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640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包括吸附系统和脱附系统,吸附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一级吸附系统、二级吸附系统和吸附风机,一级吸附系统包括相互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吸附塔,二级吸附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一至多个吸附塔,吸附塔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床,吸附塔底部设有第一吸脱附口,顶部设有第二吸脱附口,脱附系统包括催化燃烧床,催化燃烧床的出风端通过脱附主管分别与每个吸附塔的第二吸脱附口相连,脱附主管上设有脱附风机,每个吸附塔的第一吸脱附口分别通过脱附副管与催化燃烧床的进风端相连,每个吸附塔的内部上方均设有出风口朝下的均风管组,均风管组与脱附主管相连通。本系统结构简单,脱附效果佳,运行和制作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活性炭吸附+CO处理VOC去除率为70%左右,大部分涂装行亚酸气进口浓度为200mg/m3以上,很多地方环保新标准调整为40-60mg/m3,多数地方环保要求企业安装废气在线监控,并与环保局联网,所以传统活性炭吸附脱附处理工艺很难达到环保标准。当工艺不达标时只能采用国标上常用的沸石转轮+RTO,对微小企业来说环保投资,运行成本,管理成本很难接受,很多因此被停业。如二万沸石转轮风量的RTO建设成本200万以上,以每天20小时,每月26天计算年运行成本约60万以上。另外,同一活性炭吸附箱在吸附时风量为15000m3/h,而脱附风量一般只有1500m3/h,正常情况下风量相差10倍以上。设备进出口都设计均风网板,只能按照15000m3/h的设计均风。在脱附时,小风量经过均风板时基本不起作用,风大部分从中间经过活性炭完成循环,如此一来,会导致以下问题出现:1、脱附非常慢或脱附不了;2、脱附下来的VOCS不能及时进入催化床燃烧,浓度升高后会发生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和制造成本低且脱附效果佳的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传统吸脱附系统制造及运行成本高且脱附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包括吸附系统和脱附系统,所述的吸附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一级吸附系统、二级吸附系统和吸附风机。一级吸附系统包括相互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吸附塔,二级吸附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一至多个吸附塔。吸附塔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床,吸附塔底部设有第一吸脱附口,顶部设有第二吸脱附口。所述的脱附系统包括催化燃烧床,所述催化燃烧床的出风端通过脱附主管分别与每个吸附塔的第二吸脱附口相连。脱附主管上设有脱附风机,每个吸附塔的第一吸脱附口分别通过脱附副管与催化燃烧床的进风端相连。每个吸附塔的内部上方均设有出风口朝下的均风管组,所述均风管组与所述脱附主管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均风管组包括导流管以及沿着导流管长度方向等间距均匀布设的若干根风管,所述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导流管相连通,另一端封闭,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封闭并在顶部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脱附主管相连通的进风口,所述风管的底部沿长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个竖直朝下的第一出风口。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均风效果,所述风管的底部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排沿风管长度方向均匀布设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轴线延长线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线延长线的夹角为30~60°。进一步地,所述脱附主管在靠近脱附风机的一端设有与其相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连接至排放烟囱,所述的脱附主管和排气管上分别设有比例阀。进一步地,还包括补冷风机,所述的补冷风机通过补冷管道与所述脱附主管相连,所述的补冷管道上设有调节阀。进一步地,所述脱附副管在靠近催化燃烧床的一侧连接有新风管,所述的新风管上设有调节阀。进一步地,所述的脱附主管和脱附副管上分别设有阻火器。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吸附系统的前端设有气动混流塔和干式过滤器。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供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该系统采用双极吸附,大幅提高VOC去除率,去除率可达95%以上,设备整体制造及运行成本低。在吸附塔顶部增设均风管组,高温风经过导流管后进入多条风管,每条风管的底部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出风口,使整个吸附塔的每个点的风均匀向下脱附,大幅降低脱附时间,提高脱附效率,提高了活性炭的吸附率和使用时间,不会造成VOCS的积留,避免了局部空气不流动产生的过热及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均风管组在吸附塔内的安装主视示意图。图3为均风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风管的风孔布设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有机废气排放管;1、吸附塔;10、活性炭吸附床;101、第一吸脱附口;102、第二吸脱附口;2、催化燃烧床;201、比例阀;202、阻火器;21、脱附主管;22、排气管;23、脱附副管;230、新风管;3、吸附风机;4、脱附风机;5、排放烟囱;6、补冷风机;60、补冷管道;7、均风管组;701、第一出风口;702、第二出风口;71、导流管;710、进风口;72、风管;8、调节阀;91、气动混流塔;92、干式过滤器;α:第二出风口的轴线延长线与第一出风口的轴线延长线的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包括吸附系统和脱附系统,吸附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串联的气动混流塔91、干式过滤器92、一级吸附系统、二级吸附系统、吸附风机3和补冷风机6,气动混流塔91的前端连接有机废气排放管100。本实施例综合成本及VOC去除效果测试,一级吸附系统包含两个相互并联设置的吸附塔1,二级吸附系统包含一个吸附塔1。一级吸附系统和二级吸附系统也可以是其余任意个数吸附塔1的组合。吸附塔1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床10,吸附塔1底部设有第一吸脱附口101,顶部设有第二吸脱附口102。脱附系统包括催化燃烧床2,催化燃烧床2的出风端通过脱附主管21分别与每个吸附塔1的第二吸脱附口102相连。脱附主管2上设有脱附风机4,脱附主管2在靠近脱附风机4的一端设有与其相连通的排气管22,排气管22连接至排放烟囱5,脱附主管21和排气管22上分别设有比例阀201。补冷风机6通过补冷管道60与脱附主管21相连,补冷管道60上设有调节阀8。每个吸附塔1的第一吸脱附口101分别通过脱附副管23与催化燃烧床2的进风端相连,脱附副管23在靠近催化燃烧床2的一侧连接有新风管230,新风管230上设有调节阀8。脱附主管21和脱附副管22上分别设有阻火器202。每个吸附塔1的内部上方均设有出风口朝下的均风管组7,均风管组7与脱附主管21相连通。均风管组7包括导流管71以及沿着导流管71长度方向等间距均匀布设的若干根风管72,风管72的一端与导流管71相连通,另一端封闭,导流管71的两端封闭并在顶部开设有用于与脱附主管21相连通的进风口710,风管72的底部沿长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个竖直朝下的第一出风口701。风管72的底部在第一出风口7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排沿风管72长度方向均匀布设的第二出风口702,第二出风口702的轴线延长线与第一出风口701的轴线延长线的夹角α为45°。第一出风口701和第二出风口702的大小及间距等可根据具体吸附塔1的尺寸来决定和调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1、有机废气吸附流程:喷漆废气首先经过气动混流塔91和干式过滤器92去除漆雾及尘杂,而后均匀地通过蜂窝活性炭吸附床进行两级吸附,废气中的污染物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经净化后的气体通过排放烟囱5达标排放。2、活性炭脱附再生及催化燃烧流程:当吸附达到饱和后,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系统和脱附系统,所述的吸附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一级吸附系统、二级吸附系统和吸附风机,一级吸附系统包括相互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吸附塔,二级吸附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一至多个吸附塔,吸附塔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床,吸附塔底部设有第一吸脱附口,顶部设有第二吸脱附口,所述的脱附系统包括催化燃烧床,所述催化燃烧床的出风端通过脱附主管分别与每个吸附塔的第二吸脱附口相连,脱附主管上设有脱附风机,每个吸附塔的第一吸脱附口分别通过脱附副管与催化燃烧床的进风端相连,每个吸附塔的内部上方均设有出风口朝下的均风管组,所述均风管组与所述脱附主管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系统和脱附系统,所述的吸附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一级吸附系统、二级吸附系统和吸附风机,一级吸附系统包括相互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吸附塔,二级吸附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一至多个吸附塔,吸附塔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床,吸附塔底部设有第一吸脱附口,顶部设有第二吸脱附口,所述的脱附系统包括催化燃烧床,所述催化燃烧床的出风端通过脱附主管分别与每个吸附塔的第二吸脱附口相连,脱附主管上设有脱附风机,每个吸附塔的第一吸脱附口分别通过脱附副管与催化燃烧床的进风端相连,每个吸附塔的内部上方均设有出风口朝下的均风管组,所述均风管组与所述脱附主管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风管组包括导流管以及沿着导流管长度方向等间距均匀布设的若干根风管,所述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导流管相连通,另一端封闭,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封闭并在顶部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脱附主管相连通的进风口,所述风管的底部沿长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个竖直朝下的第一出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吸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谭兴刚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宇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