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及其处置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527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治理环保领域,公开了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包括环保绞吸船,还包括设在河道上的浮筒式工作平台和设在岸边的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浮筒式工作平台上铺设有若干个钢格网过滤单元,钢格网过滤单元内填充有过滤材料,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通过进泥管与环保绞吸船连接,通过出泥管连有土工管袋,土工管袋铺设在钢格网过滤单元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的处置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及其处置方法,在缩短淤泥输送距离并不征用土地集中处理淤泥的前提下,实现河道黑臭淤泥的快速清除和脱水固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及其处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治理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及其处置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的扩张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强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到河流并沉积到底泥中,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河道淤积问题,也加剧了河道内源污染,对城市水环境改善和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河道清淤利用机械手段清除河底沉积物,在增强河道过流能力的同时解决内源污染问题,对提高城市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城市河道清淤与淤泥处理主要采用先清淤后处理的方式将河道淤泥输送至集中处置场进行脱水、固结等异位处理。此种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淤泥的长距离输送,存在二次污染环境风险;2)在当前城市用地紧张的背景下,难以协调用于淤泥集中处理用地。因此,在实施城市黑臭河道底泥清淤及处置过程中,如何缩短底泥输送距离,减少集中处置征地,实现河道底泥原位清淤和脱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及其处置方法,在缩短淤泥输送距离并不征用土地集中处理淤泥的前提下,实现河道黑臭淤泥的快速清除和脱水固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包括环保绞吸船,还包括设在河道上的浮筒式工作平台和设在岸边的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所述浮筒式工作平台上铺设有若干个钢格网过滤单元,所述钢格网过滤单元内填充有过滤材料,所述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通过进泥管与所述环保绞吸船连接,通过出泥管连有土工管袋,所述土工管袋铺设在所述钢格网过滤单元上方,所述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包括移动车,所述移动车上设有与所述进泥管连接的淤泥反应器,所述淤泥反应器的底部连有所述出泥管,所述移动车上还设有絮凝剂储罐,所述絮凝剂储罐通过螺旋输送机与所述淤泥反应器连接,所述淤泥反应器内设有搅拌机,所述出泥管上设有加压泵,所述过滤材料包括卵石和活性炭,所述活性炭铺设在所述钢格网过滤单元内,粒径为8~12目,铺设高度1~1.5cm,所述卵石铺设在所述活性炭上,所述卵石直径为3~5cm。优选地,所述浮筒式工作平台由若干个浮筒拼装构成,所述浮筒之间通过短连接栓连接,所述钢格网过滤单元通过长连接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浮筒式工作平台上。优选地,所述浮筒式工作平台由双层浮筒拼接构成,所述浮筒式工作平台内的双层浮筒高度为600~800mm,最大负荷载重为600~800kg/m2,所述浮筒横截面为正方形,四角为圆弧钝角造型,所述浮筒式工作平台每1平米设有8个所述浮筒。优选地,所述钢格网过滤单元为边长1~1.5m、高度5~6cm的长方体,所述钢格网过滤单元为热镀锌钢格网,筛孔尺寸为10~14目。优选地,所述土工管袋尺寸为边长1~1.5m的正方形,所述土工管袋等效孔径为0.2~0.6mm,渗透性≥20L/m2/s,接缝抗拉强度≥70kN/m,充填高度不超过0.45m,所述土工管袋由高韧聚丙烯纱线编织而成。优选地,所述絮凝剂储罐内的絮凝剂为壳聚糖和聚氯化铁,所述絮凝剂的添加量为所述淤泥反应器内泥浆质量的0.1~0.5%。一种所述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的处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待清淤的河道上搭建所述浮筒式工作平台;(2)在所述浮筒式工作平台上设置所述钢格网过滤单元,所述钢格网过滤单元内填充卵石和活性炭组成的过滤材料;(3)在钢格网过滤单元上铺设所述土工管袋;(4)使用所述环保绞吸船将泥浆通过所述进泥管送入所述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加入絮凝剂并混合均匀后通过出泥管送至所述土工管袋,所述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位于河岸边,所述所述土工管袋的充填高度不超过0.45m;(5)所述土工管袋填充完毕后利用所述土工管袋内泥浆自重进行固化、沉淀、沥水,所述土工管袋内出水经过所述过滤材料过滤净化后流入河道内,避免产生二次污染;(6)所述土工管袋内淤泥达到设计含水率目标后,外运进行填埋、焚烧或用作绿化等。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在待清淤河道上搭建浮筒式工作平台作为淤泥固结脱水场地,不仅解决了城区难以征地建设淤泥集中处置场的问题,同时也缩短了清淤泥浆的输送距离,有效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2、采用土工管袋进行淤泥脱水固结淤泥,避免淤泥晾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且相比机械脱水,能够降低河道清淤处置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浮筒式工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土工管袋放置在浮筒式工作平台上的示意图;图5为图1中钢格网过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环保绞吸船1、河道2、浮筒式工作平台3、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4、钢格网过滤单元5、进泥管6、出泥管7、土工管袋8、移动车9、淤泥反应器10、絮凝剂储罐11、螺旋输送机12、搅拌机13、加压泵14、卵石15、活性炭16、浮筒17、短连接栓18、长连接栓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包括环保绞吸船1,还包括设在河道2上的浮筒式工作平台3和设在岸边的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4,浮筒式工作平台3上铺设有若干个钢格网过滤单元5,钢格网过滤单元5内填充有过滤材料,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4通过进泥管6与环保绞吸船1连接,通过出泥管7连有土工管袋8,土工管袋8铺设在钢格网过滤单元5上方。另外,如图2所示,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4包括移动车9,移动车9上设有与进泥管6连接的淤泥反应器10,淤泥反应器10的底部连有出泥管7,移动车9上还设有絮凝剂储罐11,絮凝剂储罐11通过螺旋输送机12与淤泥反应器10连接,淤泥反应器10内设有搅拌机13,出泥管7上设有加压泵14。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过滤材料包括卵石15和活性炭16,活性炭16铺设在钢格网过滤单元5内,粒径为10目,铺设高度1.5cm,卵石15铺设在活性炭16上,卵石15直径为4cm。如图3所示,浮筒式工作平台3由浮筒17拼装构成,浮筒17之间通过短连接栓18连接,钢格网过滤单元5通过长连接栓19固定安装在浮筒式工作平台3上,浮筒式工作平台3由双层浮筒17拼接构成,浮筒式工作平台3内的双层浮筒17高度为800mm,最大负荷载重为640kg/m2,浮筒17横截面为正方形,四角为圆弧钝角造型,浮筒式工作平台3每1平米设有8个浮筒17。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钢格网过滤单元5为边长1m、高度5cm的长方体,钢格网过滤单元5为热镀锌钢格网,筛孔尺寸为10目。同样地,土工管袋8尺寸为边长1m的正方形,土工管袋8等效孔径为0.2mm,渗透性≥20L/m2/s,接缝抗拉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包括环保绞吸船(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河道(2)上的浮筒式工作平台(3)和设在岸边的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4),所述浮筒式工作平台(3)上铺设有若干个钢格网过滤单元(5),所述钢格网过滤单元(5)内填充有过滤材料,所述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4)通过进泥管(6)与所述环保绞吸船(1)连接,通过出泥管(7)连有土工管袋(8),所述土工管袋(8)铺设在所述钢格网过滤单元(5)上方,所述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4)包括移动车(9),所述移动车(9)上设有与所述进泥管(6)连接的淤泥反应器(10),所述淤泥反应器(10)的底部连有所述出泥管(7),所述移动车(9)上还设有絮凝剂储罐(11),所述絮凝剂储罐(11)通过螺旋输送机(12)与所述淤泥反应器(10)连接,所述淤泥反应器(10)内设有搅拌机(13),所述出泥管(7)上设有加压泵(14),所述过滤材料包括卵石(15)和活性炭(16),所述活性炭(16)铺设在所述钢格网过滤单元(5)内,粒径为8~12目,铺设高度1~1.5cm,所述卵石(15)铺设在所述活性炭(16)上,所述卵石(15)直径为3~5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包括环保绞吸船(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河道(2)上的浮筒式工作平台(3)和设在岸边的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4),所述浮筒式工作平台(3)上铺设有若干个钢格网过滤单元(5),所述钢格网过滤单元(5)内填充有过滤材料,所述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4)通过进泥管(6)与所述环保绞吸船(1)连接,通过出泥管(7)连有土工管袋(8),所述土工管袋(8)铺设在所述钢格网过滤单元(5)上方,所述车载式药剂一体化添加及混合装置(4)包括移动车(9),所述移动车(9)上设有与所述进泥管(6)连接的淤泥反应器(10),所述淤泥反应器(10)的底部连有所述出泥管(7),所述移动车(9)上还设有絮凝剂储罐(11),所述絮凝剂储罐(11)通过螺旋输送机(12)与所述淤泥反应器(10)连接,所述淤泥反应器(10)内设有搅拌机(13),所述出泥管(7)上设有加压泵(14),所述过滤材料包括卵石(15)和活性炭(16),所述活性炭(16)铺设在所述钢格网过滤单元(5)内,粒径为8~12目,铺设高度1~1.5cm,所述卵石(15)铺设在所述活性炭(16)上,所述卵石(15)直径为3~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式工作平台(3)由若干个浮筒(17)拼装构成,所述浮筒(17)之间通过短连接栓(18)连接,所述钢格网过滤单元(5)通过长连接栓(19)固定安装在所述浮筒式工作平台(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城市黑臭河道原位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式工作平台(3)由双层浮筒(17)拼接构成,所述浮筒式工作平台(3)内的双层浮筒(17)高度为600~800mm,最大负荷载重为600~800kg/m2,所述浮筒(17)横截面为正方形,四角为圆弧钝角造型,所述浮筒式工作平台(3)每1平米设有8个所述浮筒(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坤丁志良吴从林孙凌凯杨洋向艳斌余洋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