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水头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48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水头部结构,包括堤防、取水管、泵房和出水管;堤防的堤顶设有箱涵;取水管设于堤防的临水侧,取水管设于堤防的河道最低水位以下;泵房设于堤防的临水侧,泵房内设有水泵,水泵与取水管连接导通;出水管与水泵连接导通,出水管沿堤防的坡段外露铺设,出水管与箱涵连接,以使出水管穿过堤防的堤顶;此方案不但确保了取水的顺利进行,更避免了出水管穿过堤防而破坏堤防的原有结构,从而切实解决了现有管道铺设影响堤防安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水头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堤防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水头部结构。
技术介绍
人类居住的河道两岸,常修建有堤防。水厂从有堤防的河道取水时,取水管道必然要经过堤防。现有常用的方法是,在河道修建取水口,取水管道从堤身穿过,在堤内布置加压泵房。受大气压的限制,水泵的吸程一般为5~6m,当河道水位较低时,就不能从河道中取水,水厂取水将受到影。因此,当前一般将管道在堤防设计洪水位以下穿过,以满足水泵吸程的要求。但这种做法,管道破坏了堤防的防渗完整性,对堤防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容易形成集中渗漏通道,从而产生安全隐患,不满足堤防管理的要求。因此,现有标准要求,取水管道要尽量在堤防设计洪水位以上穿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水头部结构,以解决现有管道铺设影响堤防安全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水头部结构,包括堤防、取水管、泵房和出水管;所述堤防的堤顶设有箱涵;所述取水管设于所述堤防的临水侧,所述取水管设于所述堤防的河道最低水位以下;所述泵房设于所述堤防的临水侧,所述泵房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与所述取水管连接导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导通,所述出水管沿所述堤防的坡段外露铺设,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箱涵连接,以使所述出水管穿过所述堤防的堤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水管上设有桩架,所述桩架固定所述取水管于所述堤防临水侧前的河道内,且从所述取水管往所述泵房的方向上,在此路径上的所述取水管埋藏于所述堤防临水侧前的河道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水管置于所述堤防临水侧的河床冲刷线以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堤防上设有管座,所述出水管设于所述管座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箱涵之间的空隙填充有粘性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涵的外部覆盖有填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土铺设至与所述堤防的堤顶呈坡面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房与所述箱涵之间连接有工作桥,所述工作桥与所述箱涵的顶面连接过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所述取水管设于所述堤防的临水侧,所述取水管设于所述堤防的河道最低水位以下,所以确保取水的顺利进行,而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导通,所述出水管沿所述堤防的坡段外露铺设,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箱涵连接,以使所述出水管穿过所述堤防的堤顶,则避免破坏堤防的原有结构,从而切实解决了现有管道铺设影响堤防安全性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取水头部结构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图4是图1的C-C向剖视图。附图标记如下:10、堤防;11、箱涵;20、取水管;21、桩架;30、泵房;31、水泵;40、出水管;50、管座;51、混凝土垫层;60、工作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水头部结构,其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堤防10、取水管20、泵房30和出水管40;堤防10的堤顶设有箱涵11;取水管20设于堤防10的临水侧,取水管20设于堤防10的河道最低水位以下;泵房30设于堤防10的临水侧,泵房30内设有水泵31,水泵31与取水管20连接导通;出水管40与水泵31连接导通,出水管40沿堤防10的坡段外露铺设,出水管40与箱涵11连接,以使出水管40穿过堤防10的堤顶。此实施例通过取水管20设于堤防10的河道最低水位以下,以确保取水的顺利进行,并通过出水管40沿堤防10的坡段外露铺设,出水管40与箱涵11连接,以使出水管40穿过堤防10的堤顶,以避免破坏堤防10的原有结构,所以泵房30则可从连续从河道抽水送至堤防10外,不但不影响抽水的正常进行,更切实解决了现有管道铺设影响堤防10安全性的问题。优选的,取水管20上设有桩架21,桩架21固定取水管20于堤防10临水侧前的河道内,且从取水管20往泵房30的方向上,在此路径上的取水管20埋藏于堤防10临水侧前的河道内。在增设桩架21后,则可实现取水管20的固定,以确保取水的稳定正常进行;而取水管20埋藏于堤防10临水侧前的河道内,也对取水管20实现了更好的保护。优选的,取水管20置于堤防10临水侧的河床冲刷线以下。在采用此设置方式后,能够确保取水管20时刻处于水位以下,从而避免取水管20外露而受损。优选的,堤防10上设有管座50,出水管40设于管座50上。在增设管座50后,不但能够实现出水管40的导向安装,更实现了对出水管40的包裹保护;其中,也可在管座50的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51,以加强管座50的安装牢固性。优选的,出水管40与箱涵11之间的空隙填充有粘性土。在填充粘性土后,不但能够加固出水管40与箱涵11之间的安装牢固性,更能提高两者之间的水密性。优选的,箱涵11的外部覆盖有填土。在对箱涵11覆盖填土后,填土将能对箱涵11实现保护,从而延长了箱涵11和出水管40等的使用寿命。优选的,填土铺设至与堤防10的堤顶呈坡面连接。在采用此设置方式后,能够确保堤防10的堤顶实现平滑顺畅过渡,以确保堤防10堤顶进行物资运输时的流畅性。优选的,泵房30与箱涵11之间连接有工作桥60,工作桥60与箱涵11的顶面连接过渡。在增设工作桥60后,则便于工作人员随时到泵房30进行检修,从而为泵房30的长期稳定工作提供了保障。以上所述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水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堤防、取水管、泵房和出水管;/n所述堤防的堤顶设有箱涵;/n所述取水管设于所述堤防的临水侧,所述取水管设于所述堤防的河道最低水位以下;/n所述泵房设于所述堤防的临水侧,所述泵房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与所述取水管连接导通;/n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导通,所述出水管沿所述堤防的坡段外露铺设,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箱涵连接,以使所述出水管穿过所述堤防的堤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水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堤防、取水管、泵房和出水管;
所述堤防的堤顶设有箱涵;
所述取水管设于所述堤防的临水侧,所述取水管设于所述堤防的河道最低水位以下;
所述泵房设于所述堤防的临水侧,所述泵房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与所述取水管连接导通;
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导通,所述出水管沿所述堤防的坡段外露铺设,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箱涵连接,以使所述出水管穿过所述堤防的堤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管上设有桩架,所述桩架固定所述取水管于所述堤防临水侧前的河道内,且从所述取水管往所述泵房的方向上,在此路径上的所述取水管埋藏于所述堤防临水侧前的河道内。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以美陈金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