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629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调节板、握力组件和调节组件,调节板设有用于固定手臂的固定带,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第一滑块和限位杆,底座和第一滑块分别与调节杆转动连接,调节板的底面设有第一滑槽,调节板设有限位孔,限位杆位于限位孔内,将患者的手臂放置于调节板上,进行固定制动,当需要抬高手臂时,将调节板的一端抬高,当抬高到患者舒适的高度时,将限位杆插入相对应的限位孔内,以限制第一滑块往回滑动,实现协助患者抬高手臂,同时患者可使用握力组件进行握拳运动,有效的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手臂的肿胀感和麻木感,大大改善了术后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因创面小、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等优点,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术后的患者,医务人员都会多告知患者术后应将手腕制动,并抬高手臂,手掌做握拳运动,从而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胀、麻木的发生。但仅仅口头告知患者手腕制动、手臂抬高,没有相应的装置来约束患肢,及没有相应的手指活动强度的工具,往往达不到要求,导致术后康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协助患者制动手腕,抬高手臂,并辅助患者做手指活动训练。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调节板、握力组件以及调节组件,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调节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握力组件设于所述调节板的另一端,所述调节板设有用于固定手臂的固定带,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第一滑块以及限位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所述调节板的侧面设有若干个通向所述第一滑槽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限位孔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调节杆的凹槽,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凹槽的侧壁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杆的头端为定位端,所述定位端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孔的直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的顶面设有第一海绵体,所述调节板的顶面设有第二海绵体。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海绵体设有横向的防滑纹,所述第二海绵体呈U字型。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握力组件包括握力器以及压力球,所述握力器的两端通过连接杆与所述调节板的侧面相连接,所述压力球与所述握力器电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力球通过弹力绳与所述握力器相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设有第二滑块,所述调节板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握力器包括控制板、信号灯、喇叭、显示屏以及按钮,所述信号灯、所述喇叭、所述显示屏、所述按钮和所述压力球分别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量角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可将患者手肘关节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将患者的手臂放置于所述调节板上,利用所述固定带对患者的手腕进行固定制动,当需要抬高手臂时,将所述调节板的一端抬高,使得所述第一滑块可沿着所述第一滑槽移动,所述调节杆跟随着所述第一滑块转动,当抬高到患者舒适的高度时,将所述限位杆插入相对应的所述限位孔内,以限制所述第一滑块往回滑动,使得所述调节板、所述调节杆和所述底座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实现协助患者抬高手臂,同时患者可使用所述握力组件进行握拳运动,辅助患者活动手指,从而有效的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手臂的肿胀感和麻木感,在不需要使用时,可所述调节板放下后进行收纳,不会占用过多的储存空间,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调节的灵活性高,使患者能够选择适宜的位置进行康复训练,大大改善了术后康复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经桡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装置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经桡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装置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板;3.调节板;4.固定带;5.调节杆;6.第一滑块;7.限位杆;8.第一滑槽;9.限位孔;10.凹槽;11.第一海绵体;12.第二海绵体;13.握力器;14.压力球;15.连接杆;16.弹力绳;17.第二滑块;18.第二滑槽;19.信号灯;20.喇叭;21.显示屏;22.按钮;23.量角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板2、调节板3、握力组件以及调节组件,所述支撑板2设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调节板3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握力组件设于所述调节板3的另一端,所述调节板3设有用于固定手臂的固定带4,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5、第一滑块6以及限位杆7,所述调节杆5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6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3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6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8,所述调节板3的侧面设有若干个通向所述第一滑槽8的限位孔9,所述限位杆7位于所述限位孔9内。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经桡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装置,可将患者手肘关节放置于所述支撑板2上,将患者的手臂放置于所述调节板3上,利用所述固定带4对患者的手腕进行固定制动,当需要抬高手臂时,将所述调节板3的一端抬高,使得所述第一滑块6可沿着所述第一滑槽8移动,所述调节杆5跟随着所述第一滑块6转动,当抬高到患者舒适的高度时,将所述限位杆7插入相对应的所述限位孔9内,以限制所述第一滑块6往回滑动,使得所述调节板3、所述调节杆5和所述底座1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实现协助患者抬高手臂,同时患者可使用所述握力组件进行握拳运动,辅助患者活动手指,从而有效的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手臂的肿胀感和麻木感,在不需要使用时,可所述调节板3放下后进行收纳,不会占用过多的储存空间,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调节的灵活性高,使患者能够选择适宜的位置进行康复训练,大大改善了术后康复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顶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调节杆5的凹槽10,所述调节杆5与所述凹槽10的侧壁转动连接,结合图3所示,使得所述调节板3放下后,所述调节杆5整体收纳在所述凹槽10内,所述调节板3能与所述底座1相贴合,进一步减少收纳后的体积,便于存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7的头端为定位端,所述定位端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孔9的直径,使得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板、调节板、握力组件以及调节组件,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调节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握力组件设于所述调节板的另一端,所述调节板设有用于固定手臂的固定带,/n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第一滑块以及限位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所述调节板的侧面设有若干个通向所述第一滑槽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限位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板、调节板、握力组件以及调节组件,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调节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握力组件设于所述调节板的另一端,所述调节板设有用于固定手臂的固定带,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第一滑块以及限位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所述调节板的侧面设有若干个通向所述第一滑槽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限位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桡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调节杆的凹槽,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凹槽的侧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桡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的头端为定位端,所述定位端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桡动脉介入术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设有第一海绵体,所述调节板的顶面设有第二海绵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丹吴妙莉梁云芳翁秀红关秋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