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色变幻LED灯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690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彩色变幻LED灯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模块、整流/EMC滤波器、PWM/模拟调光恒流驱动电路、彩色调光驱动电路、LED光源及分别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的光源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存储模块,所述LED光源包括光源CW、光源WW及RGB光源,所述RGB光源包括光源R、光源G及光源B,所述光源CW及光源WW分别通过PWM/模拟调光恒流驱动电路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所述RGB光源通过彩色调光驱动电路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智能程度高,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智能家居需求,变幻颜色多,亮度调节幅度大,颜色变幻过渡畅顺,灯光效果好,充分实现亮度和光色的自由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彩色变幻LED灯智能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灯具
,具体涉及一种彩色变幻LED灯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彩色变幻LED灯变幻颜色少,亮度不足,颜色变幻过渡生硬,灯光效果差,无法通过智能灯本身的控制系统实现亮度和光色的调节功能,智能程度较低,无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智能家居需求。因此,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自动调节亮度和光色的彩色变幻LED灯智能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彩色变幻LED灯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模块、整流/EMC滤波器、PWM/模拟调光恒流驱动电路、彩色调光驱动电路、LED光源及分别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的光源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存储模块,所述LED光源包括光源CW、光源WW及RGB光源,所述RGB光源包括光源R、光源G及光源B,所述光源CW及光源WW分别通过PWM/模拟调光恒流驱动电路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所述RGB光源通过彩色调光驱动电路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整流/EMC滤波器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及极性电容E1,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保险丝FR1与电源的火线L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及极性电容E1的正极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1的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源的零线N连接,电源的火线L通过保险丝FR1及压敏电阻RV1与电源的零线N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V1并联有一电容CX1,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保险丝FR1与电源的火线L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电源的零线N连接,所述PWM/模拟调光恒流驱动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二极管D5及极性电容E2,所述控制芯片U1的1脚通过电阻RS2及电阻R1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4脚连接,所述电阻RS2并联有一电阻RS1,所述控制芯片U1的2脚连接PWM输入端口,所述控制芯片U1的2脚通过电阻R5及电阻R1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4脚连接,所述电阻R5并联有一电容C1,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通过电感器L1连接LED输出端口,所述极性电容E2的正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及6脚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2的负极通过电感器L1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5脚及6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极性电容E1的正极连接。进一步,所述彩色调光驱动电路包括分别与所述光源R、光源G及光源B连接的所述PWM/模拟调光恒流驱动电路,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有第一辅助供电模块。进一步,所述第一辅助供电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3、二极管D7、二极管D8及极性电容E4,所述控制芯片U3的4脚与所述极性电容E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3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与所述极性电容E4的正极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4的负极接地,所述极性电容E4并联有一电阻R7,所述控制芯片U3的5脚通过电阻RC1、电感器L3及电阻R7接地,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通过电阻RC1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5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通过电容RC3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3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1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3的2脚通过电阻J1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1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3的2脚通过电阻J2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3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3的3脚通过电容C3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1脚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4的正极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进一步,所述彩色调光驱动电路包括恒压恒流驱动电路及斩波电路,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有第二辅助供电模块,所述斩波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及场效应管Q3,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光源R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8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PWM-R脚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11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光源G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9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PWM-G脚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12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光源B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10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PWM-B脚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13接地。进一步,所述恒压恒流驱动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3、二极管D7、二极管D8及极性电容E4,所述控制芯片U3的4脚与所述极性电容E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3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与所述极性电容E4的正极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4的负极接地,所述极性电容E4并联有一电阻R7,所述控制芯片U3的5脚通过电阻RC1、电感器L3及电阻R7接地,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通过电阻RC1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5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通过电容RC3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3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1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3的2脚通过电阻J1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1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3的2脚通过电阻J2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3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3的3脚通过电容C3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3脚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二辅助供电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4,所述控制芯片U4的3脚与所述极性电容E4的正极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4的2脚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4的6脚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4的1脚通过电阻R15与所述控制芯片U4的6脚连接,所述电阻R15并联有一电容C4,所述控制芯片U4的1脚通过电阻R14及电容C6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4的4脚通过电感器L4及电容C6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4的4脚通过电感器L4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4的5脚通过电容C5及电感器L4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4的5脚通过电容C5与所述控制芯片U4的4脚连接。进一步,所述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BP2958D。进一步,所述控制芯片U3的型号为BP2525D。进一步,所述控制芯片U4的型号为PL8310E。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智能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有光源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及存储模块,提高彩色变幻LED灯的智能程度,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智能家居需求,光源CW及光源WW分别通过PWM/模拟调光恒流驱动电路与智能控制模块连接,RGB光源通过彩色调光驱动电路与智能控制模块连接,使彩色变幻LED灯变幻颜色多,亮度调节幅度大,颜色变幻过渡畅顺,灯光效果好,充分实现亮度和光色的自由调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彩色变幻LED灯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控制模块、整流/EMC滤波器、PWM/模拟调光恒流驱动电路、彩色调光驱动电路、LED光源及分别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的光源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存储模块,所述LED光源包括光源CW、光源WW及RGB光源,所述RGB光源包括光源R、光源G及光源B,所述光源CW及光源WW分别通过PWM/模拟调光恒流驱动电路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所述RGB光源通过彩色调光驱动电路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整流/EMC滤波器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及极性电容E1,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保险丝FR1与电源的火线L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及极性电容E1的正极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1的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源的零线N连接,电源的火线L通过保险丝FR1及压敏电阻RV1与电源的零线N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V1并联有一电容CX1,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保险丝FR1与电源的火线L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电源的零线N连接,所述PWM/模拟调光恒流驱动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二极管D5及极性电容E2,所述控制芯片U1的1脚通过电阻RS2及电阻R1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4脚连接,所述电阻RS2并联有一电阻RS1,所述控制芯片U1的2脚连接PWM输入端口,所述控制芯片U1的2脚通过电阻R5及电阻R1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4脚连接,所述电阻R5并联有一电容C1,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通过电感器L1连接LED输出端口,所述极性电容E2的正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及6脚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2的负极通过电感器L1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5脚及6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极性电容E1的正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彩色变幻LED灯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控制模块、整流/EMC滤波器、PWM/模拟调光恒流驱动电路、彩色调光驱动电路、LED光源及分别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的光源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存储模块,所述LED光源包括光源CW、光源WW及RGB光源,所述RGB光源包括光源R、光源G及光源B,所述光源CW及光源WW分别通过PWM/模拟调光恒流驱动电路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所述RGB光源通过彩色调光驱动电路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整流/EMC滤波器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及极性电容E1,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保险丝FR1与电源的火线L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及极性电容E1的正极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1的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源的零线N连接,电源的火线L通过保险丝FR1及压敏电阻RV1与电源的零线N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V1并联有一电容CX1,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保险丝FR1与电源的火线L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电源的零线N连接,所述PWM/模拟调光恒流驱动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二极管D5及极性电容E2,所述控制芯片U1的1脚通过电阻RS2及电阻R1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4脚连接,所述电阻RS2并联有一电阻RS1,所述控制芯片U1的2脚连接PWM输入端口,所述控制芯片U1的2脚通过电阻R5及电阻R1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4脚连接,所述电阻R5并联有一电容C1,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通过电感器L1连接LED输出端口,所述极性电容E2的正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及6脚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2的负极通过电感器L1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5脚及6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极性电容E1的正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变幻LED灯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调光驱动电路包括分别与所述光源R、光源G及光源B连接的所述PWM/模拟调光恒流驱动电路,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有第一辅助供电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色变幻LED灯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供电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3、二极管D7、二极管D8及极性电容E4,所述控制芯片U3的4脚与所述极性电容E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3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与所述极性电容E4的正极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4的负极接地,所述极性电容E4并联有一电阻R7,所述控制芯片U3的5脚通过电阻RC1、电感器L3及电阻R7接地,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通过电阻RC1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5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通过电容RC3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3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1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3的2脚通过电阻J1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1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3的2脚通过电阻J2与所述控制芯片U3的3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3的3脚通过电容C3与所述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润刚潘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众志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