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钢板压棱成型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74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彩钢板压棱成型装备,包括:机箱、升降机构、上模组件、下模具,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上模组件上下移动,所述上模组件与下模具配合对彩钢板进行压棱成型操作,所述上模组件包括:安装板、动力件、螺纹套、上模具,所述螺纹套转动装配在安装板内,所述上模具的上表面向上固定设有螺纹柱,所述动力件设置在安装板和螺纹套之间,所述动力件用于带动螺纹套自转,当所述螺纹柱伸入螺纹套内时,所述螺纹套转动以带动螺纹柱逐渐上移与螺纹套螺纹装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上模具的拆卸与安装实际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且能够保证上模具的安装比较稳定,长时间使用也不易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彩钢板压棱成型装备
本技术涉及彩钢板生产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彩钢板压棱成型装备。
技术介绍
目前彩钢板是指彩涂钢板,而彩涂钢板是一种带有有机涂层的钢板,而为了增加板材的抗弯折强度,通常将彩钢板的板面沿一个方向压出相间排列的沟槽,其中彩钢板压型机是一种在彩钢板生产加工的过程中,用于在彩钢板生产用钢板的板面上压出相间排列的沟槽的装置,其在彩钢板加工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申请号为CN201920117294.4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彩钢复合板的成型机,涉及彩钢复合板
,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安装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的下方安装有更换机构,该用于生产彩钢复合板的成型机,通过插杆插入第一插口以达到固定卡块位置的效果,具备了更换上压模的功能。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通过插杆的方式实现上模具的拆卸与安装,虽然操作起来十分简单,但是插杆需要与卡块上的第一插孔完全适配,才能保证上模具安装的绝对稳定性,实际制作起来十分困难,而且长时间使用后插杆与第一插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插杆极易在第一插口内晃动,进而使得上模具的安装不是很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彩钢板压棱成型装备,上模具的拆卸与安装实际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且能够保证上模具的安装比较稳定,长时间使用也不易晃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彩钢板压棱成型装备,包括:机箱、升降机构、上模组件、下模具,所述上模组件、下模具分别安装在机箱的内顶部和内底部,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上模组件和机箱的内壁之间,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上模组件上下移动,所述上模组件与下模具配合对彩钢板进行压棱成型操作,所述上模组件包括:安装板、动力件、螺纹套、上模具,所述安装板水平安装在机箱的内部,所述安装板与机箱的内壁滑动装配,所述升降机构的底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转动装配在安装板内,所述螺纹套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螺纹套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上模具的上表面向上固定设有螺纹柱,所述动力件设置在安装板和螺纹套之间,所述动力件用于带动螺纹套自转,当所述螺纹柱伸入螺纹套内时,所述螺纹套转动以带动螺纹柱逐渐上移与螺纹套螺纹装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螺纹柱与螺纹套是配合使用的,当将螺纹柱的顶端放入螺纹套内并且转动螺纹套时,会带动螺纹柱上移进入螺纹套内,通过螺纹装配的方式实现上模具的安装和拆卸,这一安装方式相对于插杆与插口的配合,更加的稳定,上模具安装后的稳定性更强,不易出现晃动的情况,同时是通过转动螺纹套而不是螺纹柱,相比较转动整个上模具进而带动螺纹柱转动,转动螺纹套相比较而言更加省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动力件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电机,所述螺纹套的顶端伸出安装板的上表面,所述螺纹套的顶端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螺纹套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朝向螺纹套设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实现螺纹套的转动,通过这一方式实现螺纹套的转动,操作比较简单、快捷。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下表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嵌设有多个钢珠,所述钢珠在环形槽内自由滚动,所述钢珠部分露出环形槽,所述钢珠露出环形槽的部分与安装板的上表面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螺纹柱螺纹装配在螺纹套内时,整个上模具的重量都由螺纹套承担,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对螺纹套和安装板的连接处造成磨损,因此在第一锥齿轮下表面设有钢珠与安装板的上表面接触,通过第一锥齿轮将上模具的重量分摊到安装板的上表面,减小对螺纹套与安装板连接处的磨损,间接延长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纹柱位于上模具的中部,所述上模具的上表面在两端处还分别固定设有定位桩,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与定位桩适配的插槽,当所述螺纹柱螺纹装配在螺纹套内时,此时所述定位桩插入插槽内,所述定位桩上开设有插孔,所述安装板内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插槽相通,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插杆,推动所述插杆使部分插杆从安装槽进入插孔以将定位桩与安装板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桩插入插槽内后,通过插杆插入定位桩上的插孔内,将定位桩固定在安装板内,进一步的加固上模具与安装板之间的连接关系,降低上模具安装好后出现松动的可能性,使得上模具的安装更加的牢固、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桩的长度比螺纹柱的长度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上模具的重量较大,当螺纹柱顶端伸入螺纹套内时,为了避免螺纹套不易与螺纹柱螺纹相连,在刚安装上模具时,先通过人力先带动上模具转动一圈先将螺纹柱与螺纹套连接在一起,再转动螺纹套时比较容易带动螺纹柱进入螺纹套内,定位桩设计的长度比螺纹柱的长度短,当操作人员转动上模具时定位桩不会干扰上模具的转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杆呈L形,两根所述插杆之间固定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布设方向与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连杆位于安装槽内,所述插杆一端固定在连杆上,所述插杆的另一端与插孔同轴,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设有弹簧,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为铁块,所述安装槽靠近铁块的一端设有电磁铁,当所述电磁铁通电时吸引铁块靠近,所述插杆从插孔内移出至安装槽内,当所述电磁铁断电失去磁性时,所述弹簧的弹性回复力带动插杆移动插入插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杆将两根插杆连接在一起,便于通过调节连杆进而带动两个插杆同时进入插孔或同时移出插孔,插杆L形设计使连杆的移动范围与螺纹套错位,避免连杆在移动时与螺纹套碰撞,通过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失去磁性的特性以及与弹簧的弹性回复力的配合实现连杆的水平方向上的来回移动,进而带动插杆进出插孔,这一插接方式操作起来十分简单、方便、快捷,而且结构比较巧妙。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槽包括:连杆槽和滑槽,所述连杆槽与连杆适配,所述连杆槽与滑槽相通,所述滑槽呈L形,所述插杆位于滑槽内,且所述插杆的一端伸入连杆槽,所述滑槽的宽度比插孔的长度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L形设计是为插杆的形状量身定制的,滑槽的宽度设计的比插孔长度长为插杆的移出留出足够的放置空间,使插杆能够完全从插孔内脱离,便于拆卸上模具。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杆为方形杆,所述连杆槽与滑槽连通处的高度小于连杆槽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杆的方形设计使得连杆不易在连杆槽内转动,这一设计能够保证插杆始终与插孔对准,在插接装配时不易发生错位的情况。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螺纹装配的方式实现上模具的安装和拆卸,这一安装方式相对于插杆与插口的配合,更加的稳定,上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彩钢板压棱成型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升降机构(2)、上模组件(3)、下模具(4),所述上模组件(3)、下模具(4)分别安装在机箱(1)的内顶部和内底部,所述升降机构(2)设置在上模组件(3)和机箱(1)的内壁之间,所述升降机构(2)用于带动上模组件(3)上下移动,所述上模组件(3)与下模具(4)配合对彩钢板进行压棱成型操作,/n所述上模组件(3)包括:安装板(31)、动力件(32)、螺纹套(33)、上模具(34),所述安装板(31)水平安装在机箱(1)的内部,所述安装板(31)与机箱(1)的内壁滑动装配,所述升降机构(2)的底端与安装板(31)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33)转动装配在安装板(31)内,所述螺纹套(33)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螺纹套(33)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上模具(34)的上表面向上固定设有螺纹柱(341),所述动力件(32)设置在安装板(31)和螺纹套(33)之间,所述动力件(32)用于带动螺纹套(33)自转,当所述螺纹柱(341)伸入螺纹套(33)内时,所述螺纹套(33)转动以带动螺纹柱(341)逐渐上移与螺纹套(33)螺纹装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彩钢板压棱成型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升降机构(2)、上模组件(3)、下模具(4),所述上模组件(3)、下模具(4)分别安装在机箱(1)的内顶部和内底部,所述升降机构(2)设置在上模组件(3)和机箱(1)的内壁之间,所述升降机构(2)用于带动上模组件(3)上下移动,所述上模组件(3)与下模具(4)配合对彩钢板进行压棱成型操作,
所述上模组件(3)包括:安装板(31)、动力件(32)、螺纹套(33)、上模具(34),所述安装板(31)水平安装在机箱(1)的内部,所述安装板(31)与机箱(1)的内壁滑动装配,所述升降机构(2)的底端与安装板(31)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33)转动装配在安装板(31)内,所述螺纹套(33)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螺纹套(33)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上模具(34)的上表面向上固定设有螺纹柱(341),所述动力件(32)设置在安装板(31)和螺纹套(33)之间,所述动力件(32)用于带动螺纹套(33)自转,当所述螺纹柱(341)伸入螺纹套(33)内时,所述螺纹套(33)转动以带动螺纹柱(341)逐渐上移与螺纹套(33)螺纹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钢板压棱成型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32)包括:第一锥齿轮(321)、第二锥齿轮(322)、电机(323),
所述螺纹套(33)的顶端伸出安装板(31)的上表面,所述螺纹套(33)的顶端套设有第一锥齿轮(321),所述第一锥齿轮(321)与螺纹套(33)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23)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1)的上表面,所述电机(323)的输出轴朝向螺纹套(33)设置,所述电机(323)的输出轴与第二锥齿轮(3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321)与第二锥齿轮(322)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钢板压棱成型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齿轮(321)的下表面开设有环形槽(324),所述环形槽(324)内嵌设有多个钢珠(325),所述钢珠(325)在环形槽(324)内自由滚动,所述钢珠(325)部分露出环形槽(324),所述钢珠(325)露出环形槽(324)的部分与安装板(31)的上表面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维宁孝梅李大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建大威坤钢构工程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