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水水体环境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527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滨水水体环境修复装置,包括有壳体、储液腔、出液机构、浮动机构、磁铁组件及搅拌机构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浓缩净化水定量、有规律的掺进水体内,装置放在瀑布下方或采取人工抽水的方式来实现水体的注入,使用时将净化液加入储液腔中,水从进水口进入壳体内,逐渐没过第一浮漂,带动水平管上移,借助水平管左侧承接部与出液机构的配合实现净化液注入水平管内,随着水平管的逐步上移待移至第一通孔处后,水平管内的净化液释放至垂直管内,在浮动机构及磁力组件的共同施力下,浮动机构上移,浮动机构上移后打开通孔并释放垂直管内净化液,经搅拌机构搅拌后排出装置,实现对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适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滨水水体环境修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河流、湖泊生态修复富营养水体
,特别是一种滨水水体环境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水为城市的命脉,水资源维系着城市生命的延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依山临水而居,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生存栖身的首要选择。城市滨水区起点于一个遥远的村落,同时也是伴随着城市的形成与发,是城市文明的起源点。城市滨水设施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凝聚点和传承体,它作为景观的物化存在,离不开对本市区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而现有的滨水观景设施多书结构和性能较为简单,通常只能作为摆设物,不能将水资源与其他用途组合起来实用,不仅增加了人力管理成本,同时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城市滨水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是地球上最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它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和生物流发挥过滤器和屏障作用的缓冲带功能,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并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以及其他特殊的保护功能,同时可以发挥稳定湖岸、控制土壤侵蚀的护岸功能。另外,可提供丰富的资源、多用途的娱乐场所和舒适的环境,即经济美学价值。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滨水带被人为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严重,有关数据显示,近50年来,中国平均每年都有近20个天然湖泊消亡,75%以上的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泊出现富营养化。又如,我国大部分北方城市景观水体水质较差,虽然很多城市对部分景观河道水系进行改造,水质仍难以保持,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由于截污不彻底和水源污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纳污能力超过了其自净能力。目前有关滨水水体净化、净化水质的技术仍然较少,技术也相对不成熟,因此开发和利用相关技术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滨水水体环境修复装置,能够将浓缩净化水定量、有规律的掺进水体内,并经混合搅拌排出,装置结构简单,效果显著。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滨水水体环境修复装置,包括有壳体、储液腔、出液机构、浮动机构、磁铁组件及搅拌机构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中空长方体结构,其壳体上方设有进水口,壳体左侧左侧固定有储液腔,两者相接触处设有进液口,所述壳体下方设有出水口,所述壳体下方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隔板将壳体分为上下两部,其中隔板下方设有搅拌机构,所述进液口出设有出液机构,所述出液机构包括左侧出液管、右侧出液管、外套筒及伸缩弹簧,其中外套筒与左侧出液管处固定连接,与右侧出液管可伸缩配合,所述伸缩弹簧固设于左侧出液管及右侧出液管之间,其中进液口两侧设有导轨,所述左侧出液管两侧设有突出及位于其下方的挡板,所述突出与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右侧出液管末端设有斜坡部,所述浮动机构设于出液机构右侧,其中浮动机构包括有水平管、垂直管、第一浮漂、第二浮漂、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及第三水平板构成,所述水平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水平管的左侧设有承接部,所述承接部用于与右侧出液管相互配合,其中承接部包括有上部承接板、垂直板及下部承接板,所述垂直板的底部倾斜设置,用以与右侧出液管的斜坡部相配合,所述第一浮漂为长方形或长方体结构,其垂直固定于水平管的两侧,所述垂直管与水平管之间可滑动配合连接,其中垂直管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二浮漂及第三水平板,当装置静止时,第三水平板用以遮蔽隔板处通孔,所述水平管设于第一水平板及第二水平板之间,所述垂直管还包括有设有左侧壁处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与水平管相连通,所述磁铁组件分设于第一浮漂顶部及壳体上方,所述壳体还包括有限位筒体,所述限位筒体与垂直管套接,用以限制浮动机构的水平位移,所述搅动机构包括有设于壳体底部的旋转电机及搅拌叶,其中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叶固定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有电源,所述电源与旋转电机电性连接,当第一浮漂受力后带动水平管上移,此时右侧出液管与下部承接板接触,右侧出液管在伸缩弹簧带动下插入水平管左侧,将出液管内净化液注射至水平管内,随着水平管上移水平管与第一通孔逐渐重合并最终将其内的净化液注入至垂直管内,待水平管与第一水平板相抵后,浮力抬动浮动机构上移将垂直管内的净化液释放至壳体下部经搅拌后排出。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管被垂直管分成左右互不相通的左右腔室,其中垂直管的右侧壁处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高度高于第一通孔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处设有滤网。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管内部设有一定倾斜角度,呈内凹型。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出液管内设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用于容纳定量净化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滨水水体环境修复装置,装置结构合理,使用便捷,本专利技术能够将浓缩净化水定量、有规律的掺进水体内,装置放在瀑布下方或采取人工抽水的方式来实现水体的注入,使用时将净化液加入储液腔中,水从进水口进入壳体内,首先没过第二浮漂进而逐渐没过第一浮漂,带动水平管上移,借助水平管左侧承接部与出液机构的配合实现净化液注入水平管内,随着水平管的逐步上移待移至第一通孔处后,水平管内的净化液释放至垂直管内,在浮动机构及磁力组件的共同施力下,浮动机构上移,浮动机构上移后打开通孔并释放垂直管内净化液,经搅拌机构搅拌后排出装置,完成一次净化液排放操作,能够有效实现对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适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浮动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出液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进液口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水平管与垂直管配合处的简易示意图。其中,1、壳体,11、进水口,12、进液口,13、出水口,14、隔板,141、通孔,2、储液腔,3、出液机构,31、左侧出液管,311、突出,312、挡板,32、右侧出液管,321、斜坡部,33、外套筒,34、伸缩弹簧,4、浮动机构,41、水平管,411、承接部,4111、上部承接板,4112、垂直板,4113、下部承接板,42、垂直管,421、第一通孔,422、第二通孔,43、第一浮漂,44、第二浮漂,45、第一水平板,46、第二水平板,47、第三水平板,5、磁铁组件,6、搅拌机构,61、旋转电机,62、搅拌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若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滨水水体环境修复装置,包括有壳体、储液腔、出液机构、浮动机构、磁铁组件及搅拌机构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中空长方形结构,其壳体上方设有进水口,壳体左侧左侧固定有储液腔,两者相接触处设有进液口,所述壳体下方设有出水口,所述壳体下方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隔板将壳体分为上下两部,其中隔板下方设有搅拌机构,所述进液口出设有出液机构,所述出液机构包括左侧出液管、右侧出液管、外套筒及伸缩弹簧,其中外套筒与左侧出液管处固定连接,与右侧出液管可伸缩配合,所述伸缩弹簧固设于左侧出液管及右侧出液管之间,其中进液口两侧设有导轨,所述左侧出液管两侧设有突出及位于其下方的挡板,所述突出与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右侧出液管末端设有斜坡部,所述浮动机构设于出液机构右侧,其中浮动机构包括有水平管、垂直管、第一浮漂、第二浮漂、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及第三水平板构成,所述水平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水平管的左侧设有承接部,所述承接部用于与右侧出液管相互配合,其中承接部包括有上部承接板、垂直板及下部承接板,所述垂直板的底部倾斜设置,用以与右侧出液管的斜坡部相配合,所述第一浮漂为长方形或长方体结构,其垂直固定于水平管的两侧,所述垂直管与水平管之间可滑动配合连接,其中垂直管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二浮漂及第三水平板,当装置静止时,第三水平板用以遮蔽隔板处通孔,所述水平管设于第一水平板及第二水平板之间,所述垂直管还包括有设有左侧壁处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与水平管相连通,所述磁铁组件分设于第一浮漂顶部及壳体上方,所述壳体还包括有限位筒体,所述限位筒体与垂直管套接,用以限制浮动机构的水平位移,所述搅动机构包括有设于壳体底部的旋转电机及搅拌叶,其中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叶固定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有电源,所述电源与旋转电机电性连接,当第一浮漂受力后带动水平管上移,此时右侧出液管与下部承接板接触,右侧出液管在伸缩弹簧带动下插入水平管左侧,将出液管内净化液注射至水平管内,随着水平管上移水平管与第一通孔逐渐重合并最终将其内的净化液注入至垂直管内,待水平管与第一水平板相抵后,浮力抬动浮动机构上移将垂直管内的净化液释放至壳体下部经搅拌后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水水体环境修复装置,包括有壳体、储液腔、出液机构、浮动机构、磁铁组件及搅拌机构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中空长方形结构,其壳体上方设有进水口,壳体左侧左侧固定有储液腔,两者相接触处设有进液口,所述壳体下方设有出水口,所述壳体下方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隔板将壳体分为上下两部,其中隔板下方设有搅拌机构,所述进液口出设有出液机构,所述出液机构包括左侧出液管、右侧出液管、外套筒及伸缩弹簧,其中外套筒与左侧出液管处固定连接,与右侧出液管可伸缩配合,所述伸缩弹簧固设于左侧出液管及右侧出液管之间,其中进液口两侧设有导轨,所述左侧出液管两侧设有突出及位于其下方的挡板,所述突出与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右侧出液管末端设有斜坡部,所述浮动机构设于出液机构右侧,其中浮动机构包括有水平管、垂直管、第一浮漂、第二浮漂、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及第三水平板构成,所述水平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水平管的左侧设有承接部,所述承接部用于与右侧出液管相互配合,其中承接部包括有上部承接板、垂直板及下部承接板,所述垂直板的底部倾斜设置,用以与右侧出液管的斜坡部相配合,所述第一浮漂为长方形或长方体结构,其垂直固定于水平管的两侧,所述垂直管与水平管之间可滑动配合连接,其中垂直管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二浮漂及第三水平板,当装置静止时,第三水平板用以遮蔽隔板处通孔,所述水平管设于第一水平板及第二水平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桂珍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智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