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67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左边1和右边2为圆柱边,中部3为平直结构,左边1和右边2与中部3平直结构通过编织连接,左边1和右边2圆柱直径是中部3平直结构厚度的1.0‑2.0倍。在使用时,背包带紧贴人体皮肤或薄型衣着,当出现移动时,背包带左边1和右边2为圆柱体,不会在人体皮肤上直接或间接强力擦刮,不会造成人体皮肤强烈不适。同时,由于背包带为特殊结构,人体出汗时,背包带中部不会紧压在人体皮肤或薄型衣着上,接触面积小,不会造成散湿困难和粘贴效应,不会引起强烈的湿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包带,具体涉及一种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市面上流通的背包带一般为平直结构,如附图1,背包带左边1和右边2为有一定厚度的直线边,截面3几乎为长方形。由于背包带要承受一定的重力,所以厚度较厚(2.5-3.0mm左右),硬挺,不变形。因此,在使用时,背包带紧贴人体皮肤或薄型衣着,当出现移动时,背包带左边1和右边2会在人体皮肤上直接或间接强力擦刮,造成人体皮肤强烈不适,对皮肤过敏者更难以忍受,往往放弃使用此种背包方式。同时,由于背包带为平直结构,人体出汗时,背包带紧压在人体皮肤或薄型衣着上,造成散湿困难和粘贴效应,引起强烈的湿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所述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旨在提供一种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左边1和右边2为圆柱边,中部3为平直结构,左边1和右边2与中部3平直结构通过编织连接。进一步的,本技术的一种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左边1和右边2圆柱直径是中部3平直结构厚度的0.5-2.0倍。较好的是,本技术的一种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左边1和右边2圆柱直径是中部3平直结构厚度的1.0-2.0倍。可以选择的是,在本技术的一种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中,左边1和右边2圆柱直径是中部3平直结构厚度的1.5倍。在本技术的一种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的制造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A.经纱排列方式为:左边1圆柱边:300D×2根涤纶低弹丝2-4组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层),直径2-4mm绳,300D×2根涤纶低弹丝2-4组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层);中部3平直结构:300D×2根涤纶低弹丝14-18组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层);右边2圆柱边:300D×2根涤纶低弹丝2-4组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层),直径2-4mm绳,300D×2根涤纶低弹丝2-4组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层);B.纬纱采用300-380D涤纶低弹丝;C.编织左边1圆柱边与和右边2圆柱边采用斜纹组织,1、2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3、4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1、2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时,绳与3层经纱处于同一位置;3、4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时,绳与2层经纱处于同一位置;右边2圆柱边处设置1枚舌针,连续编织锁边纱线,从而使左边1圆柱边与和右边2圆柱边形成上下分层空心夹绳结构织物;绳的直径和左边1圆柱边纱线的组数决定了左边1圆柱的直径,绳的直径和右边2圆柱边纱线的组数决定了右边2圆柱的直径,以绳能包在圆柱边中,形成圆柱状边为准;D.编织中部3平直结构采用平纹组织,先1、2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再3、4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接着2、3层经纱上下交换位置,再下来1、3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2、4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接着3、2层经纱上下再交换位置,返回初始状态,依次规律循环,从而使中部3平直结构形成双层厚实稳定平纹结构织物。本技术的一种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织物中部3厚度2.5-2.8mm,宽度19-25mm,左边1圆柱边与和右边2圆柱边直径4-5mm。附图说明:附图1是市面上流通的平直结构背包带结构图,背包带左边1和右边2为有一定厚度的直线边,截面3几乎为长方形。附图2是本技术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结构图。在图2中,左边1和右边2为圆柱边,中部3为平直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内容,在无损本技术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任意地进行变更并实施。实施例1:1、经纱排列方式为:左边1圆柱边:300D×2根涤纶低弹丝2组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层),直径2mm绳,300D×2根涤纶低弹丝2组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层);中部3平直结构:300D×2根涤纶低弹丝14组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层);右边2圆柱边:300D×2根涤纶低弹丝2组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层),直径2mm绳,300D×2根涤纶低弹丝2组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层)。2、纬纱采用300D涤纶低弹丝。3、编织左边1圆柱边与和右边2圆柱边采用斜纹组织,1、2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3、4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1、2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时,绳与3层经纱处于同一位置;3、4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时,绳与2层经纱处于同一位置。右边2圆柱边处设置1枚舌针,连续编织锁边纱线。从而使左边1圆柱边与和右边2圆柱边形成上下分层空心夹绳结构织物。编织中部3平直结构采用平纹组织,先1、2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再3、4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接着2、3层经纱上下交换位置,再下来1、3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2、4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接着3、2层经纱上下再交换位置,返回初始状态,依次规律循环,从而使中部3平直结构形成双层厚实稳定平纹结构织物。最终形成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织物,织物中部3厚度2.5mm,宽度19mm,左边1圆柱边与和右边2圆柱边直径4mm。实施例2:1、经纱排列方式为:左边1圆柱边:300D×2根涤纶低弹丝4组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层),直径4mm绳,300D×2根涤纶低弹丝4组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层);中部3平直结构:300D×2根涤纶低弹丝18组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层);右边2圆柱边:300D×2根涤纶低弹丝4组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层),直径4mm绳,300D×2根涤纶低弹丝4组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层);2、纬纱采用380D涤纶低弹丝。3、编织左边1圆柱边与和右边2圆柱边采用斜纹组织,1、2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3、4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1、2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时,绳与3层经纱处于同一位置;3、4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时,绳与2层经纱处于同一位置。右边2圆柱边处设置1枚舌针,连续编织锁边纱线。从而使左边1圆柱边与和右边2圆柱边形成上下分层空心夹绳结构织物。编织中部3平直结构采用平纹组织,先1、2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再3、4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接着2、3层经纱上下交换位置,再下来1、3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2、4层经纱形成织口编织;接着3、2层经纱上下再交换位置,返回初始状态,依次规律循环,从而使中部3平直结构形成双层厚实稳定平纹结构织物。最终形成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织物,织物中部3厚度2.8mm,宽度25mm,左边1圆柱边与和右边2圆柱边直径5mm。以上对本技术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其特征在于左边(1)和右边(2)为圆柱边,中部(3)为平直结构,左边(1)和右边(2)与中部()平直结构通过编织连接,左边(1)和右边(2)圆柱直径是中部(3)平直结构厚度的0.5-2.0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其特征在于左边(1)和右边(2)为圆柱边,中部(3)为平直结构,左边(1)和右边(2)与中部()平直结构通过编织连接,左边(1)和右边(2)圆柱直径是中部(3)平直结构厚度的0.5-2.0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舒适不擦刮皮肤的双圆柱边背包带,其特征在于左边(1)和右边(2)圆柱直径是中部(3)平直结构厚度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程嘉王晓凤谷艳峰王盼圆詹瑜婕王其杨文硕王克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百和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