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结构及具有该导风结构的蒸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03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风结构,包括第一风道,该第一风道的进风口与内胆的排气口相流体连通,而该第一风道的出风口与外界相通,还包括具有冷凝腔的第二风道,上述第一风道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分流口和回流口,上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与该分流口相流体连通,而第二风道的出风口与该回流口相流体连通,第二风道的进风口端设置有第一汽阀,而第二风道的出风口端设置有第二汽阀;还涉及具有该导风结构的蒸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第一风道中的外排蒸汽量较大时,部分蒸汽可通过分流口被分流至第二风道中,分流的蒸汽在第二风道中经过冷凝腔被冷凝,从而使得第一风道外排的蒸汽量能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外排蒸汽量过大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风结构及具有该导风结构的蒸箱
本技术涉及蒸制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结构及具有该导风结构的蒸箱。
技术介绍
现有蒸箱在烹饪过程中,外排蒸汽量较大,且在特定阶段尤其是预热阶段,由于蒸汽发生器功率全功率工作,外排蒸汽量相比保温阶段更大,一方面导致门体外侧冷凝水较多,另一方面导致厨房弥漫着蒸汽,尤其是在冬天时,这给用户造成较差的感官体验。专利号为ZL201720272554.6(授权公告号为CN20710111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蒸箱,其包括具有开口部的箱体、启闭所述开口部的箱门和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内胆,所述箱体上部还设有与所述内胆相通的排气通道和用于向所述排气通道鼓风的风机,所述排气通道靠近开口部的一侧设有不同朝向的蒸汽排气口和风幕排气口,所述排气通道内设有活动风门,所述箱门与所述活动风门之间设有传动机构,所述箱门的开闭运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活动风门动作,以使所述排气通道选择蒸汽排气口和风幕排气口其中一个进行排气。上述专利中虽然通过改变蒸汽的排气方向能减少用户被蒸汽烫伤的风险,但是外排蒸汽量还是没有改变,外排的蒸汽量还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外排蒸汽量可控的导风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导风结构的蒸箱。本技术为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导风结构,用于蒸箱,其包括第一风道,该第一风道的进风口与蒸箱内胆的排气口相流体连通,而该第一风道的排风口与外界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冷凝腔的第二风道,上述第一风道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分流口和回流口,上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与该分流口相流体连通,而第二风道的出风口与该回流口相流体连通,第二风道的进风口端设置有第一汽阀,而第二风道的出风口端设置有第二汽阀,且气流由第二风道的进风口进入,通过上述冷凝腔由上述回流口回流至第一风道中。进一步,所述冷凝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即分别为上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冷凝腔的进风口与第一风道的分流口通过分流管连通,上述第一汽阀设置在该分流管上,冷凝腔的出风口与第一风道的回流口通过回流管连通,上述第二汽阀设置在该回流管上。这样第一汽阀和第二汽阀分别通过控制分流管和回流管的通断即能分别实现对分流口和回流口的启闭控制。进一步,沿所述第一风道的气流方向,所述回流口位于上述分流口的上游。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回流至第一风道中的气流对第一风道中气流流动的影响,保证第一风道的高效排气。进一步,所述冷凝腔中容置有水,且冷凝腔的出风口始终高于其水位高度。即本技术中的冷凝腔通过水冷的方式实现对蒸汽的冷凝,结构简单且冷凝效果较好。进一步,所述冷凝腔具有出水口,该出水口用来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连通或者与蒸箱内胆的进水口连通。即冷凝腔同时为烹饪提供水源,由分流口进入的蒸汽能对冷凝腔中的冷水进行加热,水被预热后再进入蒸汽发生器或内胆产生蒸汽,从而能加快蒸汽产生的速度,进而缩短烹饪时间。进一步,所述第二风道还包括水箱,该水箱的出水口与上述冷凝腔的进水口通过水管连通,且该水管上分别设置有水泵和用于控制该水管通断的总水阀。进一步,所述水箱还具有第二出水口,该第二出水口用来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连通或者与蒸箱内胆的进水口连通。即该水箱既能为冷凝腔提供水源,同时也能为烹饪提供水源。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泵为双向泵,从而能实现双向抽水,即既能将水箱中的水抽入冷凝腔中,同时也能将冷凝腔中的水回抽至水箱中。进一步,所述冷凝腔上设置有水位电极。通过水位电极能检测冷凝腔内的水位高度。进一步,所述冷凝腔包括第一冷凝腔和第二冷凝腔,该第一冷凝腔的进风口与上述分流口连通,而第二冷凝腔的出风口与上述回流口连通,且第一冷凝腔与第二冷凝腔通过连接口连通,且该连接口的口缘向上延伸而始终高于第一冷凝腔的水位。通过设置第一冷凝腔和第二冷凝器腔,蒸汽的冷凝路径延长,蒸汽被更加充分的冷凝,从而使得外排蒸汽量更小,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进一步,为进一步延伸蒸汽的冷凝路径,所述第一冷凝腔的进风口与连接口的距离大于第一冷凝腔腔壁长度的一半,而第二冷凝腔的出风口与连接口的距离大于第二冷凝腔腔壁长度的一半。进一步,所述水管的一端分支为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上述第一冷凝腔和第二冷凝腔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上述第一分管的自由端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第二分管的自由端与第二进水口连通,上述总水阀和水泵均设置在该水管的另一端,而上述第二分管上设置有分水阀。进一步,所述水位电极包括设置在第一冷凝腔中的第一水位电极和设置在第二冷凝腔中的第二水位电极。这样通过第一水位电极和第二水位电极能分别对第一冷凝腔和第二冷凝腔中的水位进行监测。进一步,所述第一风道中设置有流量传感器。从而能更好地对第一风道中的外排蒸汽量进行监控。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导风结构的蒸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当第一风道中的外排蒸汽量较大时,部分蒸汽可通过分流口被分流至第二风道中,分流的蒸汽在第二风道中经过冷凝腔被冷凝,从而使得第一风道外排的蒸汽量能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外排蒸汽量过大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蒸箱,包括导风结构,该导风结构包括第一风道1,该第一风道1的进风口101与内胆(未示出)的排气口相流体连通,而该第一风道1的排风口102与外界相通。本实施例中,蒸箱的内胆上方具有上安装板9,该上安装板9上罩设有导风罩10,该导风罩10与上安装板9的上表面围成该第一风道1。进一步,还包括具有冷凝腔2的第二风道20,上述第一风道1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分流口11和回流口12,上述第二风道20的进风口与该分流口11相流体连通,而第二风道20的出风口与该回流口12相流体连通(1、当第二风道20的出风口与回流口12邻设时,两者可直接连通,未示出;2、当第二风道20的出风口与回流口12距离较远时,两者通过管路连通,如图1所示;下述的流通连通含义与此相同,不再赘述),第二风道20的进风口端设置有第一汽阀41,而第二风道20的出风口端设置有第二汽阀42,且气流由第二风道20的进风口进入,通过上述冷凝腔2由上述回流口12回流至第一风道1中。这样本实施例中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道1和第二风道20,当第一风道1中的外排蒸汽量较大时,部分蒸汽可通过分流口11被分流至第二风道20中,被分流的蒸汽在第二风道20中经过冷凝腔2被冷凝,从而使得第一风道1外排的蒸汽量能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外排蒸汽量过大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风结构,用于蒸箱,其包括第一风道(1),该第一风道(1)的进风口(101)与蒸箱内胆的排气口相流体连通,而该第一风道(1)的排风口(102)与外界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冷凝腔(2)的第二风道(20),上述第一风道(1)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分流口(11)和回流口(12),上述第二风道(20)的进风口与该分流口(11)相流体连通,而第二风道(20)的出风口与该回流口(12)相流体连通,第二风道(20)的进风口端设置有第一汽阀(41),而第二风道(20)的出风口端设置有第二汽阀(42),且气流由第二风道(20)的进风口进入,通过上述冷凝腔(2)由上述回流口(12)回流至第一风道(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结构,用于蒸箱,其包括第一风道(1),该第一风道(1)的进风口(101)与蒸箱内胆的排气口相流体连通,而该第一风道(1)的排风口(102)与外界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冷凝腔(2)的第二风道(20),上述第一风道(1)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分流口(11)和回流口(12),上述第二风道(20)的进风口与该分流口(11)相流体连通,而第二风道(20)的出风口与该回流口(12)相流体连通,第二风道(20)的进风口端设置有第一汽阀(41),而第二风道(20)的出风口端设置有第二汽阀(42),且气流由第二风道(20)的进风口进入,通过上述冷凝腔(2)由上述回流口(12)回流至第一风道(1)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腔(2)的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即分别为上述第二风道(20)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冷凝腔(2)的进风口(201)与第一风道(1)的分流口(11)通过分流管(71)连通,上述第一汽阀(41)设置在该分流管(71)上,冷凝腔(2)的出风口(202)与第一风道(1)的回流口(12)通过回流管(72)连通,上述第二汽阀(42)设置在该回流管(72)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风道(1)的气流方向,所述回流口(12)位于上述分流口(11)的上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腔(2)中容置有水,且冷凝腔(2)的出风口(202)始终高于其内部的水位高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腔(2)具有出水口,该出水口用来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连通或者与蒸箱内胆的进水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20)还包括水箱(3),该水箱(3)的第一出水口(301)与上述冷凝腔(2)的进水口(203)通过水管(73)连通,且该水管(73)上分别设置有水泵(8)和用于控制该水管(73)通断的总水阀(4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圣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