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琴琴专利>正文

具有照明功能的手持穿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05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手持穿绳器,包括外壳,外壳的上端设置有“C”字形的开口槽,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安装有“C”字形的转动架,转动架与外壳转动连接,转动架左端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凸耳,凸耳中设置有绑绳孔,外壳的内部安装有驱动机构,外壳的下端设置有转动手柄,转动手柄与驱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前壳体的前端面上一体成型有凸块,凸块上转动连接有手电筒支架,手电筒支架上设置有“C”字形的卡接部,卡接部的内侧形成卡槽,卡槽中配合卡接有手电筒;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工作人员不采用爬梯的情况下将绳索的端部穿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吊环,且手电筒能够实现对转动架和吊环的照明,从而能够给工作人员带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照明功能的手持穿绳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穿绳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手持穿绳器。
技术介绍
在建筑装修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将绳索穿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吊环的情况,目前将绳索穿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吊环的做法是:工作人员手握绳索的端部,然后需要通过爬梯攀爬到靠近天花板的位置,接着将绳索的端部穿过吊环,最后,工作人员需要爬下爬梯,在上述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在爬梯上攀爬,从而会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手持穿绳器,其能够在工作人员不采用爬梯的情况下将绳索的端部穿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吊环,从而能够给工作人员带来方便;此外,本专利技术通过手电筒的设置,在光线不充足的情况下,当使用者需要将本专利技术上的转动架靠近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吊环时,手电筒能够实现对转动架和吊环的照明,从而能够给工作人员带来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照明功能的手持穿绳器,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和后壳体相互固定,外壳的上端设置有“C”字形的开口槽,位于开口槽所在位置处的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安装有“C”字形的转动架,转动架与开口槽同轴设置,开口槽的开口大小大于转动架的开口大小,转动架与外壳转动连接,转动架左端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凸耳,凸耳中设置有用于供绳索绑扎的绑绳孔,外壳的内部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架转动以使转动架带动绳索的端部穿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吊环的驱动机构,外壳的下端设置有转动手柄,转动手柄与驱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前壳体的前端面上一体成型有凸块,凸块上转动连接有手电筒支架,手电筒支架朝向前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供凸块插入的插槽,手电筒支架通过穿设在手电筒支架和凸块中的手拧螺栓组件与凸块转动连接,手拧螺栓组件拧紧后,手电筒支架与凸块紧固,手电筒支架上设置有“C”字形的卡接部,卡接部的内侧形成卡槽,卡槽中配合卡接有手电筒,手电筒的发光端朝向开口槽。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照明功能的手持穿绳器,其中,手电筒支架的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加强块,每个加强块均与卡接部及卡接部后方的手电筒支架连接于一体;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能够提高卡接部与手电筒支架之间的结构强度,即能够提高卡接部的抗折断能力。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照明功能的手持穿绳器,其中,驱动机构包括转动杆、传动轴、主动齿轮、导向轮、传动皮带和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从动齿轮;转动杆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轴承,两个第一轴承均嵌装在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转动杆的下端活动贯穿外壳后伸出于外壳外,转动杆的下端插入在转动手柄中的盲孔中,转动手柄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盲孔连通的沉头孔,沉头孔中设有与沉头孔螺纹连接的螺钉,转动杆的下端通过螺钉与转动手柄固定,转动杆的上端部处设置有与转动杆同轴线的传动齿轮;传动轴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轴承,两个第二轴承均嵌装在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传动轴的下端部处设置有与传动轴同轴线的齿轮部,齿轮部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轴的上端部处设置有与传动轴同轴线的蜗杆部;主动齿轮位于转动杆的正上方且与后壳体转动连接,主动齿轮与蜗杆部啮合,主动齿轮的前端面上一体成型有与主动齿轮同轴线的主皮带轮;导向轮位于主动齿轮的正上方且与后壳体转动连接;两个从动齿轮分别位于开口槽两侧的外壳中,两个从动齿轮均与后壳体转动连接,每个从动齿轮的中心与转动架的中心连接后所形成的两根连接线的夹角角度大于转动架的开口角度,转动架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用于与从动齿轮啮合的齿条部,每个从动齿轮的前端面上均一体成型有与从动齿轮同轴线的从皮带轮;传动皮带绕制在主皮带轮、从皮带轮和导向轮上;通过采用这种驱动机构后,当转动手柄带动转动杆转动时,转动杆能够带动传动齿轮、齿轮部、传动轴和蜗杆部转动,蜗杆部则能够带动主动齿轮及主动齿轮上的主皮带轮转动,主皮带轮转动时,能够通过传动皮带带动从皮带轮、从动齿轮和导向轮转动,从动齿轮转动时,能够带动转动架转动,转动架转动后,能够将绳索的端部穿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吊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照明功能的手持穿绳器,其中,转动架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均一体成型有与转动架同轴线的凸筋,每个凸筋的两端均延伸至转动架的两个端部处,前壳体的内壁上和后壳体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与凸筋同轴线的弧形槽,位于转动架前侧的凸筋与前壳体内壁上的弧形槽转动连接,位于转动架后侧的凸筋与后壳体内壁上的弧形槽转动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转动架能够可靠地与外壳转动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照明功能的手持穿绳器,其中,外壳下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防滑纹,转动手柄的外周壁上设置有防滑槽;通过防滑纹的设置,在握持外壳的下端时,能够增大手部与外壳之间的摩擦力,这样一来,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通过防滑槽的设置,在握持转动手柄并转动转动手柄时,能够增大手部与转动手柄之间的摩擦力,这样一来,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工作人员不采用爬梯的情况下将绳索的端部穿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吊环,从而能够给工作人员带来方便;此外,本专利技术通过手电筒的设置,在光线不充足的情况下,当使用者需要将本专利技术上的转动架靠近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吊环时,手电筒能够实现对转动架和吊环的照明,从而能够给工作人员带来方便。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去掉手电筒、手电筒支架和手拧螺栓组件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手电筒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去掉手电筒、手电筒支架、手拧螺栓组件和前壳体后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去掉手电筒、手电筒支架、手拧螺栓组件、前壳体和转动架后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去掉手电筒、手电筒支架、手拧螺栓组件和前壳体且在转动架相对外壳转动后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欲将绳索穿过吊环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照明功能的手持穿绳器,包括外壳1,外壳1包括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前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手持穿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包括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所述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相互固定,所述外壳(1)的上端设置有“C”字形的开口槽(13),位于开口槽(13)所在位置处的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之间安装有“C”字形的转动架(2),所述转动架(2)与开口槽(13)同轴设置,所述开口槽(13)的开口大小大于转动架(2)的开口大小,所述转动架(2)与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架(2)左端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凸耳(21),所述凸耳(21)中设置有用于供绳索(3)绑扎的绑绳孔(22),所述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架(2)转动以使转动架(2)带动绳索(3)的端部穿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吊环(4)的驱动机构,所述外壳(1)的下端设置有转动手柄(5),所述转动手柄(5)与驱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前壳体(11)的前端面上一体成型有凸块(16),所述凸块(16)上转动连接有手电筒支架(7),所述手电筒支架(7)朝向前壳体(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供凸块(16)插入的插槽(71),所述手电筒支架(7)通过穿设在手电筒支架(7)和凸块(16)中的手拧螺栓组件(8)与凸块(16)转动连接,所述手拧螺栓组件(8)拧紧后,所述手电筒支架(7)与凸块(16)紧固,所述手电筒支架(7)上设置有“C”字形的卡接部(72),所述卡接部(72)的内侧形成卡槽(73),所述卡槽(73)中配合卡接有手电筒(9),所述手电筒(9)的发光端朝向开口槽(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手持穿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包括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所述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相互固定,所述外壳(1)的上端设置有“C”字形的开口槽(13),位于开口槽(13)所在位置处的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之间安装有“C”字形的转动架(2),所述转动架(2)与开口槽(13)同轴设置,所述开口槽(13)的开口大小大于转动架(2)的开口大小,所述转动架(2)与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架(2)左端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凸耳(21),所述凸耳(21)中设置有用于供绳索(3)绑扎的绑绳孔(22),所述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架(2)转动以使转动架(2)带动绳索(3)的端部穿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吊环(4)的驱动机构,所述外壳(1)的下端设置有转动手柄(5),所述转动手柄(5)与驱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前壳体(11)的前端面上一体成型有凸块(16),所述凸块(16)上转动连接有手电筒支架(7),所述手电筒支架(7)朝向前壳体(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供凸块(16)插入的插槽(71),所述手电筒支架(7)通过穿设在手电筒支架(7)和凸块(16)中的手拧螺栓组件(8)与凸块(16)转动连接,所述手拧螺栓组件(8)拧紧后,所述手电筒支架(7)与凸块(16)紧固,所述手电筒支架(7)上设置有“C”字形的卡接部(72),所述卡接部(72)的内侧形成卡槽(73),所述卡槽(73)中配合卡接有手电筒(9),所述手电筒(9)的发光端朝向开口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照明功能的手持穿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支架(7)的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加强块(74),每个加强块(74)均与卡接部(72)及卡接部(72)后方的手电筒支架(7)连接于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照明功能的手持穿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杆(61)、传动轴(62)、主动齿轮(63)、导向轮(64)、传动皮带(65)和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从动齿轮(66);所述转动杆(61)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轴承(611),两个第一轴承(611)均嵌装在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之间,所述转动杆(61)的下端活动贯穿外壳(1)后伸出于外壳(1)外,所述转动杆(61)的下端插入在转动手柄(5)中的盲孔(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琴琴
申请(专利权)人:姜琴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