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的异源同构传感对VOCs的集成云管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184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I的异源同构传感对VOCs的集成云管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AI系统以及喷淋净化塔、干式过滤器,吸附脱附装置、催化燃烧装置以及高空排放装置;所述喷淋净化塔通过主管路I依次连接有干式过滤器和吸附脱附装置;所述吸附脱附装置和催化燃烧装置连接有高空排放装置;所述吸附脱附装置连接催化燃烧装置;所述的AI系统与吸附脱附装置、催化燃烧装主管路II和主管路III连接并实施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AI系统的管控下,设置N个并列设置的吸附脱附单元和催化燃烧单元,能实现不同领域各种VOCs气体的精准处理,保证了系统运行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AI的异源同构传感对VOCs的集成云管控系统
本技术属于废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I的异源同构传感对VOCs的集成云管控系统。
技术介绍
“VOCs”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英文缩写,是指在常温下饱和蒸气压大于70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它包括:烷类、芳类、烯类、醇类、醛类、酮类等。VOCs是形成细颗粒物(PM2.5)、臭氧(O3)等二次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进而引发灰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环境问题。大多数VOCs有毒,部分VOCs有致癌性,多数挥发性有机物易燃易爆,所以“VOCs”极不安全。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VOCs”总量将有增无减,并将持续对区域环境乃至整体环境、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催化燃烧是处理VOCs废气时最有效、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具有净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能耗低的特点。国内外通常的“催化燃烧处理”是使用活性炭,借助活性炭的吸附功能,将VOCs废气充分吸附,吸附近于饱和时,借助催化剂进行低温燃烧,使其脱附,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但传统“催化燃烧”中的活性炭吸附、脱附都是以“时间”标定(定时)进行的,“定时”长短是根据常规状态下活性炭对VOCs吸附、脱附“时效”长短而确定,无法实现VOCs净化效果的精准把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AI的异源同构传感对VOCs的集成云管控系统及方法,在完整的催化燃烧设备上安装VOCs集成云管控装置,根据探测的数据控制设备的吸附、脱附过程;精准把控VOCs的净化效果,上传“云端”,实现数据共享,在此基础上,设备智能系统将根据实时探测的数据对设备的运行进行动态指令,在整体自动化配合下实现智能管控。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AI的异源同构传感对VOCs的集成云管控系统,包括AI系统以及喷淋净化塔、干式过滤器,吸附脱附装置、催化燃烧装置以及高空排放装置;所述喷淋净化塔通过主管路I依次连接有干式过滤器和吸附脱附装置;所述吸附脱附装置通过主管路II连接有高空排放装置;所述催化燃烧装置通过主管路III连接有高空排放装置;所述吸附脱附装置通过管路连接催化燃烧装置;所述的AI系统与吸附脱附装置、催化燃烧装主管路II和主管路III连接并实施控制。所述的吸附脱附装置包括N个并列设置的吸附脱附单元;所述催化燃烧装置包括N个并列设置的催化燃烧单元;所述主管路I通过N个分支管路I与吸附脱附单元连接,所述吸附脱附单元分别通过分支管路II与主管路II连接;所述吸附脱附单元分别通过分支管路IV连接相应的催化燃烧单元;所述催化燃烧单元分别通过分支管路III连接主管路III。所述分支管路I~IV上均设有风门。所述吸附脱附单元上均设有传感探测装置。所述主管路II和主管路III上均设有风机。所述主管路III上设有换热器和传感探测装置。所述吸附脱附单元内部设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上部设有活性炭层。所述AI系统与各个风门、传感探测装置、风机、电加热器连接并实施控制。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基于AI的异源同构传感对VOCs的集成云管控方法,采用上述所述的系统,包括以下步骤:(1)工业废气首先进入喷淋净化塔进行喷淋净化,将其中的无机物气体、尘埃颗粒用相对应的喷淋溶液进行净化(吸收)、处理,然后进入干式过滤器中滤除水分,避免后续处理中活性炭遇水或向降低或丧失,此时分支管路II-IV上的风门关闭;(2)经步骤(1)处理的废气进入吸附脱附单元,对废气进行吸附、净化,吸附脱附单元上的传感探测装置对气体进行检测;若吸附脱附单元上的传感探测装置检测气体达标后,AI系统控制与该吸附脱附单元对应的分支管路II上的风门和主管路II上的风机打开,在风机的引导下经管路直接输送至高空排放装置排放;若吸附脱附单元上的传感探测装置检测气体不达标,即活性炭吸附趋于饱和,AI系统立即关闭与该吸附脱附单元对应的分支管路I上的风门,并打开通往与该吸附脱附单元对应的催化燃烧单元的风门,同时启动电加热器对活性炭层进行加热脱附,脱附出的气体经分支管路IV上的风门进入催化燃烧单元中进行催化燃烧处理,分支管路III上风门打开,在主管路III上风机的引导下进入换热器中截留热量,主管路III上的传感探测装置检测到脱附完成并使达标气体实施高空排放后,AI系统将依次关闭电加热器、分支管路III和分支管路IV上的风门、主管路III上风机,打开分支管路I上的风门,又开始新的吸附—高空排放流程。本技术中,步骤(1)中可以根据VOCs的量确定启用的吸附脱附单元以及催化燃烧单元的数量。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单元受进风口远近及位置前后等因素的影响,吸附脱附单元不可能同时饱和、同时需要脱附并催化燃烧,因此本技术中吸附脱附单元并列设置N个,催化燃烧单元设置N个,假设其中只有M(M≤N)个达到饱和,另外N-M个未达到饱和,那么达到饱和的M个吸附脱附单元可以进行催化燃烧,另外的N-M个吸附脱附单元仍然可以进行相应的吸附脱附,这样就保证了系统运行的连续性,不间断性。本技术所述的异源同构是指不同污染源,采取不同传感、采集(样)、探测等方式,利用相同结(架)构处理模式的概括通称。不同污染源包含(烷类、烯类等)直接挥发性有机物、苯环类挥发有机物、氢氧链挥发有机物、含氮有机物、卤烷类挥发有机物、含硫挥发有机物等六大系列污染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系统”在AI系统的管控下,利用该异源同构机构,能实现对不同领域、各种VOCs气体的精准处理,并借助嫁接上的“云系统”,实现“云服务”。另外,将“系统”的吸附脱附装置根据VOCs量的大小设置成N组独立的吸附脱附单元组合而成,催化燃烧装置也是由N组独立的催化燃烧单元组成,与吸附脱附单元一一对应,保证了“系统”的吸脱附过程不间断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基于AI的异源同构传感对VOCs的集成云管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基于AI的异源同构传感对VOCs的集成云管控系统的细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AI系统与风门、传感探测装置、风机、电加热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喷淋净化塔,2干式过滤器,3吸附脱附装置,4催化燃烧装置,5高空排放装置,6主管路I,7主管路II,8主管路III,9分支管路I,10分支管路II(被主管路II遮挡),11、分支管路III(被主管路III遮挡),12分支管路IV;3.1风门,3.2加热器,3.3活性炭层,3.4风门,3.5传感探测装置,3.6风机;4.1传感探测装置,4.2换热器,4.3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基于AI的异源同构传感对VOCs的集成云管控系统,包括AI系统以及喷淋净化塔、干式过滤器,吸附脱附装置、催化燃烧装置以及高空排放装置;所述喷淋净化塔通过主管路I依次连接有干式过滤器和吸附脱附装置;所述吸附脱附装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AI的异源同构传感对VOCs的集成云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AI系统以及喷淋净化塔、干式过滤器,吸附脱附装置、催化燃烧装置以及高空排放装置;/n所述喷淋净化塔通过主管路I依次连接有干式过滤器和吸附脱附装置;所述吸附脱附装置通过主管路II连接有高空排放装置;所述催化燃烧装置通过主管路III连接有高空排放装置;所述吸附脱附装置通过管路连接催化燃烧装置;所述的AI系统与吸附脱附装置、催化燃烧装主管路II和主管路III连接并实施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I的异源同构传感对VOCs的集成云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AI系统以及喷淋净化塔、干式过滤器,吸附脱附装置、催化燃烧装置以及高空排放装置;
所述喷淋净化塔通过主管路I依次连接有干式过滤器和吸附脱附装置;所述吸附脱附装置通过主管路II连接有高空排放装置;所述催化燃烧装置通过主管路III连接有高空排放装置;所述吸附脱附装置通过管路连接催化燃烧装置;所述的AI系统与吸附脱附装置、催化燃烧装主管路II和主管路III连接并实施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的异源同构传感对VOCs的集成云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脱附装置包括N个并列设置的吸附脱附单元;所述催化燃烧装置包括N个并列设置的催化燃烧单元;所述主管路I通过N个分支管路I与吸附脱附单元连接,所述吸附脱附单元分别通过分支管路II与主管路II连接;所述吸附脱附单元分别通过分支管路IV连接相应的催化燃烧单元;所述催化燃烧单元分别通过分支管路III连接主管路III。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广智王曙光张东升陈宏圣陈峰张义元朱斌武华军杜小川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一清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