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折患者护理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186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2
一种骨折患者护理支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护理装置调节高度不方便及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包括左右放置的底板,底板上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活动组件,底板上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位于第一活动组件右方的第二活动组件,第一活动组件和第二活动组件均为V型且其夹角可同步变化,第一活动组件和第二活动组件的开口相对设置,多个第一活动组件和多个第二活动组件上端铰接有一个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两个前后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分布的托板;便于根据患者患肢需求调节支撑板的高度,且折叠后便于收纳及携带,提高实用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折患者护理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护理器械
,特别是一种骨折患者护理支架。
技术介绍
骨折患者一般都通过石膏或其他固定装置对患肢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且患者躺卧在床上休息,躺卧时间长了容易引起患肢的血液循环,从而产生水肿,为预防上述问题,一般是将患肢放置在护理架上来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护理架形状固定,调节高度不变,且不能折叠,占用空间,使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骨折患者护理支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护理装置调节高度不方便及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左右放置的底板,底板上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活动组件,底板上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位于第一活动组件右方的第二活动组件,第一活动组件和第二活动组件均为V型且其夹角可同步变化,第一活动组件和第二活动组件的开口相对设置,多个第一活动组件和多个第二活动组件上端铰接有一个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两个前后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分布的托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两组第一活动组件、第二活动组件和第三活动组件,并设置两个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的连接块,使得第一活动组件、第二活动组件及第三活动组件上的夹角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支撑板上升或下降,便于根据患者患肢需求调节支撑板的高度,且折叠后便于收纳及携带,提高实用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轴测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左右放置的底板1,底板1上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活动组件2,底板1上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位于第一活动组件2右方的第二活动组件3,第一活动组件2和第二活动组件3均为V型且其夹角可同步变化,第一活动组件2和第二活动组件3的开口相对设置,多个第一活动组件2和多个第二活动组件3上端铰接有一个支撑板4,支撑板4上设有两个前后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分布的托板5。所述的第一活动组件2包括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铰接连接,第一连杆6下端与底板1铰接连接,第二连杆7上端与支撑板4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二活动组件3包括第三连杆8和第四连杆9,第三连杆8和第四连杆9铰接连接,第三连杆8下端与底板1铰接连接,第四连杆9上端与支撑板4铰接连接。为了使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之间的夹角与第三连杆8和第四连杆9之间的夹角可同时产生变化,所述的两个第一活动组件2之间与两个第二活动组件3之间分别铰接有支撑轴10,支撑轴10的轴线与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的铰接处或第三连杆8和第四连杆9的铰接处共线,支撑轴10上固定有连接块11,两个连接块11上螺纹连接有螺杆12,螺杆12左右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螺杆12右端设有摇柄13。为了增加本装置的稳定性,所述的底板1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位于第二活动组件3右方的第三活动组件14,第三活动组件14与第二活动组件3的结构相同,第三活动组件14上端与支撑板4铰接连接,第二活动组件3和第三活动组件14之间经连接板15铰接连接。为了增加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所述的托板5上表面为弧形面,弧形面上设有弧形软垫16。为了便于移动本装置,所述的底板1下侧设有多个带有刹车的万向轮。本技术使用时,设置支撑板4与底板1之间的距离较小的初始位置;调节支撑板4的高度,转动摇柄13,摇柄13带动螺杆12产生转动,使得两个连接块11在螺杆12上产生相对移动,连接块11带动支撑轴10移动,由于第一活动组件2和第二活动组件3分别与底板1和支撑板4的铰接位置不变,因此,左侧的支撑轴10带动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的铰接点向右移动,右侧的支撑轴10带动第三连杆8和第四连杆9的铰接点向左移动,同时,第三活动组件14的运动过程和第二活动组件3的运动过程相同,进而使第一连杆6与第二连杆7右侧之间的夹角变大,第三连杆8与第四连杆9左侧之间的夹角变大,从而使得支撑板4带动托板5向上移动,当托板5的高度满足患者患肢的高度需求后,停止转动摇柄13即可,同时,由于螺旋传动具有自锁特性,因此,支撑板4不会因患者患肢的重量使得第一活动组件2和第二活动组件3带动连接块11在螺杆12上移动,同时,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之间的夹角不变,第三连杆8和第四连杆9之间的夹角不变,确保了支撑板4的稳定性。当不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反转摇柄13,两个连接块11在螺杆12上产生相背移动,支撑轴10使得第一活动组件2及第二活动组件3上的夹角同时变小,从而带动支撑板4向下移动,当支撑板4与底板1之间的距离缩短为最小时,停止反转摇柄13即可,本装置便折叠起来,便于收纳与携带,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两组第一活动组件、第二活动组件和第三活动组件,并设置两个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的连接块,使得第一活动组件、第二活动组件及第三活动组件上的夹角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支撑板上升或下降,便于根据患者患肢需求调节支撑板的高度,且折叠后便于收纳及携带,提高实用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折患者护理支架,包括左右放置的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活动组件(2),底板(1)上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位于第一活动组件(2)右方的第二活动组件(3),第一活动组件(2)和第二活动组件(3)均为V型且其夹角可同步变化,第一活动组件(2)和第二活动组件(3)的开口相对设置,多个第一活动组件(2)和多个第二活动组件(3)上端铰接有一个支撑板(4),支撑板(4)上设有两个前后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分布的托板(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折患者护理支架,包括左右放置的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活动组件(2),底板(1)上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位于第一活动组件(2)右方的第二活动组件(3),第一活动组件(2)和第二活动组件(3)均为V型且其夹角可同步变化,第一活动组件(2)和第二活动组件(3)的开口相对设置,多个第一活动组件(2)和多个第二活动组件(3)上端铰接有一个支撑板(4),支撑板(4)上设有两个前后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分布的托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折患者护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动组件(2)包括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铰接连接,第一连杆(6)下端与底板(1)铰接连接,第二连杆(7)上端与支撑板(4)铰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折患者护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活动组件(3)包括第三连杆(8)和第四连杆(9),第三连杆(8)和第四连杆(9)铰接连接,第三连杆(8)下端与底板(1)铰接连接,第四连杆(9)上端与支撑板(4)铰接连接。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笑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