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和播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4644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和播种装置,其中,该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的步骤包括选地、整地、施基肥、种植、追肥、田间管理以及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茶树种植坑中预先施入基肥,使得茶树幼苗可以较为充分的吸收到基肥中的氮元素。进一步的,选择在2月、5月、8月分别进行第一次追肥、第二次追肥、第三次追肥,使得茶树具有充足的营养。更进一步地,通过在两棵茶树之间套种两行大豆,利用大豆的生物固氮特性,可以减少氮肥的流失,从而降低氮肥的投入。同时也可以提高田地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种植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和播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和播种装置。
技术介绍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相关技术中,茶叶需要使用大量的氮肥,由于氮肥容易随水土流失,因此使得氮肥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旨在提高减少氮肥的投入,节约种植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地:选择气候良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土地作为种植地;整地:清除地表的杂草,对土地进行深翻后用泥耙将土壤耙细,在土地表面挖茶树种植坑,其中茶树种植坑的行间距为1.0cm-1.5m,株间距为25cm-40cm,在两个茶树种植坑之间挖大豆种植坑,大豆种植坑的行间距为50cm-75cm,株间距为25cm-40cm;施基肥:选择10月份在所述茶树种植坑中施入氮肥作为基肥;种植:将茶树幼苗植入所述茶树种植坑中,将大豆种子撒入所述大豆种植坑,回填土壤、压实、浇水;追肥:使用氮肥在次年2月进行第一次追肥、5月进行第二次追肥、8月份进行第三次追肥;田间管理:定期对茶树和大豆进行浇水和除虫;采收:在茶叶和大豆成熟后,及时摘取茶叶和对大豆进行采收。可选地,所述茶树种植坑的行间距为1.0m,株间距为25cm,大豆种植坑的行间距为50cm,株间距为25cm。可选地,所述基肥占氮肥施用总量的30%;第一次追肥占氮肥施用总量的30%,第二次追肥占氮肥施用总量的20%,第三次追肥占氮肥施用总量的20%。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四个万向轮,四个所述万向轮间隔设于所述机架;播种组件,所述播种组件包括多个安装座和多个导管,多个安装座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一所述导管可拆卸连接于一所述安装座,所述导管具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呈上下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播种组件还包括紧固螺钉,所述安装座设有滑槽和连通所述滑槽的固定孔,所述机架穿设于所述滑槽,所述紧固螺钉由所述固定孔伸入所述滑槽,并可抵接于所述机架。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开设有贯穿其上下两表面的插接孔,所述导管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可选地,所述入料口呈扩口状设置。可选地,所述播种装置还包括助力推手,所述助力推手连接于所述机架。本专利技术的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的步骤包括选地、整地、施基肥、种植、追肥、田间管理以及采收,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茶树种植坑中预先施入基肥,使得茶树幼苗可以较为充分的吸收到基肥中的氮元素。进一步的,选择在2月、5月、8月分别进行第一次追肥、第二次追肥、第三次追肥,使得茶树具有充足的营养。更进一步地,通过在两棵茶树之间套种两行大豆,利用大豆的生物固氮特性,可以减少氮肥的流失,从而降低氮肥的投入。同时也可以提高田地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种植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一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播种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播种装置32导管10机架32a入料口20万向轮32b出料口30播种组件33紧固螺钉31安装座40助力推手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选地:选择气候良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土地作为种植地;S20:整地:清除地表的杂草,对土地进行深翻后用泥耙将土壤耙细,在土地表面挖茶树种植坑,其中茶树种植坑的行间距为1.0cm-1.5m,株间距为25cm-40cm,在两个茶树种植坑之间挖大豆种植坑,大豆种植坑的行间距为50cm-75cm,株间距为25cm-40cm;S30:施基肥:选择10月份在所述茶树种植坑中施入氮肥作为基肥;S40:种植:将茶树幼苗植入所述茶树种植坑中,将大豆种子撒入所述大豆种植坑,回填土壤、压实、浇水;S50:追肥:使用氮肥在次年2月进行第一次追肥、5月进行第二次追肥、8月份进行第三次追肥;S60:田间管理:定期对茶树和大豆进行浇水和除虫;S70:采收:在茶叶和大豆成熟后,及时摘取茶叶和对大豆进行采收。本专利技术的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的步骤包括选地、整地、施基肥、种植、追肥、田间管理以及采收,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茶树种植坑中预先施入基肥,使得茶树幼苗可以较为充分的吸收到基肥中的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选地:选择气候良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土地作为种植地;/n整地:清除地表的杂草,对土地进行深翻后用泥耙将土壤耙细,在土地表面挖茶树种植坑,其中茶树种植坑的行间距为1.0cm-1.5m,株间距为25cm-40cm,在两个茶树种植坑之间挖大豆种植坑,大豆种植坑的行间距为50cm-75cm,株间距为25cm-40cm;/n施基肥:选择10月份在所述茶树种植坑中施入氮肥作为基肥;/n种植:将茶树幼苗植入所述茶树种植坑中,将大豆种子撒入所述大豆种植坑,回填土壤、压实、浇水;/n追肥:使用氮肥在次年2月进行第一次追肥、5月进行第二次追肥、8月份进行第三次追肥;/n田间管理:定期对茶树和大豆进行浇水和除虫;/n采收:在茶叶和大豆成熟后,及时摘取茶叶和对大豆进行采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地:选择气候良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土地作为种植地;
整地:清除地表的杂草,对土地进行深翻后用泥耙将土壤耙细,在土地表面挖茶树种植坑,其中茶树种植坑的行间距为1.0cm-1.5m,株间距为25cm-40cm,在两个茶树种植坑之间挖大豆种植坑,大豆种植坑的行间距为50cm-75cm,株间距为25cm-40cm;
施基肥:选择10月份在所述茶树种植坑中施入氮肥作为基肥;
种植:将茶树幼苗植入所述茶树种植坑中,将大豆种子撒入所述大豆种植坑,回填土壤、压实、浇水;
追肥:使用氮肥在次年2月进行第一次追肥、5月进行第二次追肥、8月份进行第三次追肥;
田间管理:定期对茶树和大豆进行浇水和除虫;
采收:在茶叶和大豆成熟后,及时摘取茶叶和对大豆进行采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种植坑的行间距为1.0m,株间距为25cm,大豆种植坑的行间距为50cm,株间距为25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和大豆套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潇敏韦持章李金婷农玉琴廖春文覃宏宇韦锦坚阳景阳骆妍妃陈远权陆金梅陈杏吴琴斯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