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23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包括送料通道,其内置有送料的传输通道;用于承载料卷的上料组件,其位于传输通道上游的入料端侧;以及,后处理组件,其设置于传输通道下游的出料端侧;其中,后处理组件包括导料部以及压轮模组,压轮模组内置有两相抵触的压轮,导料部设置于压轮模组与送料通道的出料端间;薄材由出料端处伸出至导料部上并沿导料部上的一送料方向朝压轮模组处移动;两相抵触的压轮间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公切面,公切面位于送料方向下方,从而使得公切面与送料方向间形成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通过设置的高度差,薄材形成弯曲的趋势,而在压轮模组压止薄材后,薄材可沿弯曲的趋势方向存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送料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
技术介绍
在送料装置领域中,尤其是在传输薄材例如纸材时采用传输机构。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预存薄材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由于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传输机构的下游端会设置有处理机构,为了方便处理机构加工薄材,通过压轮模组将薄材夹紧从而限制下游端处的薄材移动,而传输机构此时并未暂停动料,使得上游端的薄材不断输送至压轮模组处形成滞留的薄材,而现有的传输机构内滞留薄材的弯曲方式难以控制,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褶皱或折痕,影响后续的使用。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其通过出料端与压轮模组间形成的高度差,使得薄材在经过落差位置处时产生弯曲,从而使得其产生一弯曲趋势的方向,当需要存料时,方便薄材向弯曲趋势方向进料以控制其弯曲形状,避免薄材弯折产生折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其通过可动的顶升块,可根据需要形成供薄材存料弯曲时所需的薄材送料方向与压轮模组间的高度差,使得该传输机构满足不同的送料需要。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的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包括:送料通道,其内置有送料的传输通道;用于承载料卷的上料组件,其位于所述传输通道上游的入料端侧;以及后处理组件,其设置于所述传输通道下游的出料端侧;其中,所述后处理组件包括导料部以及压轮模组,所述压轮模组包括两相抵触的压轮,所述导料部设置于所述压轮模组与所述送料通道的出料端间,以用于承载传输中的薄材;薄材由出料端处伸出至所述导料部上并沿所述导料部上的一送料方向朝所述压轮模组处移动;所述送料通道与所述导料部间设置驱动部,所述送料通道内传输出的薄材受所述驱动部驱动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导料部的引导端上;两相抵触的所述压轮间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公切面,所述引导端与所述公切面间形成高低落差位置,使得薄材从高位处移动至低位处;所述压轮模组通过一驱动模组驱使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压轮模组可处于压料状态或送料状态,当所述压轮模组处于压料状态时,所述压轮模组将位于压轮抵触位置的薄材夹紧,所述驱动部继续送料,从而使得在所述压轮模组与所述驱动部之间的薄材在所述引导端的作用下逐渐拱起。优选地,所述压轮模组包括主动轮以及从动轮,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公切面的上方;当所述压轮模组处于压料状态时,薄材朝向所述主动轮弯曲拱起直至拱起的薄材压设在所述主动轮上优选地,所述导料部包括第一导料面,所述第一导料面位于所述公切面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导料面设置在所述出料端下方,使得所述出料端处薄材的伸出方向为所述送料方向。优选地,所述导料部还包括第二导料面,所述第二导料面对应所述出料端,使得所述送料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导料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料面与所述第二导料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料面与所述第二导料面通过一相对倾斜的坡面连接以形成整体的所述导料部。优选地,所述公切面与所述出料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导料面上开设有顶升口,所述顶升口内对应设置有可动的顶升块,所述顶升块的底部安装有顶升驱动模组,所述顶升块通过所述顶升驱动模组推动,使其顶升至凸出于所述第一导料面。优选地,两所述压轮模组以所述第一导料面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形成压轮组,所述压轮组的数量不少于两组并沿垂直于所述送料方向排布以使得所述压轮组对应压合不同宽度的薄材侧边。优选地,所述顶升块对应所述压轮模组,且所述压轮组内的两所述压轮模组间距大于两相应所述顶升块间的间隙。优选地,所述顶升驱动模组的动力输出端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顶升块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上,通过同一所述顶升驱动模组驱动所述顶升块顶升。优选地,所述送料通道包括上料板以及下料板,所述上料板与下料板上下间隙设置使得其间形成所述传输通道;所述下料板包括与所述上料板形成所述传输通道的送料部以及位于所述入料端的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相对所述送料部向外倾斜,使得所述入料端形成的敞口大于所述传输通道。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通过出料端与压轮模组间形成的高度差,使得薄材在经过落差位置处时产生弯曲,从而使得其产生一弯曲趋势的方向,当需要存料时,方便薄材向弯曲趋势方向进料以控制其弯曲形状,避免薄材弯折产生折痕,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传输机构的一般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传输机构内送料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传输机构内下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后处理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预存薄材的工作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后处理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导料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一对比例的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在第四优选实施例中的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在第四优选实施例中导料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00、上料组件;110、料卷;120、支撑座;200、送料通道;210、上料板;220、下料板;221、入料口;222、送料部;230、驱动部;300、后处理组件;310、压轮模组;311、主动轮;312、从动轮;313、公切面;320、导料部;321、第一导料面;322、第二导料面;323、坡面;324、让位口;325、顶升口;330、驱动模组;350、凸块;351、顶升块;360、顶升驱动模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送料通道(200),其内置有送料的传输通道;/n用于承载料卷(110)的上料组件(100),其位于所述传输通道上游的入料端侧;以及/n后处理组件(300),其设置于所述传输通道下游的出料端侧;/n其中,所述后处理组件(300)包括导料部(320)以及压轮模组(310),所述压轮模组(310)包括两相抵触的压轮,所述导料部(320)设置于所述压轮模组(310)与所述送料通道(200)的出料端间,以用于承载传输中的薄材;/n薄材由出料端处伸出至所述导料部(320)上并沿所述导料部(320)上的一送料方向朝所述压轮模组(310)处移动;/n所述送料通道(200)与所述导料部(320)间设置驱动部(230),所述送料通道(200)内传输出的薄材受所述驱动部(230)驱动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导料部(320)的引导端上;/n两相抵触的所述压轮间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公切面(313),所述引导端与所述公切面(313)间形成高低落差位置,使得薄材从高位处移动至低位处;/n所述压轮模组(310)通过一驱动模组(330)驱使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压轮模组(310)可处于压料状态或送料状态,当所述压轮模组(310)处于压料状态时,所述压轮模组(310)将位于压轮抵触位置的薄材夹紧,所述驱动部(230)继续送料,从而使得在所述压轮模组(310)与所述驱动部(230)之间的薄材在所述引导端的作用下逐渐拱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薄材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料通道(200),其内置有送料的传输通道;
用于承载料卷(110)的上料组件(100),其位于所述传输通道上游的入料端侧;以及
后处理组件(300),其设置于所述传输通道下游的出料端侧;
其中,所述后处理组件(300)包括导料部(320)以及压轮模组(310),所述压轮模组(310)包括两相抵触的压轮,所述导料部(320)设置于所述压轮模组(310)与所述送料通道(200)的出料端间,以用于承载传输中的薄材;
薄材由出料端处伸出至所述导料部(320)上并沿所述导料部(320)上的一送料方向朝所述压轮模组(310)处移动;
所述送料通道(200)与所述导料部(320)间设置驱动部(230),所述送料通道(200)内传输出的薄材受所述驱动部(230)驱动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导料部(320)的引导端上;
两相抵触的所述压轮间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公切面(313),所述引导端与所述公切面(313)间形成高低落差位置,使得薄材从高位处移动至低位处;
所述压轮模组(310)通过一驱动模组(330)驱使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压轮模组(310)可处于压料状态或送料状态,当所述压轮模组(310)处于压料状态时,所述压轮模组(310)将位于压轮抵触位置的薄材夹紧,所述驱动部(230)继续送料,从而使得在所述压轮模组(310)与所述驱动部(230)之间的薄材在所述引导端的作用下逐渐拱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模组(310)包括主动轮(311)以及从动轮(312),所述驱动模组(330)驱动所述主动轮(311)转动,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公切面(313)的上方;
当所述压轮模组(310)处于压料状态时,薄材朝向所述主动轮(311)弯曲拱起直至拱起的薄材压设在所述主动轮(311)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部(320)包括第一导料面(321),所述第一导料面(321)位于所述公切面(313)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导料面(321)设置在所述出料端下方,使得所述出料端处薄材的伸出方向为所述送料方向。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拥军伍锡焱吴文兴
申请(专利权)人:虎丘影像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