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泳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53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泳道,所述生态泳道包括底部和一个侧壁,所述侧壁设于天然河湖水体的岸体上,所述底部设于所述天然河湖水体的河床上,所述底部为平面,所述底部距离所述侧壁的顶部为预设的深度,所述生态泳道的远离侧壁的一侧与所述天然河湖水体连通。所述生态泳道,区别于室外泳池,其与天然河湖水体直接连通,提供了开放式的游泳体验。泳道配置了各种安全设施和防护手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贴陶瓷面层,安全可靠,与天然河湖水体相比,对于户外游泳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所述生态泳道将亲水活动地带向水中延伸,为滨河慢行系统加入游泳的元素,扩展了滨水岸线的综合功能,增加了市民健身娱乐的公共项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泳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建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泳道。
技术介绍
游泳馆是人们游泳的首选地点,室内泳池经过消毒处理后会比较干净卫生,但是随着城市日渐拥挤,游泳馆数量十分有限难以增加,室内泳池通常人满为患,既存在健康隐患,又缺乏开放性,缺少户外乐趣。随着黑丑河道治理初见成效,许多户外河道、湖泊水质提升明显,可以成为游泳的场所,自然而然地带来越来越多的户外游泳需求。但是天然河湖水情复杂,在野外游泳途中无法触底休息,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必须采取严格充分的安全措施,否则极易出现溺水事件。而河边浅滩水底大量存在玻璃碎片等硬质杂物,极易对于人体造成伤害。因此,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游泳需求,需要设计出一种兼具开放性和安全性的游泳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室内游泳场所缺乏开放性,野外河道、湖泊等场所游泳危险性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生态泳道。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泳道,所述生态泳道包括底部和一个侧壁,所述侧壁设于天然河湖水体的岸体上,所述底部设于所述天然河湖水体的河床上,所述底部为平面,所述底部距离所述侧壁的顶部为预设的深度,所述生态泳道的远离侧壁的一侧与所述天然河湖水体连通。较佳地,所述侧壁的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的高度为1.2米至1.6米,所述生态泳道内的水深与所述高度相对应地控制在1米至1.4米;和/或,所述底部的宽度为1.5米至4米。较佳地,所述底部的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向上凸起的侧石,所述侧石用于防止泥沙侵入泳道和阻拦游出泳道的行为。较佳地,所述侧石包括侧石主体,黏贴层和覆盖层;所述侧石主体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黏贴层为涂抹于所述侧石主体外表面的水泥砂浆层,所述覆盖层为粘贴在所述黏贴层外表面的陶瓷面层;和/或,所述侧石高度为0.2米至0.4米。较佳地,所述生态泳道的远离所述侧壁的外侧设置有种植水生植物的区域,所述水生植物用于防止泥沙侵入泳道和阻拦游出泳道的行为。较佳地,所述侧壁间隔设置台阶,所述台阶从所述侧壁的顶部延伸到所述底部;和/或,所述侧壁的顶部设置有栏杆。较佳地,所述底部采用第一C30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C30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所述天然河湖水体的河床之间设置素混凝土垫层,所述第一C30钢筋混凝土结构远离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表面涂抹水泥砂浆层,所述水泥砂浆层远离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表面粘贴陶瓷面层;和/或,所述生态泳道的侧壁采用第二C30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二C30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靠近水体一侧的表面涂抹水泥砂浆层,所述水泥砂浆层的靠近水体一侧的表面粘贴陶瓷面层。较佳地,所述天然河湖水体的底部在所述生态泳道的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的外侧呈预设的坡度。较佳地,所述坡度的高度和所述坡度的宽度比小于等于1:2.5。较佳地,所述生态泳道建设在具有闸控水位的水体中。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泳道,区别于室外泳池,其与天然河湖水体直接连通,提供了开放式的游泳体验。泳道配置了各种安全设施和防护手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贴陶瓷面层,安全可靠,与天然河湖水体相比,对于户外游泳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将亲水活动地带向水中延伸,为滨河慢行系统加入游泳的元素,扩展了滨水岸线的综合功能,增加了市民健身娱乐的公共项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生态泳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生态泳道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泳道,其建设在具有闸控水位的天然河湖水体中。因为闸控水位,使得水位会保持在预设的深度,大大提高了游泳的安全性。该生态泳道包括底部1和一个侧壁2,侧壁2设于天然河湖水体的岸体3上,底部1设于天然河湖水体的河床4上,底部1与侧壁2整体连接,底部1为平面,底部1距离侧壁2的顶部为预设的深度,生态泳道远离侧壁2的一侧与天然河湖水体连通。本实施例中生态泳道与天然河湖水体连通,与滨水岸线协调。具体地,侧壁2的顶部与底部1之间的高度为1.2米至1.6米,生态泳道内的水深与该高度相对应地控制在1米至1.4米,即侧壁2的顶部与底部1之间的高度为1.2米时,生态泳道内的水深与该高度相对应地控制在1米。生态泳道的底部1的宽度为1.5米至4米。底部1的远离侧壁2的一侧设置有向上凸起的侧石5,侧石5用于防止泥沙侵入泳道和阻拦游出泳道的行为。侧石5包括侧石主体6,黏贴层和覆盖层7;侧石主体6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结构,黏贴层为涂抹于侧石主体6外表面的水泥砂浆层,覆盖层7为粘贴在黏贴层外表面的陶瓷面层;侧石5高度为0.2米至0.4米。该生态泳道的远离侧壁2的外侧设置有种植水生植物8的区域,水生植物8用于防止泥沙侵入泳道和阻拦游出泳道的行为。侧壁2的顶部设置有栏杆9。底部1采用第一C30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第一C30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所述天然河湖水体的河床之间设置素混凝土垫层,该第一C30钢筋混凝土结构远离该素混凝土垫层的表面涂抹水泥砂浆层,该水泥砂浆层远离该素混凝土垫层的表面粘贴陶瓷面层。侧壁2采用第二C30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第二C30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靠近水体一侧的表面涂抹水泥砂浆层,该水泥砂浆层的靠近水体一侧的表面粘贴陶瓷面层。天然河湖水体的底部在所述生态泳道的远离侧壁2的一侧的外侧呈预设的坡度10。具体地,该坡度的高度和该坡度的宽度比小于等于1:2.5,本实施例中采用1:3。如图2所示,侧壁2间隔设置台阶11,台阶11从侧壁2的顶部延伸到底部1。台阶11的靠近水体的一侧设置有栏杆。生态泳道与滨河花岗岩步道12、橡胶跑道13形成整体,发挥休闲健身综合功能。本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泳道可广泛应用于经过生态治理、水质提升后的城市河道和郊区水质较好的水库和天然湖泊。虽然以上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泳道包括底部和一个侧壁,所述侧壁设于天然河湖水体的岸体上,所述底部设于所述天然河湖水体的河床上,所述底部为平面,所述底部距离所述侧壁的顶部为预设的深度,所述生态泳道的远离侧壁的一侧与所述天然河湖水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泳道包括底部和一个侧壁,所述侧壁设于天然河湖水体的岸体上,所述底部设于所述天然河湖水体的河床上,所述底部为平面,所述底部距离所述侧壁的顶部为预设的深度,所述生态泳道的远离侧壁的一侧与所述天然河湖水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的高度为1.2米至1.6米,所述生态泳道内的水深与所述高度相对应地控制在1米至1.4米;和/或,
所述底部的宽度为1.5米至4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的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向上凸起的侧石,所述侧石用于防止泥沙侵入泳道和阻拦游出泳道的行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石包括侧石主体,黏贴层和覆盖层;
所述侧石主体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黏贴层为涂抹于所述侧石主体外表面的水泥砂浆层,所述覆盖层为粘贴在所述黏贴层外表面的陶瓷面层;和/或,
所述侧石高度为0.2米至0.4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泳道的远离所述侧壁的外侧设置有种植水生植物的区域,所述水生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学刚马如彬邹恒王璐璐王弘元曹坤顾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