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拱形防护门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5552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拱形防护门及控制方法,拱形防护门包括外置执行机构、门扇、门框和铰页,所述门框设在墙体上,所述门扇通过铰页连接在门框上,所述外置执行机构设在门扇外部,为模块化结构,将执行机构模块化设计并设置在门扇外部,解决了在传统大跨距、重型防护门内设置执行机构时,具有整体构件尺寸大,远端极易产生蠕变下沉并且传递效率低的缺点,有效减小执行机构的结构尺寸,提高传递效率;同时设置手电双控且在开合传感器配合下实现精确的电动控制,具有多种控制模式,控制方式多样、高效、安全、可控性高,有效提升执行机构的安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拱形防护门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密闭防护门
,具体涉及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拱形防护门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密闭防护门上为了保证密封及防护效果,一般需要设置多组多个闭锁机构用来保证锁闭效果,对于重型防护门门扇而言,尤其是混凝土门扇,由于门扇自身自重较大,在长时间服役过程中会产生铰页远端徐变下沉现象而与地面接触,往往导致门扇无法正常启闭,丧失防护功能,工程案例中尚无好的解决措施。同时为了配合均布设置的闭锁头,需要在地面上设置相应的闭锁座,但是现有的闭锁座一般都是无遮挡结构,容易被异物堵塞,增加了巡检和清理成本,同时为了保证闭锁头处的密封效果,一般无法兼顾门扇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能,又加大了门扇的自重;现有的自动控制密闭防护门的控制方式较为简陋,只适用于几种较为简单的控制逻辑,在防护方面无法应对复杂的使用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拱形防护门及控制方法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拱形防护门及控制方法,具有结构强度高,防护效果好,控制手段多样且控制方法适用性强的特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拱形防护门,包括外置执行机构、门扇、门框和铰页,所述门框设在墙体上,所述门扇通过铰页连接在门框上,所述外置执行机构设在门扇外部,为模块化结构;所述外置执行机构包括外置壳体、双控执行结构、升降驱动轮、上闭锁、下闭锁、上闭锁座和伸缩闭锁座,所述外置壳体设在门扇外部,所述双控执行结构、升降驱动轮和下闭锁设在外置壳体内,所述上闭锁座设在门框上,所述伸缩闭锁座设在门框底部及地面上,所述下闭锁与双控执行结构连接并与伸缩闭锁座配合,所述上闭锁与双控执行结构连接并与上闭锁座配合,所述上闭锁和下闭锁上下对应且均设置门扇的远端;所述上闭锁和下闭锁上均设有感应开关,所述铰页上设有开合传感器,所述开合传感器与门扇连接,所述双控执行结构包括电控机构、手控机构、联轴器、转向器和离合器;所述电控机构上设有主控系统,所述感应开关、开合传感器、离合器、电控机构均与主控系统信号连接;所述离合器包括离合器一和离合器二,所述升降驱动轮通过联轴器、转向器、离合器一与电控机构连接,所述上闭锁和下闭锁通过联轴器、转向器、离合器二与电控机构和手控机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门扇为弧形结构,左右设置两个,包括前后面板、侧面封板、隔板支撑架、加重块和承重臂,所述隔板支撑架设在前后面板和侧面封板组成外框内,所述加重块设在隔板支撑架内,所述承重臂设在外框外部,与铰页连接;所述门框包括上框、下框和侧框,所述上框和下框通过侧框连接形成门框架,所述上框和下框均为弓形;所述铰页设在侧框上,所述铰页通过铰页板组件连接侧框和承重臂。进一步地,所述上闭锁包括上锁头、连接头、螺套筒、转换接头和锁头座,所述锁头设在上闭锁的顶端,与上闭锁座配合,位于设在门扇外部的锁头座内,所述连接头连接在锁头底端,所述转换接头与双控执行结构连接,所述螺套筒通过导向座固定在门扇上,其上端与连接头固定连接,下端和转换接头啮合;所述下闭锁包括下锁头、丝杠轴、螺母套、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所述下锁头设在下闭锁的底端,活动连接在下固定座内,与伸缩闭锁座配合,所述螺母套设在下锁头上部,所述丝杠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上固定座内,其下部与螺母套连接,其上端与联轴器连接,所述螺母套与丝杠轴之间通过螺纹啮合;所述下锁头内设有内腔,所述螺母套位于下锁头的内腔中,所述丝杠轴的下部穿过螺母套位于下锁头的内腔中;每个上闭锁匹配一个上闭锁座,所述上闭锁座设在上框上;每个下闭锁匹配两个伸缩闭锁座,一个位于门扇打开位置的地面上,另一个设在下框上。进一步地,所述伸缩闭锁座包括安装外壳、固定内壳、伸缩底座、伸缩轴套、弹簧和伸缩顶板,所述安装外壳安装在地基中,其外侧设有侧边封盖,所述固定内壳设在安装外壳内,所述伸缩底座连接在安装外壳底部,所述伸缩轴套与伸缩底座活动连接,其底端位于伸缩底座内,所述弹簧套设在伸缩轴套上,其下部位于伸缩底座内,所述伸缩顶板固定在伸缩轴套顶端。进一步地,所述下锁头的下部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与固定内壳的顶面配合,所述丝杠轴中部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上固定座的底面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轮包括滚轮、轮轴、滚轮架、定位升降架、固定板和调整手轮,所述滚轮通过轮轴设在滚轮架底部,所述轮轴与双控执行结构连接,所述定位升降架设在滚轮架顶部,包括升降杆和定位杆,所述升降杆与设在固定板上的调整手轮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杆上套设弹簧,且其上部位于固定板上的导向套内,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外置壳体内;所述调整手轮内设有滚珠螺母,所述升降杆为丝杠,与滚珠螺母啮合。进一步地,所述开合传感器包括安装套筒、角度传感器、传动套和连杆组件,所述安装套筒设在铰页的顶端,所述传动套设在安装套筒内,所述角度传感器设在安装套筒内,设置两个分别位于传动套的上下两端,并与传动套连接,所述连杆组件一端连接在传动套上,另一端与门扇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铰页包括上铰页、中铰页、下铰页和同心管,相邻的上铰页、中铰页和下铰页之间通过同心管连接,所述上铰页、中铰页和下铰页均通过铰页板组件连接侧框和承重臂。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拱形防护门的控制方法,一扇门扇启动后,另一扇门扇延时启动,其中单个门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状态检测:输入门扇开合指令,电控机构启动,感应开关检测上闭锁和下闭锁的开合状态,开合传感器检测门扇的位置状态;S2,闭锁收回:感应开关检测到上闭锁和下闭锁处于伸出状态时,离合器二启动,带动上闭锁和下闭锁回缩,然后进行门扇开合;感应开关检测到上闭锁和下闭锁处于缩回状态时,直接进行门扇开合;S3,门扇开合:闭锁收回到位后,离合器二停止,离合器一启动,带动升降驱动轮运动,通过开合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带动门扇运动至关闭就位或打开就位;开合传感器检测到门扇处于待进行动作的位置状态时,电控机构直接进行闭锁锁闭;S4,闭锁锁闭:门扇就位后,离合器一停止,离合器二启动,带动上闭锁和下闭锁伸出,闭锁伸出就位后,完成门扇的开合。进一步地,包括电动控制和手动控制;所述电动控制包括全自动控制和单点自动控制,所述全自动控制为控制两扇门扇由全开状态至全闭或由全闭状态至全开,单点自动控制为控制单扇门扇开闭和控制闭锁开闭;手动控制为手动控制闭锁的开闭。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将执行机构模块化设计并设置在门扇外部,解决了在传统大跨距、重型防护门内设置执行机构时,具有整体构件尺寸大,远端极易产生蠕变下沉并且传递效率低的缺点,有效减小执行机构的整体结构尺寸,并且有效提升提高动力传递效率,同时执行机构设置在门扇外部避免了门扇密封时存在的结构问题,提高密封防护效果;将闭锁座设置在门框上并配合门框上下的弓形门框加强门框的结构强度,同时保证了闭锁座与闭锁头的配合度以及本身的设置位置的稳定;采用螺母丝杠式闭锁头,利用丝杠自锁的特性进行锁定,避免了门扇的久置蠕变下沉的现象;设置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拱形防护门,其特征是,包括外置执行机构(1)、门扇(2)、门框(3)和铰页(4),所述门框(3)设在墙体上,所述门扇(2)通过铰页(4)连接在门框(3)上,所述外置执行机构(1)设在门扇(2)外部,为模块化结构;/n所述外置执行机构(1)包括外置壳体(11)、双控执行结构(12)、升降驱动轮(13)、上闭锁(14)、下闭锁(15)、上闭锁座(16)和伸缩闭锁座(17),所述外置壳体(11)设在门扇(2)外部,所述双控执行结构(12)、升降驱动轮(13)和下闭锁(15)设在外置壳体(11)内,所述上闭锁座(16)设在门框(3)上,所述伸缩闭锁座(17)设在门框(3)底部及地面上,所述下闭锁(15)与双控执行结构(12)连接并与伸缩闭锁座(7)配合,所述上闭锁(14)与双控执行结构(12)连接并与上闭锁座(16)配合,所述上闭锁(14)和下闭锁(15)上下对应且均设置门扇的远端;/n所述上闭锁(14)和下闭锁(15)上均设有感应开关,所述铰页(4)上设有开合传感器(18),所述开合传感器(18)与门扇(2)连接,所述双控执行结构(12)包括电控机构(121)、手控机构(122)、联轴器、转向器和离合器;所述电控机构(121)上设有主控系统,所述感应开关、开合传感器(18)、离合器、电控机构(121)均与主控系统信号连接;/n所述离合器包括离合器一和离合器二,所述升降驱动轮(13)通过联轴器、转向器、离合器一与电控机构(121)连接,所述上闭锁(14)和下闭锁(15)通过联轴器、转向器、离合器二与电控机构(121)连接,通过联轴器和转向器与手控机构(12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拱形防护门,其特征是,包括外置执行机构(1)、门扇(2)、门框(3)和铰页(4),所述门框(3)设在墙体上,所述门扇(2)通过铰页(4)连接在门框(3)上,所述外置执行机构(1)设在门扇(2)外部,为模块化结构;
所述外置执行机构(1)包括外置壳体(11)、双控执行结构(12)、升降驱动轮(13)、上闭锁(14)、下闭锁(15)、上闭锁座(16)和伸缩闭锁座(17),所述外置壳体(11)设在门扇(2)外部,所述双控执行结构(12)、升降驱动轮(13)和下闭锁(15)设在外置壳体(11)内,所述上闭锁座(16)设在门框(3)上,所述伸缩闭锁座(17)设在门框(3)底部及地面上,所述下闭锁(15)与双控执行结构(12)连接并与伸缩闭锁座(7)配合,所述上闭锁(14)与双控执行结构(12)连接并与上闭锁座(16)配合,所述上闭锁(14)和下闭锁(15)上下对应且均设置门扇的远端;
所述上闭锁(14)和下闭锁(15)上均设有感应开关,所述铰页(4)上设有开合传感器(18),所述开合传感器(18)与门扇(2)连接,所述双控执行结构(12)包括电控机构(121)、手控机构(122)、联轴器、转向器和离合器;所述电控机构(121)上设有主控系统,所述感应开关、开合传感器(18)、离合器、电控机构(121)均与主控系统信号连接;
所述离合器包括离合器一和离合器二,所述升降驱动轮(13)通过联轴器、转向器、离合器一与电控机构(121)连接,所述上闭锁(14)和下闭锁(15)通过联轴器、转向器、离合器二与电控机构(121)连接,通过联轴器和转向器与手控机构(12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拱形防护门,其特征是:所述门扇(2)为弧形结构,左右设置两个,包括前后面板、侧面封板、隔板支撑架(21)、加重块(22)和承重臂(23),所述隔板支撑架(21)设在前后面板和侧面封板组成外框内,所述加重块(22)设在隔板支撑架(21)内,所述承重臂(23)设在外框外部,与铰页(4)连接;
所述门框(3)包括上框(31)、下框(32)和侧框(33),所述上框(31)和下框(32)通过侧框(33)连接形成门框架,所述上框(31)和下框(32)均为弓形;所述铰页(4)设在侧框(33)上,所述铰页(4)通过铰页板组件(41)连接侧框(33)和承重臂(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拱形防护门,其特征是:所述上闭锁(14)包括上锁头(141)、连接头(142)、螺套筒(143)、转换接头(144)和锁头座(145),所述锁头(141)设在上闭锁(14)的顶端,与上闭锁座(16)配合,位于设在门扇(2)外部的锁头座(145)内,所述连接头(142)连接在锁头(141)底端,所述转换接头(144)与双控执行结构(12)连接,所述螺套筒(143)通过导向座固定在门扇(2)上,其上端与连接头(142)固定连接,下端和转换接头(144)啮合;
所述下闭锁(15)包括下锁头(151)、丝杠轴(152)、螺母套(153)、上固定座(154)和下固定座(155);所述下锁头(151)设在下闭锁(15)的底端,活动连接在下固定座(155)内,与伸缩闭锁座(17)配合,所述螺母套(153)设在下锁头(151)上部,所述丝杠轴(152)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上固定座(154)内,其下部与螺母套(153)连接,其上端与联轴器连接,所述螺母套(153)与丝杠轴(152)之间通过螺纹啮合;所述下锁头(151)内设有内腔,所述螺母套(153)位于下锁头(151)的内腔中,所述丝杠轴(152)的下部穿过螺母套(153)位于下锁头(151)的内腔中;
每个上闭锁(14)匹配一个上闭锁座(16),所述上闭锁座(16)设在上框(31)上;每个下闭锁(15)匹配两个伸缩闭锁座(17),一个位于门扇打开位置的地面上,另一个设在下框(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拱形防护门,其特征是:所述伸缩闭锁座(17)包括安装外壳(171)、固定内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飞卢屹东张瑞龙江漪潘隆帮王淑敬张学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国建标工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