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倾转旋翼飞行器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517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倾转旋翼飞行器及其工作方法,属于航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三副可倾转旋翼提供动力。在直升机模式下,靠主旋翼的总距操纵来实现垂直上升和下降,靠主旋翼的纵向周期变距操纵来实现前飞和倒飞,靠主旋翼的横向周期变距操纵来实现侧飞,靠偏转方向舵来平衡反扭矩和偏航;在固定翼模式下,靠偏转副翼实现滚转操纵,靠偏转升降舵实现俯仰操纵,靠偏转方向舵来实现偏航操纵。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可倾转垂尾的方案,不仅合理解决了倾转三旋翼反扭矩不容易平衡的问题,继承了普通倾转三旋翼飞行器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综合能耗低,高速度巡航,续航时间长等优点,而且增加了倾转三旋翼的航向稳定性,在舰载机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倾转旋翼飞行器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
,具体指代一种新型倾转旋翼飞行器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倾转旋翼机是一种将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融为一体的新型飞行器,既具有普通直升机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的能力,又具有涡轮螺旋桨飞机的高速巡航飞行的能力。大部分倾转旋翼机的研制都集中在倾转两旋翼和倾转四旋翼上,倾转三旋翼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倾转三旋翼飞行器相比较于倾转双旋翼飞行器和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存在很多优点。在满足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倾转三旋翼飞行器结构更简单紧凑,起飞重量增加,同等重量时,占地面积比倾转双旋翼飞行器节省很多,尤其适合舰载使用。相比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倾转三旋翼飞行器有重量更轻,综合能耗低,可以更高速度巡航,续航时间也会更长。目前大部分针对倾转三旋翼的研究,为了解决平衡反扭矩的问题,要么采用控制三副旋翼拉力大小和方向的方案,要么采用第三副旋翼向左右倾转的方案。然而,对于前者,由于机械结构本身导致了反扭矩的不对称,要想平衡反扭矩就对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极难满足各种状态下的稳定飞行;对于后者,虽然能够通过机械结构来平衡反扭矩,但是由于第三副旋翼只是向左右倾转,如果旋翼轴位于竖直平面则不能产生前推力,如果旋翼轴位于水平面则不能产生升力,这就会大大影响倾转三旋翼的性能,也不满足倾转三旋翼构型的初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倾转旋翼飞行器及其工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倾转三旋翼平衡反扭矩的问题,使其三副旋翼在各种飞行状态下既能平衡好反扭矩实现稳定飞行,又能不牺牲三旋翼的性能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倾转旋翼飞行器,包括机身,所述的机身上端设置有机翼,所述的机翼两端设置有短舱倾转系统;所述的机身尾部设置有水平安定面,水平安定面的后端设置有可偏转的升降舵;所述的机身尾部还设置有垂尾倾转系统,所述的垂尾倾转系统能够相对于机身倾转;所述的垂尾倾转系统包括垂尾倾转机构,所述的垂尾倾转机构连接于垂尾倾转轴,垂尾倾转轴安装于垂尾倾转机构上,可以沿轴线转动;再通过垂尾倾转轴与垂直安定面连接;所述的垂直安定面后端设置有方向舵,所述的垂直安定面上方翼尖设置有后旋翼系统,里面包含驱动后旋翼旋转的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的垂尾倾转机构带动垂尾倾转轴的倾转,进而带动后旋翼系统和垂直安定面的上下倾转;所述的后旋翼系统的后旋翼倾转至与机身轴线为垂直向上时为直升机模式;所述的后旋翼系统的后旋翼与机身轴线为非垂直角度时为固定翼模式。具体的,在固定翼模式下,后旋翼与机身轴线保持一定角度,产生的拉力可以分解为向前的推力和向上的升力,不仅可以为主旋翼补充一定的向前推力,还可以提供一部分升力,为机翼和平尾卸载,而且垂直安定面处在后旋翼的尾流之中,使得垂尾处空气速度增大,增加了航向稳定性;在直升机模式下,后旋翼倾转到垂直向上,产生向上的升力,垂直安定面后面的方向舵处在后旋翼的下洗流之中,可以通过偏转方向舵产生侧向力来平衡后旋翼的反扭矩以及进行航向操纵。进一步,所述的机身尾部固定连接有尾梁,所述的水平安定面固定安装于尾梁上。进一步,所述的短舱倾转系统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短舱倾转轴,所述的短舱倾转轴穿过机翼内部,两端伸出机翼左右翼尖,短舱倾转轴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置左右短舱,所述的左右短舱前端分别设置左右旋翼系统;所述的短舱倾转轴中部与短舱倾转机构连接。左右短舱分别安装于短舱倾转轴两端,对称于机身对称平面,里面包含驱动旋翼旋转的发动机和传动机构,左右旋翼系统分别位于左右短舱前方(飞机模式)与传动系统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左右短舱和左右旋翼系统能够相对机翼上下倾转,具体的,由短舱倾转机构带动短舱倾转轴上下倾转,进而带动与短舱倾转轴连接的左右短舱和左右旋翼系统的上下倾转。该方式既能提供直升机模式下的升力,也能为固定翼模式提供向前的推力。进一步,所述的机翼安装于机身中部上方,采用上单翼布局,可以有效防止固定翼模式下旋翼打地。进一步,所述的短舱倾转机构和垂尾倾转机构均采用蜗轮蜗杆传动方式,能够使得传动平稳、噪音小,且具有自锁性。进一步,所述的机翼尾翼采用倒T型尾翼布局,水平安定面固定于尾梁上不随旋翼倾转,减轻了结构重量。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新型倾转旋翼飞行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具体为:当左右旋翼系统和后旋翼系统均倾转向上时,为直升机模式,此时三副旋翼共同产生向上的拉力,为飞行器提供向上的升力,在起飞,降落以及低速度飞行时均可采用直升机模式;在平衡状态下,左右旋翼系统的左右两副旋翼旋转方向相反,转速和总距相同,产生的反扭矩可以相互抵消,后旋翼系统产生的反扭矩可以通过偏转方向舵产生侧向力来平衡,从而实现飞行器的悬停;在垂直飞行状态下,可以同时改变左右旋翼系统的总距以及后旋翼系统的转速来改变三副旋翼的拉力大小,从而实现飞行器的垂直上升和下降;在平飞状态下,通过左右旋翼系统纵向周期变距可以实现飞行器的前飞和倒飞,通过左右旋翼系统横向周期变距可以实现飞行器的侧飞,通过方向舵的偏转改变侧力大小,从而改变反扭矩的大小来控制飞行器偏航;当左右旋翼系统和后旋翼系统均倾转向前时,为固定翼模式,此时三副旋翼共同产生向前的推力,为飞行器提供速度,从而使机翼产生向上的升力,另外后旋翼产生的向上的拉力分量也可提供部分升力;固定翼模式的操纵则通过副翼实现滚转操纵,通过升降舵实现俯仰操纵,通过方向舵实现偏航操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倾转旋翼飞行器及其工作方法,该飞行器由机身,机翼,短舱倾转系统,水平安定面,升降舵,垂尾倾转系统等构成,采用三副可倾转旋翼提供动力。在直升机模式下,靠主旋翼的总距操纵来实现垂直上升和下降,靠主旋翼的纵向周期变距操纵来实现前飞和倒飞,靠主旋翼的横向周期变距操纵来实现侧飞,靠偏转方向舵来平衡反扭矩和偏航;在固定翼模式下,靠偏转副翼实现滚转操纵,靠偏转升降舵实现俯仰操纵,靠偏转方向舵来实现偏航操纵。与已有倾转三旋翼飞行器相比,该飞行器采用可倾转垂尾的方案,不仅合理解决了倾转三旋翼反扭矩不容易平衡的问题,继承了普通倾转三旋翼飞行器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综合能耗低,高速度巡航,续航时间长等优点,而且增加了倾转三旋翼的航向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不仅继承了普通倾转三旋翼飞行器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综合能耗低,高速度巡航,续航时间长等优点,还进一步合理解决了倾转三旋翼反扭矩不容易平衡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倾转三旋翼的航向稳定性,在舰载机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可倾转垂尾的倾转三旋翼飞行器的直升机模式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可倾转垂尾的倾转三旋翼飞行器的固定翼模式示意图;图3是短舱倾转系统示意图;图4是垂尾倾转系统示意图;其中,1-机身,2-机翼,3-短舱倾转系统,4-水平安定面,5-升降舵,6-垂尾倾转系统,7-短舱倾转机构,8-短舱倾转轴,9-左右短舱,10-左右旋翼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倾转旋翼飞行器,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身(1)上端设置有机翼(2),所述的机翼(2)两端设置有短舱倾转系统(3);所述的机身(1)尾部设置有水平安定面(4),水平安定面(4)的后端设置有可偏转的升降舵(5);所述的机身(1)尾部还设置有垂尾倾转系统(6),所述的垂尾倾转系统(6)能够相对于机身(1)倾转;/n所述的垂尾倾转系统(6)包括垂尾倾转机构(12),所述的垂尾倾转机构(12)连接于垂尾倾转轴(13),垂尾倾转轴(13)安装于垂尾倾转机构(12)上,可以沿轴线转动;再通过垂尾倾转轴(13)与垂直安定面(14)连接;所述的垂直安定面(14)后端设置有方向舵(15),所述的垂直安定面(14)上方翼尖设置有后旋翼系统(16);/n所述的垂尾倾转机构(12)带动垂尾倾转轴(13)的倾转,进而带动后旋翼系统(16)和垂直安定面(14)的上下倾转;所述的后旋翼系统(16)的后旋翼倾转至与机身轴线为垂直向上时为直升机模式;所述的后旋翼系统(16)的后旋翼与机身轴线为非垂直角度时为固定翼模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倾转旋翼飞行器,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身(1)上端设置有机翼(2),所述的机翼(2)两端设置有短舱倾转系统(3);所述的机身(1)尾部设置有水平安定面(4),水平安定面(4)的后端设置有可偏转的升降舵(5);所述的机身(1)尾部还设置有垂尾倾转系统(6),所述的垂尾倾转系统(6)能够相对于机身(1)倾转;
所述的垂尾倾转系统(6)包括垂尾倾转机构(12),所述的垂尾倾转机构(12)连接于垂尾倾转轴(13),垂尾倾转轴(13)安装于垂尾倾转机构(12)上,可以沿轴线转动;再通过垂尾倾转轴(13)与垂直安定面(14)连接;所述的垂直安定面(14)后端设置有方向舵(15),所述的垂直安定面(14)上方翼尖设置有后旋翼系统(16);
所述的垂尾倾转机构(12)带动垂尾倾转轴(13)的倾转,进而带动后旋翼系统(16)和垂直安定面(14)的上下倾转;所述的后旋翼系统(16)的后旋翼倾转至与机身轴线为垂直向上时为直升机模式;所述的后旋翼系统(16)的后旋翼与机身轴线为非垂直角度时为固定翼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倾转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身(1)尾部固定连接有尾梁(11),所述的水平安定面(4)固定安装于尾梁(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倾转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舱倾转系统(3)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短舱倾转轴(8),所述的短舱倾转轴(8)穿过机翼(2)内部,两端伸出机翼(2)左右翼尖,短舱倾转轴(8)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置左右短舱(9),所述的左右短舱(9)前端分别设置左右旋翼系统(10);所述的短舱倾转轴(8)中部与短舱倾转机构(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倾转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短舱(9)和左右旋翼系统(10)能够相对机翼(2)上下倾转,具体的,由短舱倾转机构(7)带动短舱倾转轴(8)上下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昊朱清华吴远航刘佳赵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