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栓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48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栓自动上料装置,包括螺栓振动盘、阻料机构、进料机构、进料管、支板及底板,所述支板垂直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进料管与支板固定连接,所述螺栓通孔与螺栓振动盘的输出轨道连通,所述进料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挡料块,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与进料管相对设置,所述挡料块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阻料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夹持块,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安装在支板上,所述第二气缸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夹持块固定连接,上料过程自动化,结构简单、可靠,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栓自动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螺栓加工的
,具体为一种螺栓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在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中,普通的螺栓已经不能满足机械所需,此时需要高强度的螺栓来进行紧固。普通螺栓的材料通常是Q235制造的,高强度螺栓的材料通常为45号钢或其它优质材料,制成后进行热处理,提高强度。高强度紧固件根据技术要求都要进行调质处理,热处理调质是为了提高紧固件的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产品规定的抗拉强度值和屈强比,热处理工艺对高强度紧固件尤其是它的内在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有技术中螺栓热处理前的进料通常是依靠人工一根根往上摆放,人工组装虽然简单,但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不符合当今科技的发展步伐,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提出一种螺栓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螺栓自动上料装置,该上料装置简单、可靠,使用方便,能以较高的效率自动进行上料,有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适合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螺栓自动上料装置,包括螺栓振动盘,还包括阻料机构、进料机构、进料管、支板及底板,所述支板垂直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进料管与支板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的螺栓通孔与底板垂直,所述螺栓通孔与螺栓工件的头部间隙配合,所述螺栓通孔与螺栓振动盘的输出轨道连通,所述进料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挡料块,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与进料管相对设置,所述挡料块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挡料块与进料管的底面接触,所述挡料块用于阻挡螺栓通孔内的螺栓工件落出螺栓通孔,所述阻料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夹持块,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安装在支板上,所述第二气缸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螺栓通孔垂直设置,所述输出轴与夹持块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块设置在进料管的径向通道内。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夹持块前端设有U形槽,所述U形槽的弧线半径大于螺栓工件的螺杆半径,小于螺栓工件的头部半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挡料块的顶面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与螺栓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盲孔的半径大于螺栓工件的螺杆半径,小于螺栓工件的头部半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气缸为带导杆气缸。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螺栓通道的顶部设有锥形扩孔。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将料倒入螺栓振动盘,螺栓通孔与螺栓振动盘的输出轨道连通,螺栓振动盘将排列好的螺栓工件送入螺栓通孔,进料机构的挡料块处于升起状态,挡料块堵住螺栓通孔,最下方的螺栓工件落入沉孔内,阻料机构的第二气缸推动夹持块伸出夹持住螺栓通孔内自下往上的第二个螺栓工件,挡料块在第一气缸作用下下落,实现逐个螺栓工件的进料,上料过程自动化,结构简单、可靠,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螺栓自动上料装置轴侧示意图;图2是螺栓自动上料装置第一工作状态侧视剖视示意图;图3是螺栓自动上料装置第二工作状态侧视剖视示意图;图4是阻料机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如图1-4所示的一种螺栓自动上料装置,包括螺栓振动盘1,还包括阻料机构2、进料机构3、进料管4、支板5及底板6,所述支板5垂直固定安装在底板6上,所述进料管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支板5上,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便于后期维护,进料管4设有螺栓通孔41,所述螺栓通孔41与底板6垂直,所述螺栓通孔41与螺栓工件7的头部间隙配合,轴向上可容纳若干螺栓工件7,所述螺栓通孔41与螺栓振动盘1的输出轨道11连通,输出轨道11的末端设有下落孔,螺栓工件7自下落孔落入螺栓通孔41,螺栓振动盘1将螺栓工件竖直排列送入螺栓通孔41,通过螺栓振动盘1可直接倒入大量螺栓工件7,利用螺栓振动盘1自动排列运料,效率较高。所述进料机构3包括第一气缸31、挡料块32,所述第一气缸31固定安装在底板6上与进料管4相对设置,所述挡料块32与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33固定连接,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挡料块32与进料管4的底面接触,所述挡料块4用于阻挡螺栓通孔41内的螺栓工件7下落;所述阻料机构2包括第二气缸21、夹持块22,所述第二气缸21固定安装在支板5上,第二气缸21所在位置与进料管4间隔支板5相对应,支板5上设有方形通孔,进料管4的安装面设有与方形通孔连通的径向通道42,第二气缸21的输出轴23可在方形通孔与径向通道42内直线往复移动,所述输出轴23与夹持块22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块22穿过进料管4的安装面上的径向通道42夹持螺栓通孔41内的螺栓工件7,螺栓工件7进入螺栓通孔41时,螺栓自动上料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进料机构3的挡料块32处于升起状态,挡料块32与进料管4的底面接触,堵住螺栓通孔41,最线先下落的螺栓工件7落在挡料块32上,螺栓工件7在螺栓通孔41内叠加,螺栓自动上料装置进入第二工作状态,阻料机构2的第二气缸21推动夹持块22伸出,穿过方形通孔与径向通道42夹持住螺栓通孔41内自下往上数的第二个螺栓工件7,完成夹持后,挡料块32被第一气缸31带动下落,实现逐个螺栓工件7的进料,进料过程自动化,结构简单、可靠,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块22前端设有U形槽221,所述U形槽221的弧线半径大于螺栓工件7的螺杆半径,小于螺栓工件7的头部半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U形槽221与螺栓工件7的螺杆接触,螺栓工件7的头部与夹持块22的上表面接触,利用U形槽221夹持住螺栓工件7,夹持效果较好,限制螺栓工件7自由下落。进一步的,所述挡料块32的顶面设有盲孔321,所述盲孔321与螺栓通孔41同轴设置,所述盲孔321的半径大于螺栓工件7的螺杆半径,小于螺栓工件7的头部半径,螺栓工件7的螺杆落入盲孔321即完成对螺栓工件7的夹持,上料时定位准确,不会掉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31为带导杆气缸,带有导杆,能承受较大的载荷,可靠性高。进一步的,所述螺栓通孔41的顶部设有锥形扩孔43,自螺栓振动盘1送进的料更易进入螺栓通孔41。具体工作原理:在螺栓振动盘1内倒入螺栓工件7,螺栓振动盘1将螺栓工件7竖直排列送入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栓自动上料装置,包括螺栓振动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料机构、进料机构、进料管、支板及底板,所述支板垂直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进料管与支板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的螺栓通孔与底板垂直,所述螺栓通孔与螺栓工件的头部间隙配合,所述螺栓通孔与螺栓振动盘的输出轨道连通,所述进料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挡料块,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与进料管相对设置,所述挡料块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挡料块与进料管的底面接触,所述挡料块用于阻挡螺栓通孔内的螺栓工件落出螺栓通孔,所述阻料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夹持块,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安装在支板上,所述第二气缸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螺栓通孔垂直设置,所述输出轴与夹持块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块设置在进料管的径向通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栓自动上料装置,包括螺栓振动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料机构、进料机构、进料管、支板及底板,所述支板垂直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进料管与支板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的螺栓通孔与底板垂直,所述螺栓通孔与螺栓工件的头部间隙配合,所述螺栓通孔与螺栓振动盘的输出轨道连通,所述进料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挡料块,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与进料管相对设置,所述挡料块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挡料块与进料管的底面接触,所述挡料块用于阻挡螺栓通孔内的螺栓工件落出螺栓通孔,所述阻料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夹持块,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安装在支板上,所述第二气缸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螺栓通孔垂直设置,所述输出轴与夹持块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创新
申请(专利权)人:晋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