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074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19
提供一种自动刨床。在自动刨床中有助于控制器的冷却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该自动刨床具备:壳体;马达,其收容于壳体;控制器,其具有进行马达的驱动控制的控制基板;进气口,其设置于壳体;排气口,其设置于壳体;气体流路,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构成为能够供从进气口导入的气体经由马达朝向排气口流通;以及风扇,其用于产生从进气口经由气体流路而朝向排气口的气体流。控制器的特定区域配置于气体流路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刨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刨床。
技术介绍
日本特许第4165917号公报中记载有:具备由控制器控制的马达的自动刨床。在该自动刨床中,为了对马达进行冷却,用于使从冷却风进入口导入的冷却风流通的风路被形成于主体的内部。形成风路用的部件使用了热传导性部件,在该热传导性部件的风路侧的相反侧,密接固定有:控制器所具备的半导体元件的发热部,由此,对半导体元件进行冷却。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65917号公報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自动刨床中,具备半导体元件的控制器能够得到某种程度的冷却效果,在长时间连续使用的自动刨床中,期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控制器的冷却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自动刨床中有助于控制器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的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提供一能够通过马达的驱动力对被切削部件进行切削的自动刨床。该自动刨床具备:壳体;马达,其收容于壳体;控制器,其具有进行马达的驱动控制的控制基板;进气口,其设置于壳体;排气口,其设置于壳体;气体流路;以及风扇。气体流路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构成为能够供从进气口导入的气体经由马达而朝向排气口流通。风扇构成为:能够产生从进气口经由气体流路而朝向排气口的气体流(气流)。而且,在本方案的自动刨床中,控制器的特定区域配置于气体流路上。根据本方案,能够通过从进气口导入的气体而直接对马达、控制器的特定区域进行冷却,所以能够有助于控制器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另外,在本方案中,控制器的特定区域有代表性地是指:控制器中伴随有发热的区域、且存在有冷却需求的区域。例如,在控制器中设置有作为用于进行马达的PWM控制的开关元件的晶体管,而设置有该晶体管的区域就是:发热量多而冷却需求较高的区域。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特定区域可以是:控制器中的设置有晶体管的区域。但是,特定区域并不限定于设置有用于进行PWM控制的晶体管的区域等这种冷却需求较高的区域,只要是存在有冷却需求的区域,也可以是其他区域。例如,设置有用于进行PWM控制的晶体管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且又设置有晶体管以外的半导体元件、或其他电路用部件的区域虽然没达到设置有晶体管的区域那种需求程度,但在马达的驱动时也伴随有发热,因此,也是存在有冷却需求的区域。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特定区域可以是:设置有用于进行PWM控制的晶体管以外的半导体元件、或者其他电路用部件的区域。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特定区域不限定于控制器的一部分的区域,可以是控制器的整个区域。例如,在用于PWM控制的晶体管分散配置于控制器的整个区域的结构中,控制器的整个区域成为存在有冷却需求的区域。在该结构中,特定区域成为控制器的整个区域。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特定区域不限定于控制器中温度最高的最高温度区域,可以是以该最高温度区域为基准而温度变高的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排气口可以构成为兼用作喷出口,该喷出口用在朝向所述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根据本方案,无需在排气口之外再另外设置出朝向切削屑喷出气体的喷出口,因此,能够实现构造的简单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马达可以具有定子和转子。而且,气体流路可以构成为:包含有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根据本方案,气体在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流通,因此,能够有效地对马达进行冷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气体流路可以在以气体流通的方向为基准而比马达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分支部,该分支部将气体流路分支为多个分支流路。在气体流路中,将比分支部更靠上游侧的气体流路定义为主气体流路,将比分支部更靠下游侧的多个气体流路分别定义为分支气体流路,在这种情况下,第1分支气体流路可以构成为与排气口连通。第2分支气体流路可以构成为:连接于主气体流路的比分支部更靠上游侧的位置,使在气体流路流通的气体的一部分循环。特定区域可以配置于第2分支气体流路上。根据本方案,通过循环的气体来对特定区域进行冷却,因此,与气体不循环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加从进气口导入的每单位体积的气体与特定区域接触的时间,从而能够通过从进气口导入的气体而有效且重点地对特定区域进行冷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第2分支气体流路可以连接于:所述主气体流路的比所述定子的下游侧端部更靠上游侧的位置。根据本方案,定子不仅被从进气口导入又在主气体流路流通的气体所冷却,还被从第2分支气体流路朝向主气体流路循环的气体所冷却。因此,能够有效地对马达进行冷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控制基板可以具有对流向马达的电流进行开关的晶体管。而且,特定区域可以包含设置有晶体管的区域。根据本方案,能够通过气体而有效且重点地对发热又容易变为高温的晶体管进行冷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气体流路可以在以气体流通的方向为基准而比马达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分支部,该分支部将气体流路分支为多个分支流路。而且,在气体流路中,将比分支部更靠上游侧的气体流路定义为主气体流路,将比分支部更靠下游侧的多个气体流路分别定义为分支气体流路,在这种情况下,第1分支气体流路可以构成为与作为排气口的第1排气口连通。第1排气口可以构成为兼用作喷出口,该喷出口用在朝向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第2分支气体流路可以构成为与作为排气口的第2排气口连通。特定区域可以配置于第2分支气体流路上。根据本方案,从进气口导入至主气体流路的气体在第1分支气体流路和第2分支气体流路流通,并被从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排出,因此,与具有一个排气口的结构相比,能够减轻与气体的排出相伴的风扇的负荷,并且能够直接对马达、控制器的特定区域进行冷却。另外,无需在排气口之外再另外设置出朝向切削屑喷出气体的喷出口,因此,能够实现构造的简单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中,自动刨床还可以具备作为进气口的第1进气口、作为进气口的第2进气口。而且,气体流路还可以具有:第1气体流路,其构成为从第1进气口导入的气体能够流通;第2气体流路,其构成为能够供从第2进气口导入的气体流通;以及合流气体流路,其构成为使第1气体流路和第2气体流路合流,且能够供从第1进气口导入的气体和从第2进气口导入的气体朝向排气口流通。而且,第1气体流路可以构成为:包含有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而且,特定区域可以配置于第2气体流路上。根据本方案,从第1进气口和第2进气口导入气体,因此,与具有一个进气口的结构相比,能够减轻与气体的进气相伴的风扇的负荷。另外,马达和特定区域分别通过从各个进气口导入的气体而被冷却,因此,能够有效地对马达和特定区域分别进行冷却。另外,气体在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流通,因此,能够有效地对马达进行冷却。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自动刨床的前侧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自动刨床的输送区域的立体图。图3是自动刨床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自动刨床的后侧的立体图。图5是自动刨床的后视图。图6是左侧罩拆卸掉的状态的自动刨床的左视图。图7是右侧罩拆卸掉的状态的自动刨床的右视图。图8是表示电池组安装单元的配置位置的图。图9是表示主壳体的内部结构的图。图10是表示自动刨床的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刨床,其能够通过马达的驱动力而对被切削部件进行切削,其中,/n所述自动刨床具有:/n壳体;/n马达,其收容于壳体;/n控制器,其具有进行所述马达的驱动控制的控制基板;/n进气口,其设置于所述壳体;/n排出口,其设置于所述壳体;/n气体流路,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构成为能够供从所述进气口导入的气体经由所述马达而朝向所述排气口流通;以及/n风扇,其用于产生从所述进气口经由所述气体流路而朝向所述排气口的气体流,/n所述控制器的特定区域配置于所述气体流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刨床,其能够通过马达的驱动力而对被切削部件进行切削,其中,
所述自动刨床具有:
壳体;
马达,其收容于壳体;
控制器,其具有进行所述马达的驱动控制的控制基板;
进气口,其设置于所述壳体;
排出口,其设置于所述壳体;
气体流路,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构成为能够供从所述进气口导入的气体经由所述马达而朝向所述排气口流通;以及
风扇,其用于产生从所述进气口经由所述气体流路而朝向所述排气口的气体流,
所述控制器的特定区域配置于所述气体流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刨床,其中,
所述排气口构成为兼用作喷出口,该喷出口用于朝向所述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自动刨床,其中,
所述马达具有定子和转子,
所述气体流路构成为:包含有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刨床,其中,
所述气体流路在以所述气体流通的方向为基准而比所述马达更靠下游侧位置具有分支部,该分支部将所述气体流路分支为多个分支流路,
在所述气体流路中,将比所述分支部更靠上游侧的所述气体流路定义为主气体流路,将比所述分支部更靠下游侧的多个气体流路分别定义为分支气体流路,在这种情况下,
第1分支气体流路构成为: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第2分支气体流路构成为:连接于所述主气体流路上的比所述分支部更靠上游侧的位置,使在所述气体流路流通的气体的一部分循环,
所述特定区域配置于所述第2分支气体流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刨床,其中,
所述马达具有定子和转子,
所述第2分支气体流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作秀彭士璇王彭生温雄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