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吸尘器滤芯屏蔽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07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吸尘器滤芯屏蔽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滤芯的容腔,容器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容腔相贯通并供滤芯放入的开口,容器本体的顶部盖装有用于对所述开口构成封闭的顶盖,顶盖上设置有吊装孔,容器本体的上端铰接装设有可翻转至顶盖上方的吊具,容器本体的下端连接有防倒支架。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该屏蔽容器,可在水下将滤芯装入其中,再转移到存储区域,从而确保转运过程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吸尘器滤芯屏蔽容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屏蔽设施,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吸尘器滤芯屏蔽容器。
技术介绍
核电站大修时将使用换料水池进行反应堆装换核燃料,带有放射性的水将会充满整个换料水池。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构成该回路一部分的设备、管道、阀门在高温(大于300摄氏度)高压(大于15兆帕)高流速的冲刷下,以及该回路的化学环境影响下,表层材质不可避免的被部分腐蚀剥离,形成了金属腐渣,金属腐渣随着该回路的水流经堆芯时,被高通量的中子照射,金属腐渣部分核素被活化,变成Co-58、Co-60、Cr-51、Mn-54等放射性核素,这些被活化的金属腐渣被称为活化腐蚀产物。活化腐蚀产物根据其活化程度和积聚量大小,可能存在较高的放射性,这些活化腐蚀产物随着回路的运行转移到该回路上的各个部分,换料时进入换料水池。在装换料过程中,燃料元件表面附着的金属腐渣或碎片可能随着燃料元件的移动转移到换料水池水中。这些活化腐蚀产物或燃料元件表面碎片可能具有较高的放射性,对进入换料水池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造成威胁。为清除这些活化腐蚀产物或燃料元件表面碎片,会使用水下吸尘器对换料水池的水进行过滤,吸附活化腐蚀产物或燃料元件表面碎片,经使用后的水下吸尘器滤芯会积聚较多的放射性物质,为确保安全,最好的方法是在水下将滤芯装入屏蔽容器中,再转移到存储区域,但现有技术缺乏对应的屏蔽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吸尘器滤芯屏蔽容器,通过该屏蔽容器,可在水下将滤芯装入其中,再转移到存储区域,从而确保转运过程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吸尘器滤芯屏蔽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滤芯的容腔,容器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容腔相贯通并供滤芯放入的开口,容器本体的顶部盖装有用于对所述开口构成封闭的顶盖,顶盖上设置有吊装孔,容器本体的上端铰接装设有可翻转至顶盖上方的吊具,容器本体的下端连接有防倒支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通过吊车将容器本体、顶盖以及防倒支架吊入水中,然后打开顶盖,使滤芯通过所述开口进入到容器本体的容腔中,而后再盖上顶盖,这样就完成将滤芯在水下装入屏蔽容器中的操作,最后再将装有滤芯的屏蔽容器从水中吊出,进行存储转运,从而能确保转运安全。另外,通过设置防倒支架,可有效避免容器本体在水中进行上述操作时发生倾倒,从而确保上述操作过程稳定可靠地进行。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倒支架包括上支撑环和下支撑环,上支撑环和下支撑环均套设在容器本体上,上支撑环对应位于下支撑环的上方,且上支撑环的外径小于下支撑环的外径,上支撑环和下支撑环之间连接有若干个呈圆周分布的支撑杆。这样的结构设置,既能对容器本体形成可靠地支撑,避免其发生倾倒,结构上又简单可靠,装配也方便。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具包括吊头,吊头的中部设置有吊孔,吊头的两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吊杆,每个吊杆的下端部均设置有吊环,容器本体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吊环构成铰接配合的凸柱。这样设置,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同时通过铰接转动,也便可顶盖取出或放入。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容腔的底部形成有向下呈圆锥形凹陷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连接有贯通容器本体外表面的排水通道。这样设置,滤芯在进入容腔以后,残留的水通过重力自然进入到集水槽中,而后在将屏蔽容器吊出水面时,在水面上停留片刻,使集水槽中的水通过排水通道排出。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通道至少一部分呈连续弯折设置。这样设置,使得水中杂物难以通过排水通道进入容腔中,当然,在排水之前还可以通过塞子将排水通道的出口进行封堵。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容器本体的顶部围绕所述开口圆周分布有多个向上延伸的导向柱,且导向柱为上窄下宽的圆锥形结构,顶盖上对应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柱构成插接配合的导向孔,顶盖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开口构成插接配合的柱塞。通过导向柱与导向孔的配合,既便于顶盖打开或放入,又可以对顶盖形成定位,从而确保顶盖与容器本体的可靠连接。另外,所述柱塞的设置,可在其装入开口后,对所述开口形成密封配合。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口及柱塞为上窄下宽的圆锥形结构。这样设置,既便于柱塞与开口的插接配合,同时所述开口这样设置,也便于滤芯装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中容器本体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顶盖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给出了一种水下吸尘器滤芯屏蔽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容器本体1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滤芯的容腔11,容器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容腔11相贯通并供滤芯放入的开口12,容器本体1的顶部盖装有用于对所述开口12构成封闭的顶盖2,顶盖2上设置有吊装孔21,容器本体1的上端铰接装设有可翻转至顶盖2上方的吊具3,容器本体1的下端连接有防倒支架4。使用时,通过吊车将容器本体1、顶盖2以及防倒支架4吊入水中,然后打开顶盖2,使滤芯通过所述开口12进入到容器本体1的容腔11中,而后再盖上顶盖2,这样就完成将滤芯在水下装入屏蔽容器中的操作,最后再将装有滤芯的屏蔽容器从水中吊出,进行存储转运,从而能确保转运安全。另外,通过设置防倒支架4,可有效避免容器本体1在水中进行上述操作时发生倾倒,从而确保上述操作过程稳定可靠地进行。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倒支架4包括上支撑环41和下支撑环42,上支撑环41和下支撑环42均套设在容器本体1上,上支撑环41对应位于下支撑环42的上方,且上支撑环41的外径小于下支撑环42的外径,上支撑环41和下支撑环42之间连接有若干个呈圆周分布的支撑杆43。这样的结构设置,既能对容器本体1形成可靠地支撑,避免其发生倾倒,结构上又简单可靠,装配也方便。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具3包括吊头31,吊头31的中部设置有吊孔32,吊头31的两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吊杆33,每个吊杆33的下端部均设置有吊环34,容器本体1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吊环34构成铰接配合的凸柱13。这样设置,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同时通过铰接转动,也便可顶盖2取出或放入。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容腔11的底部形成有向下呈圆锥形凹陷的集水槽14,所述集水槽14连接有贯通容器本体1外表面的排水通道15。这样设置,滤芯在进入容腔11以后,残留的水通过重力自然进入到集水槽14中,而后在将屏蔽容器吊出水面时,在水面上停留片刻,使集水槽14中的水通过排水通道15排出。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通道15至少一部分呈连续弯折设置。这样设置,使得水中杂物难以通过排水通道15进入容腔11中,当然,在排水之前还可以通过塞子将排水通道15的出口进行封堵。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容器本体1的顶部围绕所述开口12圆周分布有多个向上延伸的导向柱16,且导向柱16为上窄下宽的圆锥形结构,顶盖2上对应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柱16构成插接配合的导向孔22,顶盖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开口12构成插接配合的柱塞23。通过导向柱16与导向孔22的配合,既便于顶盖2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吸尘器滤芯屏蔽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滤芯的容腔,容器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容腔相贯通并供滤芯放入的开口,容器本体的顶部盖装有用于对所述开口构成封闭的顶盖,顶盖上设置有吊装孔,容器本体的上端铰接装设有可翻转至顶盖上方的吊具,容器本体的下端连接有防倒支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吸尘器滤芯屏蔽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滤芯的容腔,容器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容腔相贯通并供滤芯放入的开口,容器本体的顶部盖装有用于对所述开口构成封闭的顶盖,顶盖上设置有吊装孔,容器本体的上端铰接装设有可翻转至顶盖上方的吊具,容器本体的下端连接有防倒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吸尘器滤芯屏蔽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支架包括上支撑环和下支撑环,上支撑环和下支撑环均套设在容器本体上,上支撑环对应位于下支撑环的上方,且上支撑环的外径小于下支撑环的外径,上支撑环和下支撑环之间连接有若干个呈圆周分布的支撑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下吸尘器滤芯屏蔽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包括吊头,吊头的中部设置有吊孔,吊头的两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吊杆,每个吊杆的下端部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朝辉杨龙朱付勇梁卫民李崇正刘铮张亚良王世超张红敏祝常忱
申请(专利权)人:三门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