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东军专利>正文

一种可快速识别模具的冲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76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快速识别模具的冲压设备,左立柱和右立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上横梁;上横梁的下表面左右对称均安装有冲压伺服电机;冲压伺服电机均通过伸缩缸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悬吊板通过缓冲弹簧连接有下压板;下压板的两端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安装有上模具;支撑台的上部安装有托模槽;每组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侧面均固定设置有型号识别条码;下模具两侧的左立柱和右立柱均固定安装有挤压泵;挤压泵通过夹持杆可伸缩连接有夹板;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之间缠绕安装有运输皮带。本技术方案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仅依靠人工眼力根据模具形状判断模具、容易出现判定错误,且需人工核对各个模具图纸,耗时耗力且错误风险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识别模具的冲压设备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为一种可快速识别模具的冲压设备。
技术介绍
冲压设备是依靠模具形状进行定型冲压零部件,实现快速加工生产,当前各制造行业所涉及的冲压设备即压力机在更换模具后,需人工多次核对模具型号然后去调整对应冲压设备,但因各套模具形状相似度极高,在需要更换调整时仅靠人工挨个识别会存在识别错误的风险,一旦模具型号被判断错误,开动压力机可能导致模具或压力机设备损坏,影响企业生产及产品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优化现有仅靠人工判定模具型号的问题,优化出一种可通过设备识别并提醒显示的技术方案,避免人工判断错误的风险,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快速识别模具的冲压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仅依靠人工眼力进行判断分别模具型号、容易出现判定错误,且需人工核对各个模具图纸,耗时耗力且错误风险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识别模具的冲压设备,包括底座、左立柱、右立柱、上横梁、冲压伺服电机、伸缩缸、伸缩杆、悬吊板、缓冲弹簧、下压板、紧固螺栓、上模具、型号识别条码、支撑台、托模槽、下模具、挤压泵、夹持杆、夹板、支撑架、主动辊轮、从动辊轮、运输皮带、传动电机和传动带,所述底座上左侧分别对称竖向安装有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上横梁;所述上横梁的下表面左右对称均安装有冲压伺服电机;所述冲压伺服电机均通过伸缩缸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下端横向安装有悬吊板;所述悬吊板通过缓冲弹簧连接有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两端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安装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正下方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部安装有托模槽;所述托模槽内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对应匹配且对接后中部留设有待压模型空间;每组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侧面均固定设置有型号识别条码;所述下模具两侧的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均固定安装有挤压泵;所述挤压泵通过夹持杆可伸缩连接有夹板;所述右立柱的右侧通过支撑架安装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所述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之间缠绕安装有运输皮带;所述主动辊轮通过传动带与地面固定的传动电机相传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立柱的侧面还固定有PLC控制箱;所述PLC控制箱上安装有显示屏和控制开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LC控制箱内设置有条码信号转换芯片和PLC控制器;所述条码信号转换芯片通过线缆连接有扫描枪;所述上横梁嵌入设置有多个冲压参数模块,所述冲压参数模块为预设存储有冲压参数的机床控制电路板且每个所述冲压参数模块分别储存有对应不同冲压模具所需的冲压参数数据;所述PLC控制箱分别通过线缆与冲压参数模块相电性连接在一起;所述冲压参数模块分别通过线缆与下方冲压伺服电机的控制器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吊板和下压板之间还对称设置有防掉安全组件;所述防掉安全组件包括限位套管和限位滑杆且限位滑杆套接在所述限位套管内部;所述限位套管固定安装在悬吊板的下表面,所述限位滑杆安装在下压板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板的侧壁上粘贴安装有防滑橡胶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台两侧边缘侧竖向固定设置有限位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横梁的顶部对称安装有起吊钩。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快速识别模具的冲压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对称竖向设置左立柱和右立柱,可以实现稳固的将上横梁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形成冲压设备的架体,具有结构简要且稳定牢固的技术特点;本技术方案还通过设置伸缩缸和伸缩杆,并在伸缩杆的下端连接悬吊板,可以实现对不同高度的冲压模具匹配调节且扩大设备的适用范围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的悬吊板的下部还通过缓冲弹簧连接有下压板,且下压板下部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安装上模具,这样就可以避免冲击力均匀缓慢施加,具有防止由于下压过猛而造成模具及零件损坏,提高加工部件的成品率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还通过在每组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侧面均设置型号识别条码,这样就可以实现通过型号识别条码的编号标识进行识别不同模具,具有能简单准确区分每套模具而无需特意对比模具图纸及分别每套模具形状,有效提高了识别效率及准确率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还通过设置PLC控制柜、扫描枪、显示屏和控制开关等辅助设备,具有可以通过扫描枪对模具上的条码进行识别经过控制柜采集转换后,在显示器上显示相关参数信息便于操作人员核对选择相关模块,实现了无需人工挨个查看且显示清楚明了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还配套设置了主动辊轮、从动辊轮及传输皮带,具有可以实现模具与冲压件的快速辅助运输,省去人工搬运的繁琐,降低劳动强度且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有益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夹板处连接关系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条码识别信号传输流程关系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底座;2.左立柱;3.右立柱;4.上横梁;5.冲压伺服电机;6.伸缩缸;7.伸缩杆;8.悬吊板;9.缓冲弹簧;10.下压板;11.紧固螺栓;12.上模具;121.型号识别条码;13.支撑台;14.托模槽;15.下模具;16.挤压泵;17.夹持杆;18.夹板;19.PLC控制箱;20.显示屏;21.控制开关;22.条码信号转换芯片;23.线缆;24.扫描枪;25.冲压参数模块;26.支撑架;27.主动辊轮;28.从动辊轮;29.运输皮带;30.传动电机;31.传动带;32.限位板;33.吊钩;34.限位套管;35.限位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识别模具的冲压设备,包括底座1、左立柱2、右立柱3、上横梁4、冲压伺服电机5、伸缩缸6、伸缩杆7、悬吊板8、缓冲弹簧9、下压板10、紧固螺栓11、上模具12、型号识别条码121、支撑台13、托模槽14、下模具15、挤压泵16、夹持杆17、夹板18、支撑架26、主动辊轮27、从动辊轮28、运输皮带29、传动电机30和传动带31,所述底座1上左侧分别对称竖向安装有左立柱2和右立柱3;所述左立柱2和右立柱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上横梁4;所述上横梁4的下表面左右对称均安装有冲压伺服电机5;所述冲压伺服电机5均通过伸缩缸6活动连接有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的下端横向安装有悬吊板8;所述悬吊板8通过缓冲弹簧9连接有下压板10;所述下压板10的两端通过紧固螺栓11固定安装有上模具12;所述上模具12正下方的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台13;所述支撑台13的上部安装有托模槽14;所述托模槽14内设置有下模具15;所述上模具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快速识别模具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左立柱(2)、右立柱(3)、上横梁(4)、冲压伺服电机(5)、伸缩缸(6)、伸缩杆(7)、悬吊板(8)、缓冲弹簧(9)、下压板(10)、紧固螺栓(11)、上模具(12)、型号识别条码(121)、支撑台(13)、托模槽(14)、下模具(15)、挤压泵(16)、夹持杆(17)、夹板(18)、支撑架(26)、主动辊轮(27)、从动辊轮(28)、运输皮带(29)、传动电机(30)和传动带(31),所述底座(1)上左侧分别对称竖向安装有左立柱(2)和右立柱(3);所述左立柱(2)和右立柱(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上横梁(4);所述上横梁(4)的下表面左右对称均安装有冲压伺服电机(5);所述冲压伺服电机(5)均通过伸缩缸(6)活动连接有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的下端横向安装有悬吊板(8);所述悬吊板(8)通过缓冲弹簧(9)连接有下压板(10);所述下压板(10)的两端通过紧固螺栓(11)固定安装有上模具(12);所述上模具(12)正下方的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台(13);所述支撑台(13)的上部安装有托模槽(14);所述托模槽(14)内设置有下模具(15);所述上模具(12)和下模具(15)对应匹配且对接后中部留设有待压模型空间;每组所述上模具(12)和下模具(15)的侧面均固定设置有型号识别条码(121);所述下模具(15)两侧的所述左立柱(2)和右立柱(3)均固定安装有挤压泵(16);所述挤压泵(16)通过夹持杆(17)可伸缩连接有夹板(18);所述右立柱(3)的右侧通过支撑架(26)安装主动辊轮(27)和从动辊轮(28);所述主动辊轮(27)和从动辊轮(28)之间缠绕安装有运输皮带(29);所述主动辊轮(27)通过传动带(31)与地面固定的传动电机(30)相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识别模具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左立柱(2)、右立柱(3)、上横梁(4)、冲压伺服电机(5)、伸缩缸(6)、伸缩杆(7)、悬吊板(8)、缓冲弹簧(9)、下压板(10)、紧固螺栓(11)、上模具(12)、型号识别条码(121)、支撑台(13)、托模槽(14)、下模具(15)、挤压泵(16)、夹持杆(17)、夹板(18)、支撑架(26)、主动辊轮(27)、从动辊轮(28)、运输皮带(29)、传动电机(30)和传动带(31),所述底座(1)上左侧分别对称竖向安装有左立柱(2)和右立柱(3);所述左立柱(2)和右立柱(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上横梁(4);所述上横梁(4)的下表面左右对称均安装有冲压伺服电机(5);所述冲压伺服电机(5)均通过伸缩缸(6)活动连接有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的下端横向安装有悬吊板(8);所述悬吊板(8)通过缓冲弹簧(9)连接有下压板(10);所述下压板(10)的两端通过紧固螺栓(11)固定安装有上模具(12);所述上模具(12)正下方的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台(13);所述支撑台(13)的上部安装有托模槽(14);所述托模槽(14)内设置有下模具(15);所述上模具(12)和下模具(15)对应匹配且对接后中部留设有待压模型空间;每组所述上模具(12)和下模具(15)的侧面均固定设置有型号识别条码(121);所述下模具(15)两侧的所述左立柱(2)和右立柱(3)均固定安装有挤压泵(16);所述挤压泵(16)通过夹持杆(17)可伸缩连接有夹板(18);所述右立柱(3)的右侧通过支撑架(26)安装主动辊轮(27)和从动辊轮(28);所述主动辊轮(27)和从动辊轮(28)之间缠绕安装有运输皮带(29);所述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旭张东军张俊林张东亮
申请(专利权)人:张东军朱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