮(8)和安装罩(9)均设置在佩戴壳(7)上,按钮(8)位于安装罩(9)内侧,安装罩(9)上设置有操作孔(901);粘扣带(10)设置在佩戴壳(7)底面上;缓冲组件分别沿横向和纵向阵列设置有多组,缓冲组件包括导向杆(2)、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导向杆(2)竖直设置在固定罩(5)内侧顶面上,导向杆(2)贯穿裙边(104)并与裙边(104)滑动连接,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均竖直设置,第一弹性件(3)竖直方向两端分别与佩戴壳(7)顶面和裙边(104)底面连接,第二弹性件(4)两端分别与裙边(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延东聂廷英吴腾越吴腾翔吴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越翔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