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4327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所述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包括人体头部以及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于人体头部的罩体,所述罩体背离人体头部的一面固定有显示屏,所述罩体的顶部设有插接进入罩体内部的透镜,所述罩体的顶部开设有延伸至罩体内部的插槽,所述透镜的底端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插槽的侧边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通过第一弹簧固定有限位块,所述罩体的侧壁正对限位块处开设有导通至外部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有推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具有操作方便、使用灵活、便于实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两种功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
本技术涉及头戴式显示器
,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
技术介绍
头盔显示器(head-mounted-display)是增强现实系统中最典型的显示设备。顾名思义,HMD是安装在头盔上的显示装置。用户佩戴上HMD后,在其头部运动时,HMD将随用户的头部运动而运动。增强现实系统的运动跟踪装置一般都安装在HMD上,从而可以实时跟踪用户头部的位置和方向。根据这些方位信息,就可以计算出对应于用户当前姿态的虚拟对象的位姿,并将其显示在头盔显示器的屏幕上。一般而言,增强现实系统采用头盔式,头盔显示器是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系统中的关键显示设备,现有的头戴式显示器通常仅能单一实现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且增强现实头盔显示器分为视频透视式和光学透视式显示器两种。但是两种各有优劣,在合成景象灵活性上,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远远没有视频透视式头盔显示器灵敏度高。在视野上,光学系统具有畸变,视频透视式显示器可以通过图像处理解决光学系统存在畸变。在延时匹配上,光学透视式显示器容易造成动态注册误差,而视频透视式显示器会进行延时匹配减小动态误差,提高精度,但是在价格,分辨率,安全性等因素上光学透视式显示器明显优越与视频透视式显示器,然而无法同时佩戴两种显示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使用灵活、便于实现两种功能的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包括人体头部以及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于人体头部的罩体,所述罩体背离人体头部的一面固定有显示屏,所述罩体的顶部设有插接进入罩体内部的透镜,所述罩体的顶部开设有延伸至罩体内部的插槽,所述透镜的底端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插槽的侧边内壁开设有贯穿罩体内壁至罩体外部的第一滑槽,所述固定块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通过第一弹簧固定有限位块,所述罩体的侧壁正对限位块处开设有导通至外部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有推柱,所述推柱的顶端穿过通孔至罩体的外部,所述通孔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推柱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进入通孔内部与推柱的底端相抵触,所述罩体的顶部还设有插接进入罩体内部的分光镜,所述分光镜与罩体的连接方式和透镜与罩体的连接方式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块与通孔相连接进行限位,当需要增强现实模式时,只需要按动按钮,通过推柱推动限位块与通孔分离,将固定块连同透镜从插槽中取出,当需要增强虚拟现实模式时,只需要将分光镜取出,将透镜安装上即可,本设备即可实现虚拟现实和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两种功能,且成本低廉,临场效果好,实用性较高,便于推广使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柱端部位于罩体外部的一处设有圆形的按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柱端部位于罩体外部的一处设置圆形的按钮,便于通过按钮按动推柱向下运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限位块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三滑槽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块的底部设置第二滑块与凹槽上的第三滑槽相连接,所述限位块进行限位,防止限位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从凹槽内弹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滑槽的内部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滑块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三滑槽的底壁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滑块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三滑槽的底壁相连接,进一步通过第二弹簧将第二滑块连同限位块向上弹出,提升弹出效果,同时单个弹簧损坏时,其他弹簧可以代替继续运转。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设有沿水平方向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正对固定块的一端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与固定块相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通过第三弹簧固定的推板,便于通过推板将固定块连同透镜从插槽内快速推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柱与限位块接触的一端设有缓冲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柱与限位块接触的一端设置缓冲垫,便于减少二者接触时的磨损。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一种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通过设置限位块与通孔相连接进行限位,当需要增强现实模式时,只需要按动按钮,通过推柱推动限位块与通孔分离,将固定块连同透镜从插槽中取出,当需要增强虚拟现实模式时,只需要将分光镜取出,将透镜安装上即可,本设备即可实现虚拟现实和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两种功能,且成本低廉,临场效果好,实用性较高,便于推广使用。2、本技术提供一种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通过在限位块的底部设置第二滑块与凹槽上的第三滑槽相连接,所述限位块进行限位,防止限位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从凹槽内弹出;通过设置通过第三弹簧固定的推板,便于通过推板将固定块连同透镜从插槽内快速推出;通过在推柱与限位块接触的一端设置缓冲垫,便于减少二者接触时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罩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人体头部;2、固定组件;3、罩体;4、显示屏;5、透镜;6、分光镜;7、第一滑槽;8、按钮;9、插槽;10、通孔;11、推柱;12、第二滑槽;13、第一滑块;14、固定块;15、凹槽;16、第一弹簧;17、限位块;18、第三滑槽;19、第二滑块;20、第二弹簧;21、缓冲垫;22、第三弹簧;23、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罩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处放大示意图。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包括人体头部1以及通过固定组件2固定于人体头部1的罩体3,所述罩体3背离人体头部1的一面固定有显示屏4,所述罩体3的顶部设有插接进入罩体3内部的透镜5,所述罩体3的顶部开设有延伸至罩体3内部的插槽9,所述透镜5的底端一侧设有固定块14,所述插槽9的侧边内壁开设有贯穿罩体3内壁至罩体3外部的第一滑槽7,所述固定块14与第一滑槽7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14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内部通过第一弹簧16固定有限位块17,所述罩体3的侧壁正对限位块17处开设有导通至外部的通孔10,所述通孔10的内部设有推柱11,所述推柱11的顶端穿过通孔10至罩体3的外部,所述通孔10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12,所述推柱11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滑块13,所述第一滑块13与第二滑槽1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17在第一弹簧16的作用下进入通孔10内部与推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包括人体头部(1)以及通过固定组件(2)固定于人体头部(1)的罩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3)背离人体头部(1)的一面固定有显示屏(4),所述罩体(3)的顶部设有插接进入罩体(3)内部的透镜(5),所述罩体(3)的顶部开设有延伸至罩体(3)内部的插槽(9),所述透镜(5)的底端一侧设有固定块(14),所述插槽(9)的侧边内壁开设有贯穿罩体(3)内壁至罩体(3)外部的第一滑槽(7),所述固定块(14)与第一滑槽(7)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14)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内部通过第一弹簧(16)固定有限位块(17),所述罩体(3)的侧壁正对限位块(17)处开设有导通至外部的通孔(10),所述通孔(10)的内部设有推柱(11),所述推柱(11)的顶端穿过通孔(10)至罩体(3)的外部,所述通孔(10)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12),所述推柱(11)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滑块(13),所述第一滑块(13)与第二滑槽(1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17)在第一弹簧(16)的作用下进入通孔(10)内部与推柱(11)的底端相抵触,所述罩体(3)的顶部还设有插接进入罩体(3)内部的分光镜(6),所述分光镜(6)与罩体(3)的连接方式和透镜(5)与罩体(3)的连接方式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式VR/AR人机交互装置,包括人体头部(1)以及通过固定组件(2)固定于人体头部(1)的罩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3)背离人体头部(1)的一面固定有显示屏(4),所述罩体(3)的顶部设有插接进入罩体(3)内部的透镜(5),所述罩体(3)的顶部开设有延伸至罩体(3)内部的插槽(9),所述透镜(5)的底端一侧设有固定块(14),所述插槽(9)的侧边内壁开设有贯穿罩体(3)内壁至罩体(3)外部的第一滑槽(7),所述固定块(14)与第一滑槽(7)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14)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内部通过第一弹簧(16)固定有限位块(17),所述罩体(3)的侧壁正对限位块(17)处开设有导通至外部的通孔(10),所述通孔(10)的内部设有推柱(11),所述推柱(11)的顶端穿过通孔(10)至罩体(3)的外部,所述通孔(10)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12),所述推柱(11)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滑块(13),所述第一滑块(13)与第二滑槽(1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17)在第一弹簧(16)的作用下进入通孔(10)内部与推柱(11)的底端相抵触,所述罩体(3)的顶部还设有插接进入罩体(3)内部的分光镜(6),所述分光镜(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昌宇刘佳卞方舟闫冬郭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