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顶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14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车顶和汽车,包括:顶盖和对称设置在所述顶盖两侧的行李架组件,所述顶盖朝向外侧的端面上设有装配槽,所述行李架组件通过所述装配槽与所述顶盖连接,且所述行李架组件与所述装配槽连接的端面上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所述装配槽过盈配合,使得所述行李架组件与所述顶盖之间紧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车顶解决了顶盖与行李架组件之间连接不紧密,顶盖易出现钣金回弹的现象,导致行李架组件承载能力不足,易发生断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顶和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顶和汽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越来越普及,汽车拥有率的不断提高使得用户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驾驶汽车时的舒适度以及车辆设备的功能性均是重要的参考指标,汽车已经成为现代人们上班和出行的首选,对于喜欢驾车出游的用户而言,汽车车顶设置的行李架是十分便利的设备,能够将一些大件的行李固定在行李架上,例如自行车或其他难以放入车内的大件物品。目前,行李架通过基座结构固定在汽车的顶盖上,基座结构一般为铸铝材质制成,且整体基座的结构较为简单,这是由于行李架的使用率并不算高且功能单一,基座的作用是固定行李架,用户在使用时行李机时,将物品固定在行李架上,行李架本身收到的力完全由基座与顶盖之间的固定来承担,这就对基座的强度有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在行李架上固定行李之后,行李架并非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会和汽车一起处于运行行驶的状态,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不断改变速度,甚至还包括紧急刹车等突发状况,这时,由于行李架上固定有大件的行李,当突然紧急刹车时,行李架会因为惯性而受到极大的拉力,行李架上固定的大件行李本身就具有较大的质量,再加上车辆突然改变运动状态,会使得行李架受到双重的拉力,一旦基座所提供的强度不足时,极易发生行李架断裂的情况,而如果为了加强基座的强度,选择强度较高的金属作为基座时,会使得基座的重量增加,从而导致整体车辆的油耗增加,对车辆的性能和评价均会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车顶和汽车,通过在顶盖两侧对称设置行李架组件,行李架组件与装配槽的连接面上设置避让部,通过避让部使得行李架组件与顶盖之间紧密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李架难以同时满足轻量化和承载性能要求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车顶,包括:顶盖和对称设置在所述顶盖两侧的行李架组件,所述顶盖朝向外侧的端面上设有装配槽,所述行李架组件通过所述装配槽与所述顶盖连接,且所述行李架组件与所述装配槽连接的端面上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所述装配槽过盈配合,使得所述行李架组件与所述顶盖之间紧密连接。可选的,所述行李架组件包括:行李架主体和基座,所述行李架主体通过所述基座与所述顶盖连接,其中,所述基座包括前基座、中基座和后基座,所述前基座和所述后基座分别连接在所述行李架主体的前后两端,所述中基座连接在所述行李架主体的中间,且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均固定在所述装配槽中。可选的,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与所述装配槽连接的一端上设有所述避让部,所述避让部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位于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中朝向所述顶盖内侧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斜面位于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中朝向所述顶盖外侧的端面上,且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从上至下朝向内侧倾斜。可选的,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底部的端面上设有朝向所述行李架主体一侧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行李架主体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通孔之间通过螺栓或者紧固件将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与所述行李架主体之间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斜面中靠近所述行李架主体一端的顶点与所述装配槽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3mm,所述第二斜面中靠近所述行李架主体一端的顶点与所述装配槽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4mm。可选的,所述行李架主体与所述装配槽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用于使所述行李架主体与所述装配槽的侧壁之间密封连接。可选的,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两侧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顶盖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2.5mm。可选的,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上还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顶盖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的装配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装配孔之间通过紧固件或者螺栓将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与所述顶盖连接,且所述装配孔内还设有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用于使所述顶盖与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之间密封连接。可选的,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朝向所述顶盖一侧的端面上设有三角筋,所述三角筋分别位于所述凹槽的两侧,所述三角筋在水平方向上连接在所述凹槽侧壁至所述第二连接孔靠近所述凹槽一侧的侧壁之间,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朝向所述行李架主体一侧的端面上还设有梯形筋,所述梯形筋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口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车体、前风窗玻璃、两侧的车门、侧板、亮条以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顶,其中,所述汽车车顶分别与所述前风窗玻璃、两侧的所述侧板以及所述车体连接,所述车门连接在所述侧板内,所述亮条设置在所述车门顶部的边沿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车顶和汽车,通过包括顶盖和行李架组件,行李架组件对称设置在顶盖的两侧,顶盖在竖直方向上朝向外侧的端面上设有装配槽,装配槽位于顶盖的左右两侧,行李架组件连接在装配槽内,行李架组件与装配槽相接触一侧的端面上设有避让部,避让部与装配槽的内部之间过盈配合,使得行李架组件与装配槽之间紧密连接,解决了行李架组件的承载能力难以满足车辆静态和急刹状态的要求,与现有技术中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汽车车顶,在行李架组件上设置避让部,避免了装配槽因受焊接影响而出现钣金回弹的问题,使得行李架组件始终与装配槽之间紧贴,保证受力面的均衡,使得行李架组件能够满足承载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车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车顶中行李架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车顶中行李架组件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基座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车顶中行李架组件和顶盖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基座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基座中梯形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汽车车顶;10-顶盖;11-装配槽;12-装配孔;20-行李架组件;21-行李架主体;22-前基座;23-中基座;24-后基座;25-避让部;251-第一斜面;252-第二斜面;26-通孔;211-第一连接孔;212-第二连接孔;213-加强筋;214-弹性垫圈;215-三角筋;216-梯形筋;27-密封条;30-亮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顶,其特征在于,包括:/n顶盖和对称设置在所述顶盖两侧的行李架组件,所述顶盖朝向外侧的端面上设有装配槽,所述行李架组件通过所述装配槽与所述顶盖连接,且所述行李架组件与所述装配槽连接的端面上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所述装配槽过盈配合,使得所述行李架组件与所述顶盖之间紧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和对称设置在所述顶盖两侧的行李架组件,所述顶盖朝向外侧的端面上设有装配槽,所述行李架组件通过所述装配槽与所述顶盖连接,且所述行李架组件与所述装配槽连接的端面上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所述装配槽过盈配合,使得所述行李架组件与所述顶盖之间紧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架组件包括:行李架主体和基座,所述行李架主体通过所述基座与所述顶盖连接,其中,所述基座包括前基座、中基座和后基座,所述前基座和所述后基座分别连接在所述行李架主体的前后两端,所述中基座连接在所述行李架主体的中间,且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均固定在所述装配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与所述装配槽连接的一端上设有所述避让部,所述避让部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位于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中朝向所述顶盖内侧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斜面位于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中朝向所述顶盖外侧的端面上,且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从上至下朝向内侧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底部的端面上设有朝向所述行李架主体一侧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行李架主体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通孔之间通过螺栓或者紧固件将所述前基座、所述中基座和所述后基座与所述行李架主体之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中靠近所述行李架主体一端的顶点与所述装配槽底面之间的垂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强赵聪关真林顾君杰杨龙江王奕彭解鹏星樊倩孔燕燕秦福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