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56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其包括筒状的上接头、设置在上接头的下端的套管、能穿过上接头的壁而延伸到套管的内腔的多个单芯电缆,以及位于套管的内腔中的一体化加热电缆组,其具有能分别与单芯电缆对应匹配式连接的加热电缆,通过该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的一体化加热电缆组能为泵前的稠油进行加热,保证泵前液的温度,减低稠油的粘度,进而提高有杆泵的泵挂高度,降低泵的举升功率,减小有杆泵检修次数,延长有杆泵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通过单芯电缆为有杆泵的泵后液进行补充加热,以保证井口的出液温度,有利于降低回压及集输管线输送油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井井下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
技术介绍
石油作为一个国家运转的战略资源,对一个国家的运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人民日常生活、工业以及军事设备的运行,均需要大量的石油资源作为基础。而稠油储量丰富,但开采难度大。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掺稀油降粘工艺或者矿物绝缘加热电缆加热工艺以降低稠油的粘度。对于掺稀油降粘工艺,随着稀油资源的减少,其发展受到限制。而对于电缆加热技术,在井筒内的加热效率非常高,可以降低混合液在井筒中的温度损失,井筒举升降粘效果佳。但是对大量的机抽井,由于空间限制造成加热电缆延伸不到泵前,从而使得泵吸入口处温度低并带来一系列稠油举升问题。由此,需要提供一种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使得泵前稠油也能被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该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使得单芯电缆先过泵,之后转一体化加热电缆组在油管内延伸以电加热泵前液。从而通过该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的一体化加热电缆组能为泵前的稠油进行加热,保证泵前液的温度,减低稠油的粘度,进而提高有杆泵的泵挂高度,降低泵的举升功率,减小有杆泵检修次数,延长有杆泵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通过单芯电缆为有杆泵的泵后液进行补充加热,以保证井口的出液温度,有利于降低回压及集输管线输送油液。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包括:筒状的上接头,设置在上接头的下端的套管,能穿过上接头的壁而延伸到套管的内腔的多个单芯电缆,位于套管的内腔中的一体化加热电缆组,其具有能分别与单芯电缆对应匹配式连接的加热电缆。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筒状的旋转接头,旋转接头的上端设置在上接头的内腔中,而下端与套管固定连接,其中,旋转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朝向下的第一台阶面以与设置在上接头的内壁上的朝向上的第二台阶面卡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台阶面构造为从外到内方向上向下倾斜的斜面,第二台阶面与第一台阶面匹配。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旋转接头的外侧设置有抱箍,在轴向上,抱箍能分别与上接头和套管抵接,在周向上,抱箍能分别与上接头和套管卡接。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接头上设置有使得上接头的下端外径尺寸相对于上端外径尺寸增大的台肩,单芯电缆在台肩处穿过上接头的壁。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套管的下端设置下接头,并在下接头的内壁上设置第三台阶面,在一体化加热电缆组上套设能坐在第三台阶面上的承力座,承力座的外壁上设置轴向延伸的连通孔。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套管的内腔中设置容器,容器具有:筒状的主体,密封式设置在主体的上端开口处的上端盖,单芯电缆穿过上端盖向下延伸,密封式设置在主体的下端开口处的下端盖,一体化加热电缆组穿过下端盖向上延伸且加热电缆与单芯电缆于本体的内腔中对应匹配式连接,在容器的内腔中填充有无机矿物绝缘物。在一个实施例中,单芯电缆和加热电缆中的一个的连接段设置轴向延伸的连接盲孔,另一个的连接段插入到盲孔内,在设置有盲孔的单芯电缆或者加热电缆的外壁上套设固定套,并利用固定件径向穿过固定套、单芯电缆和加热电缆以进行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未设置有盲孔的加热电缆或者单芯电缆的连接段的外壁上刻有多个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无机矿物绝缘物为氧化镁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使得加热一体化加热电缆组能延伸到泵前,从而加热泵前液,减低稠油的粘度,进而提高有杆泵的泵挂高度,降低泵的举升功率,减小有杆泵检修次数,延长有杆泵的使用寿命。并且,该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通过单芯电缆过泵,避免了一体化加热电缆组过泵困难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单芯电缆为有杆泵的泵后液进行补充加热,以保证井口的出液温度,有利于降低回压及集输管线输送油液。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图2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单芯电缆和一体化加热电缆组连接图;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单芯电缆和加热电缆连接处的剖面图;图4显示了抱箍的俯视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100。如图1所示,该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100包括上接头90、套管91、多个单芯电缆2和一体化加热电缆组3。其中,上接头90为筒状。而套管91设置在上接头90的下端。单芯电缆2穿过上接头90的壁而延伸到套管91的内腔,用于为一体化加热电缆组3传送电能的同时,自身也会发热以为有杆泵的泵后液进行补充加热,而保证井口的出液温度。而一体化加热电缆组3包括多个一体化的加热电缆31,但各加热电缆31在上端分开并分别与单芯电缆2一一匹配式连接,从而接收单芯电缆2的电能并发热而加热泵前液体。在使用过程中,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100设置在采油管串上,并位于泵的下端。其中的单芯电缆2自身直径小,很容易分散式设置在泵和泵后油管的外侧。单芯电缆2在过泵后穿入到上接头90的内腔后,与一体化加热电缆组3在套管91内连接,而一体化加热电缆组3可以向下延伸到油管内。由此,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100使得加热一体化加热电缆组3能延伸到泵前,以加热泵前液,减低稠油的粘度,进而提高有杆泵的泵挂高度,降低泵的举升功率,减小有杆泵检修次数,延长有杆泵的使用寿命。并且,该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100通过单芯电缆2过泵,避免了一体化加热电缆组3过泵困难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单芯电缆2为有杆泵的泵后液进行补充加热,以保证井口的出液温度,有利于降低回压及集输管线输送油液。在一个实施例中,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100还包括筒状的旋转接头92。旋转接头92的上端设置在上接头90的内腔中,而下端与套管91能螺纹连接。其中,旋转接头92的外壁上设置有朝向下的第一台阶面93,而在上接头90的内壁上设置朝向上的第二台阶面94卡接。优选地,第一台阶面93构造为从外到内方向上向下倾斜的斜面,而第二台阶面94与第一台阶面93匹配式卡接。通过上述设置上接头90能限定旋转接头92的轴向向下的位置,并且上接头90还能相对于旋转接头92绕着轴向旋转,有助于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100的安装入井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旋转接头92的外侧设置有抱箍95。该抱箍95的上下两端能分别与上接头90和套管91轴向上抵接,例如,通过台阶面的方式,用以限定上接头90和套管91的轴向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该抱箍95的向下两端与上接头90和套管91相套接的内壁构造为具有多变型截面,例如六边形,以用于分别与上接头90和套管91卡接,从而限定抱箍95与上接头90和套管91的周向位置,防止相对转动。并且该抱箍95能方便的拆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n筒状的上接头,/n设置在所述上接头的下端的套管,/n能穿过所述上接头的壁而延伸到所述套管的内腔的多个单芯电缆,/n位于所述套管的内腔中的一体化加热电缆组,其具有能分别与所述单芯电缆对应匹配式连接的加热电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状的上接头,
设置在所述上接头的下端的套管,
能穿过所述上接头的壁而延伸到所述套管的内腔的多个单芯电缆,
位于所述套管的内腔中的一体化加热电缆组,其具有能分别与所述单芯电缆对应匹配式连接的加热电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筒状的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上端设置在所述上接头的内腔中,而下端能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旋转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朝向下的第一台阶面以与设置在所述上接头的内壁上的朝向上的第二台阶面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构造为从外到内方向上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接头的外侧设置有抱箍,在轴向上,所述抱箍能分别与所述上接头和所述套管抵接,在周向上,所述抱箍能分别与所述上接头和所述套管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油井过泵电加热保护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上设置有使得所述上接头的下端外径尺寸相对于上端外径尺寸增大的台肩,所述单芯电缆在所述台肩处穿过所述上接头的壁。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油井过泵电加热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月红徐少杰
申请(专利权)人:久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