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转轮框架和除湿转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641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湿转轮框架和除湿转轮装置。该除湿转轮框架用于安装除湿转轮,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容纳除湿转轮的区域划分有处理区和再生区,所述除湿转轮框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一侧是再生风进风的一侧,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是再生风出风的一侧,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的处理区和再生区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通过在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的处理区和再生区之间设置隔热材料,能够有效阻止处理风进风和再生风出风在除湿转轮框架第二侧的传热现象,减少除湿转轮框架再生区出风侧凝露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湿转轮框架和除湿转轮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湿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除湿转轮框架和除湿转轮装置。
技术介绍
转轮除湿机是一种用于除去空气中水分的装置,可以控制和调节环境中的湿度,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化学品合成、印刷包装、半导体制造、电子元件、航空航天产品等很多行业的生产加工车间。转轮除湿机一般包括处理风系统、再生风系统和除湿转轮,除湿转轮安装在除湿转轮框架上,除湿过程中,除湿转轮不断旋转,除湿转轮框架划分有处理区和再生区。处理风系统将待处理的湿空气从处理区输送至除湿转轮,流经除湿转轮的空气中的水汽被吸附在除湿转轮的吸附材料上,进而排出干燥的空气,达到除湿的目的;除湿转轮旋转后,吸附水汽的除湿转轮转动至再生区,经加热的干燥的热空气吹向对应再生区的除湿转轮,吸附水汽的除湿转轮在再生区除去水汽,实现吸附材料的再生,从而循环不断地对空气进行除湿。现有的除湿转轮框架基本是用金属件焊接而成,流经处理区的待处理湿空气的温度一般较低,流经再生区的再生热空气的温度一般较高,导致除湿转轮框架的再生区和处理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和传热,再生区排出的高温高湿的气体会遇冷凝结,导致除湿转轮框架再生区出风侧的金属面上会有凝露,凝露积累会导致其进入除湿转轮,影响除湿转轮的除湿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除湿转轮框架和除湿转轮装置,该除湿转轮框架能够有效阻止除湿转轮框架的再生区和处理区之间的传热,减少甚至消除除湿转轮框架再生区出风侧凝露的产生。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除湿转轮框架,用于安装除湿转轮,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容纳除湿转轮的区域划分有处理区和再生区,所述除湿转轮框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一侧是再生风进风的一侧,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是再生风出风的一侧,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的处理区和再生区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优选地,所述隔热材料沿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的再生区的外周设置。优选地,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设置有支撑梁,所述隔热材料支撑在所述支撑梁上。优选地,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块,所述隔热材料支撑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块上。优选地,所述隔热材料与所述支撑块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设置有支撑梁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支撑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的处理区和再生区之间,所述隔热材料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朝向再生区的一侧。优选地,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设置有支撑梁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块,所述支撑架支撑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块上,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的处理区和再生区之间,所述隔热材料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朝向再生区的一侧。优选地,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每个所述支撑块的一端分别插入并固定在一个凹槽内。优选地,所述隔热材料是挤塑聚苯板或玻璃纤维板。一种除湿转轮装置,包括除湿转轮框架和安装在所述除湿转轮框架上的除湿转轮,所述除湿转轮框架是如上述的除湿转轮框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在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的处理区和再生区之间设置隔热材料,有效阻止了处理风进风和再生风出风在除湿转轮框架第二侧的传热现象,处理风进风和再生风出风之间的温度差在隔热材料处被有效隔离,再生风出风在从除湿转轮排出并流经除湿转轮框架时,不再遇冷凝结,避免了再生风出风的高湿热空气在除湿转轮框架的再生出区域的结构面凝露,保证除湿转轮具有较佳的除湿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除湿转轮和除湿转轮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除湿转轮和除湿转轮框架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除湿转轮和除湿转轮框架与采样管、气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除湿转轮和除湿转轮框架的右视图。图5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除湿转轮和除湿转轮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除湿转轮框架;10a、处理区;10b、再生区;11、隔热材料;12、支撑梁;13、支撑块;14、支撑架;15、斜撑;20、除湿转轮;30、第一采样管;40、第二采样管;50、气管;60、第三采样管;70、第一气管连接器。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技术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湿转轮装置,该除湿转轮装置包括除湿转轮框架10和除湿转轮20,除湿转轮20安装在除湿转轮框架10上。除湿转轮框架10具有用于容纳除湿转轮20的容置空间,除湿转轮20可转动地安装在除湿转轮框架10上。除湿转轮装置进一步还可以包括链齿座(未示出)、链条(未示出)、链轮(未示出)、转轮驱动机构,转轮驱动机构例如是电机。其中,环形的链齿座设置在除湿转轮20的外包板的外圆上,环形的链条安装在链齿座上,链条与链轮啮合传动,链轮安装在转轮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在转轮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链轮和链条带动转轮区域转动,实现对气体的除湿。除湿转轮框架10的容纳除湿转轮20的区域划分有处理区10a和再生区10b,处理区10a用于供待处理的湿空气通过,待处理的湿空气经过对应处理区10a的除湿转轮20后排出干燥的空气;再生区10b用于供干燥的热空气通过,干燥的热空气经过对应再生区10b的除湿转轮20时,除去除湿转轮20上吸附的水汽,实现再生。除湿转轮框架1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本技术中,图2所示的一侧为除湿转轮框架10的第一侧,图3所示的一侧为除湿转轮框架10的第二侧。其中,除湿转轮框架10的第一侧是再生风进风的一侧,再生风是指干燥的热空气,除湿转轮框架10的第一侧还可以是处理风出风的一侧,处理风是指待处理的湿空气,除湿转轮框架10的第二侧是再生风出风的一侧,除湿转轮框架10的第二侧还可以是处理风进风的一侧。参照图1,除湿转轮框架10的第二侧的处理区10a和再生区10b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11,具体地说,在除湿转轮框架10的再生风出风的一侧,在对应处理区10a和再生区10b之间的区域设置隔热材料11,再生风从除湿转轮20出风后受到隔热材料11的隔离。隔热材料11优选采用具有一定强度且导热系数极低的复合材料,隔热材料11包括但不限于是挤塑聚苯板或玻璃纤维板。在除湿转轮框架10的第二侧,处理风进风的温度一般较低,再生风出风的温度一般较高,通过在除湿转轮框架10的第二侧的处理区10a和再生区10b之间设置隔热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湿转轮框架,用于安装除湿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容纳除湿转轮的区域划分有处理区和再生区,所述除湿转轮框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一侧是再生风进风的一侧,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是再生风出风的一侧,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的处理区和再生区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转轮框架,用于安装除湿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容纳除湿转轮的区域划分有处理区和再生区,所述除湿转轮框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一侧是再生风进风的一侧,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是再生风出风的一侧,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的处理区和再生区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转轮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料沿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的再生区的外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转轮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设置有支撑梁,所述隔热材料支撑在所述支撑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转轮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转轮框架的第二侧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块,所述隔热材料支撑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转轮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料与所述支撑块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转轮框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东新
申请(专利权)人:普沃思环保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