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沟槽隔离结构的顶角圆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6494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6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浅沟槽隔离结构的顶角圆化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硅衬底,刻蚀半导体硅衬底形成浅沟槽结构;在浅沟槽结构的内壁上形成第一氧化层;在浅沟槽结构的第一氧化层表面上生长形成氮化硅层;向生长形成有氮化硅层的浅沟槽隔离结构中,填充隔离介质层;去除位于浅沟槽结构顶角周侧的氮化硅层,使得剩余氮化硅层的顶端与半导体硅衬底上表面之间形成高度差,使得浅沟槽结构顶角周侧与隔离介质层之间形成凹槽;去除位于凹槽中的第一氧化层,使得位于凹槽中的半导体硅衬底表面外露;通过湿氧氧化工艺,使得外露于凹槽中的半导体硅衬底与氧气反应,使得浅沟槽结构顶角位置处的半导体硅衬底圆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浅沟槽隔离结构的顶角圆化方法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浅沟槽隔离结构的顶角圆化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CMOS技术和工艺的迅速发张,在固态图像传感器领域里,CIS(CMOSImageSens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芯片,即CMOS图像传感器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适应计算机、通信及消费电子的需求,CIS产品的性能也需要持续提升,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升,CIS器件像素区的尺寸要求逐渐减小,尺寸更小的CIS产品对器件漏电变的更为敏感,其中元胞区漏电会对CIS产品MOS的工作电压、静态损耗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对于55nm及以下的CIS产品,其像素区的缩小会导致有源区的密集程度变大,进而MOS管沟道宽度变小,容易使得浅槽隔离结构(ShallowTrenchIsolation,STI)顶角位置处的电场集中,从而出现反窄沟道效应(ReversenarrowWidthEffect,RNWE),从而需要对STI顶角位置实现圆化,以降低顶角位置因电场集中而发生漏电的问题。但是针对55nm及以下的产品开发过程中,通常采用原位水蒸气工艺(ISSG,In-SituSteamGeneration)产生氧化物填充形成该STI结构,但是对由ISSG工艺制作的STI结构,其顶角圆化效果不明显,无法满足55nm的CIS开发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浅沟槽隔离结构的顶角圆化方法,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顶角圆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本申请一种浅沟槽隔离结构的顶角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沟槽隔离结构的顶角圆化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硅衬底,刻蚀所述半导体硅衬底形成浅沟槽结构;在所述浅沟槽结构的内壁上形成第一氧化层;在所述浅沟槽结构的第一氧化层表面上生长形成氮化硅层;向生长形成有氮化硅层的浅沟槽隔离结构中,填充隔离介质层;去除位于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周侧的氮化硅层,使得剩余氮化硅层的顶端与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上表面之间形成高度差,使得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周侧与所述隔离介质层之间形成凹槽;去除位于所述凹槽中的第一氧化层,使得位于所述凹槽中的半导体硅衬底表面外露;通过湿氧氧化工艺,使得外露于所述凹槽中的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与氧气反应,使得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位置处的半导体硅衬底圆化。可选的,所述去除位于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周侧的氮化硅层,使得剩余氮化硅层的顶端与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上表面之间形成高度差,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周侧与所述隔离介质层之间形成凹槽;的步骤,包括:通过第一湿法刻蚀剂,刻蚀去除贴附在所述隔离介质层顶角周侧的氮化硅层,使得剩余氮化硅层的顶端与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上表面之间形成高度差,所述隔离介质层的顶角周侧形成凹槽。可选的,所述第一湿法刻蚀剂包括热磷酸。可选的,所述去除位于所述凹槽中的第一氧化层,使得位于所述凹槽中的半导体硅衬底表面外露的步骤,包括:采用第二湿法刻蚀剂,刻蚀位于所述凹槽中的第一氧化层,使得位于所述凹槽中的半导体硅衬底表面外露。可选的,所述第二湿法刻蚀剂包括氢氟酸。可选的,采用包含氢氟酸的所述第二湿法刻蚀剂,刻蚀位于所述凹槽中的第一氧化层时,位于半导体硅衬底表面的第一氧化层也被刻蚀去除。可选的,通过湿氧氧化工艺,使得外露于凹槽中的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与氧气反应,使得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位置处的半导体硅衬底圆化的步骤中,所述湿法氧化工艺包括:采用湿氧氧化工艺,使得外露于凹槽中的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与氧气反应,从而消耗掉所述半导体硅衬底的部分硅形成第二氧化层;在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位置处的半导体硅衬底,在氧化反应的作用下圆化形成圆滑的顶角。本申请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如下优点:通过先去除位于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周侧的氮化硅层,使得剩余氮化硅层的顶端与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上表面之间形成高度差,使得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周侧与所述隔离介质层之间形成凹槽;再去除位于所述凹槽中的第一氧化层,使得位于所述凹槽中的半导体硅衬底表面外露;通过湿氧氧化工艺,使得外露于所述凹槽中的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与氧气反应,使得浅沟槽结构顶角位置处的半导体硅衬底圆化,通过控制所述凹槽的深度,即剩余氮化硅层的顶端与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上表面之间形成高度差,从而能够有效地形成符合各种要求的浅沟槽隔离结构圆角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浅沟槽隔离结构的顶角圆化方法流程图;图2示出了在步骤S1完成后,形成的带有浅沟槽结构的半导体硅衬底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步骤S2完成后的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步骤S3完成后的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步骤S4完成后的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步骤S5完成后的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A示出了图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示出了步骤S6完成后的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A示出了图7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步骤S7完成后的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A示出了图8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在步骤S8完成后的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A示出了图9中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图1示意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浅沟槽隔离结构的顶角圆化方法,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沟槽隔离结构的顶角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沟槽隔离结构的顶角圆化方法包括:/n提供半导体硅衬底,刻蚀所述半导体硅衬底形成浅沟槽结构;/n在所述浅沟槽结构的内壁上形成第一氧化层;/n在所述浅沟槽结构的第一氧化层表面上生长形成氮化硅层;/n向生长形成有氮化硅层的浅沟槽隔离结构中,填充隔离介质层;/n去除位于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周侧的氮化硅层,使得剩余氮化硅层的顶端与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上表面之间形成高度差,使得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周侧与所述隔离介质层之间形成凹槽;/n去除位于所述凹槽中的第一氧化层,使得位于所述凹槽中的半导体硅衬底表面外露;/n通过湿氧氧化工艺,使得外露于所述凹槽中的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与氧气反应,使得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位置处的半导体硅衬底圆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沟槽隔离结构的顶角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沟槽隔离结构的顶角圆化方法包括:
提供半导体硅衬底,刻蚀所述半导体硅衬底形成浅沟槽结构;
在所述浅沟槽结构的内壁上形成第一氧化层;
在所述浅沟槽结构的第一氧化层表面上生长形成氮化硅层;
向生长形成有氮化硅层的浅沟槽隔离结构中,填充隔离介质层;
去除位于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周侧的氮化硅层,使得剩余氮化硅层的顶端与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上表面之间形成高度差,使得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周侧与所述隔离介质层之间形成凹槽;
去除位于所述凹槽中的第一氧化层,使得位于所述凹槽中的半导体硅衬底表面外露;
通过湿氧氧化工艺,使得外露于所述凹槽中的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与氧气反应,使得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位置处的半导体硅衬底圆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沟槽隔离结构的顶角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位于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周侧的氮化硅层,使得剩余氮化硅层的顶端与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上表面之间形成高度差,所述浅沟槽结构顶角周侧与所述隔离介质层之间形成凹槽;的步骤,包括:
通过第一湿法刻蚀剂,刻蚀去除贴附在所述隔离介质层顶角周侧的氮化硅层,使得剩余氮化硅层的顶端与所述半导体硅衬底上表面之间形成高度差,所述隔离介质层的顶角周侧形成凹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元元黄鹏郭振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虹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