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模块的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4319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模块的封装结构,包括陶瓷壳体、空腔、沉槽以及通槽,所述陶瓷壳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空腔,且空腔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有驱动芯片、光芯片,所述光芯片一侧的空腔底部开设有沉槽,且沉槽处镶嵌有端子排,所述端子排的右端连接有光纤束,所述空腔上方的陶瓷壳体侧壁上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部镶嵌有金属引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内部限位结构、外部卡接结构,实现了稳定密封、方便组配的封装效果,还减少了常规的冗余结构,并通过在金属引脚板的底部等间距开设通孔,且通孔皆由圆形通道和矩形通道交叠形成,使得气流在上宽下窄的通道中循环流动,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模块的封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封装
,具体是一种光模块的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光收发一体模块,简称光模块或光纤模块,由光电子器件、功能电路以及光接口等元件组成,是光纤通信系统中重要的器件,其基本作用就是光电转换,发送端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另外,许多光模块还集成了信号处理功能。目前光模块的市场需求正朝着小型化、高性能、高密度、大功耗方向发展,而光模块的主要功耗来自于芯片,但长期以来,相关芯片的热设计工作优劣一直影响产品性能发挥及长期可靠性,在此情况下,封装结构的方案直接关系到光模块的安装结构、散热及运行可靠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光模块的封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模块的封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模块的封装结构,包括陶瓷壳体、空腔、沉槽以及通槽,所述陶瓷壳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空腔,且空腔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有驱动芯片、光芯片,所述光芯片一侧的空腔底部开设有沉槽,且沉槽处镶嵌有端子排,所述端子排的右端连接有光纤束,所述空腔上方的陶瓷壳体侧壁上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部镶嵌有金属引脚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陶瓷壳体的前后两外侧壁上皆水平开设有插槽,且插槽的一端皆呈开放式结构,并且插槽内部的另一侧皆等间距开设有凹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槽呈阶梯型结构,且金属引脚板与通槽垂直嵌套,并且通槽、金属引脚板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有低温玻璃粉。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纤束位置处的的陶瓷壳体侧壁上设置有开口,且开口的内部镶焊有金属框,并且金属框内部的右端呈收缩结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纤束的左端套装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与金属框相互嵌套并构成限位结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金属引脚板的底部等间距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皆由圆形通道和矩形通道交叠形成,并且圆形通道的直径大于矩形通道的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密封圈水平嵌入金属框中构成限位结构,使得端子排恰好嵌入沉槽中,再通过将金属引脚板垂直嵌入通槽中,并在二者的缝隙处填充低温玻璃粉进行烧结,以及通过在陶瓷壳体的两外侧壁上开设带有凹孔的插槽,方便外部卡接,从而实现了稳定密封、方便组配的封装效果;2、通过将驱动芯片、光芯片直接固定在陶瓷壳体中,减少常规的冗余结构,提高导热效率,并通过在金属引脚板的底部等间距开设通孔,且通孔皆由圆形通道和矩形通道交叠形成,使得气流在上宽下窄的通道中循环流动,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光模块的封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光模块的封装结构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光模块的封装结构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陶瓷壳体;2、空腔;3、驱动芯片;4、光芯片;5、沉槽;6、开口;7、金属框;8、通槽;9、端子排;10、光纤束;11、密封圈;12、金属引脚板;13、通孔;14、低温玻璃粉;15、插槽;16、凹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光模块的封装结构,包括陶瓷壳体1、空腔2、沉槽5以及通槽8,陶瓷壳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空腔2,且空腔2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有驱动芯片3、光芯片4,光芯片4一侧的空腔2底部开设有沉槽5,且沉槽5处镶嵌有端子排9,并且端子排9的右端连接有光纤束10,在图2和图3中:光纤束10位置处的的陶瓷壳体1侧壁上设置有开口6,且开口6的内部镶焊有金属框7,并且金属框7内部的右端呈收缩结构,用于辅助定位;光纤束10的左端套装有密封圈11,且密封圈11与金属框7相互嵌套并构成限位结构,避免光纤束10脱出;空腔2上方的陶瓷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通槽8,且通槽8的内部镶嵌有金属引脚板12;在图2中:通槽8呈阶梯型结构,且金属引脚板12与通槽8垂直嵌套,并且通槽8、金属引脚板12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有低温玻璃粉14,方便组装并密封;金属引脚板12的底部等间距开设有通孔13,且通孔13皆由圆形通道和矩形通道交叠形成,并且圆形通道的直径大于矩形通道的宽度,用于形成上下气压差,增强内部气流循环。在图1中:陶瓷壳体1的前后两外侧壁上皆水平开设有插槽15,且插槽15的一端皆呈开放式结构,并且插槽15内部的另一侧皆等间距开设有凹孔16,方便外部卡接、定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光纤束10穿过开口6,并使得密封圈11水平嵌入金属框7中构成限位结构,则端子排9恰好嵌入沉槽5中,然后将驱动芯片3、光芯片4以及端子排9顺次电连接,再通过将金属引脚板12垂直嵌入通槽8中,并在二者的缝隙处填充低温玻璃粉14进行烧结,最后通过在陶瓷壳体1的两外侧壁上开设带有若干个凹孔16的插槽15,方便外部卡接,从而实现了稳定密封、方便组配的封装效果;此外,通过将驱动芯片3、光芯片4直接固定在陶瓷壳体1中,减少常规的冗余结构,使得陶瓷壳体1直接接触式导热,提高导热效率,并通过在金属引脚板12的底部等间距开设通孔13,且通孔13皆由圆形通道和矩形通道交叠形成,使得气流在上宽下窄的通道中循环流动,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模块的封装结构,包括陶瓷壳体(1)、空腔(2)、沉槽(5)以及通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壳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空腔(2),且空腔(2)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有驱动芯片(3)、光芯片(4),所述光芯片(4)一侧的空腔(2)底部开设有沉槽(5),且沉槽(5)处镶嵌有端子排(9),所述端子排(9)的右端连接有光纤束(10),所述空腔(2)上方的陶瓷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通槽(8),且通槽(8)的内部镶嵌有金属引脚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模块的封装结构,包括陶瓷壳体(1)、空腔(2)、沉槽(5)以及通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壳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空腔(2),且空腔(2)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有驱动芯片(3)、光芯片(4),所述光芯片(4)一侧的空腔(2)底部开设有沉槽(5),且沉槽(5)处镶嵌有端子排(9),所述端子排(9)的右端连接有光纤束(10),所述空腔(2)上方的陶瓷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通槽(8),且通槽(8)的内部镶嵌有金属引脚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模块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壳体(1)的前后两外侧壁上皆水平开设有插槽(15),且插槽(15)的一端皆呈开放式结构,并且插槽(15)内部的另一侧皆等间距开设有凹孔(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模块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但以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