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翻转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31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7
一种可翻转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支架,包括翻转板;翻转板表面固定安装有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轴承座内,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通过蜗轮蜗杆箱与伺服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汽车面板上;翻转板的上方和下方均固定安装有伸缩缸,伸缩缸固定安装在汽车面板上,伸缩缸内活动连接有伸缩定位销,伸缩定位销与翻转板的侧表面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在车辆静止或不满足功能开启条件时,能够将毫米波雷达隐藏在车辆内部不做收发探测,当车辆启动且满足功能开启条件时通过控制翻转板180度翻转,即可将毫米波雷达外露开启探测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翻转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支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可翻转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支架。
技术介绍
现在毫米波雷达分为隐藏式安装和外露式安装两种安装方式,其中隐藏式安装对遮挡毫米波雷达的外表面材料有特殊材质要求导致制造成本很高;外露式安装雷达影响车辆外观且雷达本体容易遭到破坏。总体而言目前毫米波雷达安装的成本性与美观性难以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翻转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支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在车辆静止或不满足功能开启条件时,能够将毫米波雷达隐藏在车辆内部不做收发探测,当车辆启动且满足功能开启条件时通过控制翻转板180度翻转将毫米波雷达外露开启探测功能,功能使用完毕后可再次将翻转板180翻转以实现对毫米波雷达的隐藏。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翻转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支架,包括翻转板,所述翻转板设置在汽车面板上,所述汽车面板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翻转板活动在通孔内;所述翻转板表面固定安装有毫米波雷达,所述毫米波雷达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转动轴的一端和第二转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轴承座内,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汽车面板上,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通过蜗轮蜗杆箱与伺服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汽车面板上;所述翻转板的上方和下方均固定安装有伸缩缸,所述伸缩缸固定安装在汽车面板上,所述伸缩缸内活动连接有伸缩定位销,所述伸缩定位销与翻转板的侧表面相接触。优选地,所述伸缩定位销的厚度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直径相同。优选地,所述毫米波雷达的线束沿第一转动轴或第二转动轴方向上进行布置。优选地,所述蜗轮蜗杆箱内设置有蜗轮和蜗杆,所述第二转动轴的端部穿过蜗轮蜗杆箱与蜗轮同轴线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轴穿过蜗轮蜗杆箱与蜗杆同轴线固定连接,所述蜗轮的表面与蜗杆的表面啮合。优选地,所述蜗轮蜗杆箱的侧表面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蜗轮远离第二转动轴的一侧表面的偏心位置固定安装限位杆的一端,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槽且与导向槽活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导向槽为半圆弧设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翻转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在车辆静止或不满足功能开启条件时,能够将毫米波雷达隐藏在车辆内部不做收发探测,当车辆启动且满足功能开启条件时通过控制翻转板180度翻转将毫米波雷达外露开启探测功能,功能使用完毕后可再次将翻转板180翻转以实现对毫米波雷达的隐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中蜗轮蜗杆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翻转板;2、汽车面板;3、毫米波雷达;4、第一转动轴;5、第二转动轴;6、轴承座;7、蜗轮蜗杆箱;8、伺服电机;9、驱动轴;10、伸缩缸;11、伸缩定位销;71、蜗轮;72、蜗杆;73、侧板;74、导向槽;75、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可翻转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支架,包括翻转板1,翻转板1设置在汽车面板2上,汽车面板2表面开设有通孔,翻转板1活动在通孔内;翻转板1表面固定安装有毫米波雷达3,毫米波雷达3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转动轴4的一端和第二转动轴5的一端,第一转动轴4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轴承座6内,轴承座6固定安装在汽车面板2上,第二转动轴5的另一端通过蜗轮蜗杆箱7与伺服电机8的驱动轴9传动连接,伺服电机8固定安装在汽车面板2上;翻转板1的上方和下方均固定安装有伸缩缸10,伸缩缸10固定安装在汽车面板2上,伸缩缸10内活动连接有伸缩定位销11,伸缩定位销11与翻转板1的侧表面相接触。工作原理,当车辆启动且满足功能开启条件时,先控制伸缩缸10将伸缩定位销11收缩回,再通过控制伺服电机8带动驱动轴9转动,继而通过蜗轮蜗杆箱7的传动作用,以带动第二转动轴5转动,并且由于第一转动轴4、第二转动轴5和毫米波雷达3均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带动整个翻转板1沿第一转动轴4和第二转动轴5的轴线进行翻转180度,当翻转到位后,再控制伸缩缸10带动伸缩定位销11伸长,使其卡接在翻转板1的侧表面,以起到限位固定作用,从而保证翻转板1侧表面的毫米波雷达3外露开启探测功能;当功能使用完毕后,再次执行上述步骤,即可将翻转板1再次翻转180度,以实现对毫米波雷达3的隐藏。以实现自适应巡航功能ACC的前向毫米波雷达为例,仅在车辆启动且档位为D前进档且车速符合ACC功能要求时将毫米波雷达3翻转向外实现探测功能;若是实现后方横穿交通报警功能RCTA的侧后向雷达,则在车辆启动且档位为R倒车档且车速符合RCTA功能要求时将毫米波雷达3翻转向外侧。本技术在判断是否工作的流程如下:车辆熄火时毫米波雷达3不通电不需要天线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此时将毫米波雷达3隐藏在汽车面板2的背后不影响车辆外形美观;车辆启动但不满足功能条件时毫米波雷达3通电不需要天线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但需要随时判断功能条件是否满足,此时仍将毫米波雷达隐藏在汽车面板2的背后并准备切换;车辆启动且满足功能条件时毫米波雷达3通电且需要天线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并需要随时判断功能条件是否退出,此时毫米波雷达3翻转至汽车面板2的外露位置实现探测功能并准备在功能退出或断电时恢复初始隐藏位置。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汽车面板2可以是车辆的任意位置,如前保险杠、车标、后保险杠、车门、围挡等;并且翻转板1也可以是任意对称形状:如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矩形、圆角矩形等。实施例二,基于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改进,伸缩定位销11的厚度与第一转动轴4和第二转动轴5的直径相同。从而保证翻转板1在翻转前和翻转后均能通过伸缩定位销11对翻转板1进行限位固定,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翻转板1的稳定性。实施例三,基于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改进,毫米波雷达3的线束可以沿第一转动轴4或第二转动轴5方向上进行布置。以防止毫米波雷达3的线束在翻转时发生缠绕绞断。实施例四,基于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改进,蜗轮蜗杆箱7内设置有蜗轮71和蜗杆72,第二转动轴5的端部穿过蜗轮蜗杆箱7与蜗轮71同轴线固定连接,伺服电机8的驱动轴9穿过蜗轮蜗杆箱7与蜗杆72同轴线固定连接,蜗轮71的表面与蜗杆72的表面啮合。从而在进行传动时,通过驱动轴9带动蜗杆72进行同轴转动,再通过蜗杆72与蜗轮71相啮合的关系,从而带动蜗轮71进行转动,继而通过蜗轮71与第二转动轴5同轴线固定连接的作用,以带动第二转动轴5同步进行转动。实施例五,基于对实施例四的进一改进,蜗轮蜗杆箱7的侧表面固定安装有侧板73,侧板73表面开设有导向槽74,蜗轮71远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翻转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支架,包括翻转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1)设置在汽车面板(2)上,所述汽车面板(2)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翻转板(1)活动在通孔内;/n所述翻转板(1)表面固定安装有毫米波雷达(3),所述毫米波雷达(3)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转动轴(4)的一端和第二转动轴(5)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动轴(4)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轴承座(6)内,所述轴承座(6)固定安装在汽车面板(2)上,所述第二转动轴(5)的另一端通过蜗轮蜗杆箱(7)与伺服电机(8)的驱动轴(9)传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8)固定安装在汽车面板(2)上;/n所述翻转板(1)的上方和下方均固定安装有伸缩缸(10),所述伸缩缸(10)固定安装在汽车面板(2)上,所述伸缩缸(10)内活动连接有伸缩定位销(11),所述伸缩定位销(11)与翻转板(1)的侧表面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翻转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支架,包括翻转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1)设置在汽车面板(2)上,所述汽车面板(2)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翻转板(1)活动在通孔内;
所述翻转板(1)表面固定安装有毫米波雷达(3),所述毫米波雷达(3)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转动轴(4)的一端和第二转动轴(5)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动轴(4)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轴承座(6)内,所述轴承座(6)固定安装在汽车面板(2)上,所述第二转动轴(5)的另一端通过蜗轮蜗杆箱(7)与伺服电机(8)的驱动轴(9)传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8)固定安装在汽车面板(2)上;
所述翻转板(1)的上方和下方均固定安装有伸缩缸(10),所述伸缩缸(10)固定安装在汽车面板(2)上,所述伸缩缸(10)内活动连接有伸缩定位销(11),所述伸缩定位销(11)与翻转板(1)的侧表面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转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定位销(11)的厚度与第一转动轴(4)和第二转动轴(5)的直径相同。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飞飞胡益波丰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网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